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食、衣、住、行、育、樂[樂篇]
人生苦短,知足常樂,何樂而不為!虛無縹緲,樂極生悲,苦中作樂也!歐、美先進國家;他們以先進的科技,主宰了國際經濟地位,造就他們富裕的實體,讓他們的國民無憂無慮,極盡享受閒暇榮華生活。但是人類習性定律,久閒必成[懶],多數歐、美人民只知沉迷享受,不知珍惜富裕永續的源源,久而久之,遇個天妒人禍,背面緊迫忽來的貧困陰影,往往會令這些遭遇的國家及人民錯愕。
什麼是快樂?如何衡量一個人快樂或不快樂的程度? 快樂並不等於經驗中片刻喜怒哀樂,而是具有更深刻的本質。快樂約是由如下幾項要素構成:樂趣(引人開懷的生活經驗)、參與(對親友、工作、愛情與嗜好的深層投入)、意義(發揮個人長處,為超乎個人的目標努力)。這幾項要素之中,自然以享樂最為膚淺短暫,參與和意義方能持之以恆,因為有太多人的生活是以追求享樂為目的,然而參與和意義的重要性遠高於享樂。」
每個人的快樂程度都有一個先天的「恆定點」,無論生活的順逆起落如何動盪變化,人們總是會設法調整心境,重回這個恆定點。在生命曾經墜落谷底的人們身上,最能見出這種驚人的自我調適能力。不快樂的經驗,會讓人們長期在恆定點之下擺盪!例如:失去配偶與失去工作,喪夫的女性通常要五到八年之後,心境才能回復到守寡之前的水平。失業之痛也往往會延續到覓得新工作之後,久久方散。快樂恆定點還是有調整的空間,人們可以藉由後天的努力,改變先天人格特質的快樂水平。改變的關鍵就在於快樂三要素:樂趣、參與和意義。我們可以積極發掘生活的樂趣、深化對周遭人與事的參與、致力於讓生活更具意義。後兩者尤其重要,實際作法包括常懷感恩之心、無私助人為善、答謝曾經幫助自己的人等等。提升快樂水平的作法:探討自身的優點長處,尋求新途徑來加以發揮。知性的優點長處(好奇心、學習能力等)對快樂助益不大,涉及人際關係的優點長處如慷慨、幽默、感恩、熱忱等,才是快樂的最佳來源。
由此可見:快樂主要還是得在人際關係中尋求,而關鍵在於「付出」二字。「當你自願幫助他人時,你會從自身的存在情境抽離出來,這樣做很有益處![付出]會讓生活更有意義,讓你在別人的生活中產生重要性,而你本身也因此找到方向感。」林林總總的快樂追求[法則],認為我們的人格特質未必有多大的伸縮彈性;要生性落落寡歡的人強顏歡笑,恐怕未見其利、先受其害。到底哪一派的說法才對呢,或許我們可以親身實驗一番,嘗試讓生活中多一點感恩、多一點善意,就算對追求快樂的助益未可知,這些經驗也會帶來美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