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3/23 23:55:32瀏覽19688|回應5|推薦60 | |
接下來,立法院內的「疲倦」將取代「正義」,成為驅動的因素。 每個人都有某種「本業」,本業中的角色,只有在這個本業角色中才能任運熟悉、驅動獨有的能量。 學生的本業在校園。進入街頭抗爭角色,靠的是同情,本質是乞討。 任何抗議狀態,都是來自內心燃燒。幾乎沒有人有能耐,能夠平靜持久的抗議。因此,總需要不斷尋求更多內外的刺激,保持動能。 佔立法院、衝行政院,都是這個群體行為的必然次第。 然而,「離開本業角色」而進入不熟悉、非常態的生命時空狀態,「新角色」的建構,原本就具備極大的「熵數」! 內心將如同充滿難以分解的CO2,因此陷入更濃厚、更堆積的疲倦。 而由疲倦所驅動的任何行為,都將開始進入一場理性的混沌。 因此: 1.抗議群體,將開始內部分裂。 行動接續的「動靜之間、前後之序」因為不同個體的疲倦,及所需滿足於疲倦的需求差異,群體內部開始出現衝突分裂。 有人追求更激越、有人主張先談判。這些都不再是「理念思考」所致,而是角色的「疲倦反應」所致。 學生平日狂歡,有人回家睡覺,有人就是要繼續夜遊續攤。 2.勢流分竄,將開始理念分裂。 原本維繫共同理念的「內在共振」,倘若無法有對外一致「具體的針對性」,共振的能量無處可去也難以制約,自然將轉而「向內破壞」。 一旦行動的結構步伐分散,共振的差異干擾也將更為劇烈!直到核心理念本身,也徹底分裂為止。 3.旁觀者離去,利用者入侵。 所有「旁觀支持者」,並沒有離開其自身「本業」,是損耗最輕微的人。 他們從抗爭者身上,取得共鳴滿足後,陸續回到自身位置,只剩精神支持。 相較於旁觀者的無所求,追求眼球與關注的各方「利用者」,此時陸續入侵、驅策慫恿一切的疲倦之因。他們將想辦法由抗爭族群結構開始散碎之中,去逐漸取得「驅策權」,乃至「配置權」。 4.支持者與觀望者的外圍放棄。 抗爭訴求與行動一旦無法取得「外圍」群體的最大隱性支持,任何社會對於突發性刺激的反應,同樣都將「逐漸麻痺」。 馬航還在搜尋,家屬還在哭泣,人們還有多少關心?洪仲丘的一審判決之後呢? 即使讚許學生勇敢上街的父母,一旦感受孩子長期的人生或性格正在開始「失去本業角色」,家庭憂慮就將開始抑制學生抗爭。 外圍支持者所支持的,是理念;外圍觀望者所觀望的,是情勢。 理念與情勢一旦開始衰亂,外圍注視就會淡薄,並紛紛散去。 立法院這一起事件,今後的發展順序,應該就是如此吧! 縱使天大的正義,關鍵是:沒有任何人禁得起自己或親人,無止盡的「失去本業、角色流離、身心疲倦」! 特別是「學運」,倘若無法呼喚出全面的「工運、農運」等其它社會主結構勢力,終將無法持久。 學運缺乏「現實生存」的說服力度,與工農運的衝撞等級不同。 倘若被抗議的政府這方,鬆開了對於「處理期限」的時間侷限,放任拉長抗爭對峙的一切可能;如此一來,抗爭者自身的燃燒與裂解,成本極大!最後也將難以無止盡的存續。 除非政府方面愚蠢的進行「鎮壓、排除」,反倒是對抗爭火焰給予集中燃料的風之助力與油之刺激! 針對至今的情勢,「國安會」該採取何等解決步驟? 金小刀必然會將立法院的爛攤子,丟回給狡猾挪開的王金平「看著辦」! 因為,一旦立法院被持續癱瘓到最後,王金平也等於廢了!民進黨的主競技場舞台,也同樣等於廢了! 「學生霸佔議場」是真真實實的!究竟是「誰的位子」被佔住了? 至於民進黨「把社會搞亂」的印象,只要藉此讓社會大眾「重溫記憶」即可。 媒體雖然無止盡報導,但中間民眾最終看到的與感受的,都是「亂」!學生越來越亂、越訴求越失焦! 「服貿」儘管沒完成,倘若因此成為「反砍民進黨與王金平一刀」,尤其在選舉前能夠凸顯民進黨永遠是台灣社會「亂源不安」的普遍印象,那也是大賺特賺!! 一旦最終有更多數民眾「難以接受折磨」,最終認定立法院的這場抗爭就是「亂而無序沒意思」!所有負能量評價,同樣也會開始陸續往「民進黨、王金平」身上而去。 學生群體終將裂解,最終因為疲倦,從來沒有一個抗爭不是這樣! 美國「佔領華爾街」抗爭也是如此,雖說訴諸某種正義,但他們不見得是受害者。 莫忘了!中國大陸,壓根兒一點也不急著要簽「服貿」! 「服貿」,始終只是馬英九ECFA推動兩任之後,一場「成績單的自我著急」。 一旦回到政治戰略高度上,默默的「不必著急了」!如今的立法院,事實上就只剩「學生抗議癱瘓了王金平與民進黨的權力舞台」的這個存在現象與事實而已。 「服貿」一旦從根本上既存在又不存在的「消失了」,抗爭學生們終將回到森嚴的權力層次,再度成為「政治棋盤上的棋子」。 馬英九,真的情勢危急嗎?究竟接下來,誰將誰一軍,還很難說吧!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