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漫步到中央公園的「畢士大池」
2015/11/01 03:20:32瀏覽2192|回應2|推薦63

      近幾年常到紐約小住,原因是在鄉下呆久了,會想去大都市體驗一下時尚和繁華,並且趁著還吃得動的時侯,享受一些在鄉下吃不到的美味中式餐點。當然,最大的動力是,到了紐約,可以方便地搭乘巴士去華府,看看兒孫們,享受天倫之樂。

      在紐約最常去的地方,除了「法拉盛」以外,就是離住所只有四個地鐵站距離的中央公園了。常常,天氣好的話,先去「曼哈頓」的第五大道逛逛,然後再到中央公園走走,看看公園內街頭藝人的表演或欣賞某些樂器的演奏,聽聽過往人們那來自世界各地的語音。走累了,隨處都可找到樹蔭下的長椅,坐下來好好休息。

      「阿慶」在中央公園散步的終點常是「畢士大」廊台區域,那也是公認的中央公園心臟地帶,包括了廊台,天使噴泉和水池。從廊台北望,下面就是噴泉水池廣場,緊鄰著水池廣場的就是那點綴著小艇的人工湖了。湖的東北方是一間船屋餐館,是租船和用餐的地方。廊台的南邊,隔了一條公園內的馬路,就是音樂台廣場和那長長的、充滿了人潮和街頭藝人,號稱為” The Mall” 的林蔭公園大道了。

      廊台的四週坡地被草坪、繁花和樹木所包圍著。 那些林木在不同的季節放發著不同的色彩,遊客看到的是依季節變化的美景。夏日,草坪上常躺著享受日光浴的人們,穿著之精簡,令人看了不禁咋舌。

      「畢士大」的原文源自亞蘭文,後來音譯到希腊語,再譯到英語為 Bethesda。中文聖經譯它為「畢士大」而近代的古哥 (Google) 卻以「貝賽斯達」作為譯名。或者是曾經讀過一些中文聖經,「阿慶」認為採用「畢士大」比較親切多了。

      「畢士大」在聖經上的原義為「橄欖之家」,近年的研究文獻認為,「畢士大」仍是靠近耶路撒冷羊門的一個池子,而且是由兩個池子所組成。

      長方型面積的中央公園位於「曼哈頓」的中心,它是南北從第59街到第110街,和東西由第五到第八大道之間,佔地 778英畝的大型都會公園。對「曼哈頓」人來說,它就是住所的後花園。

      中央公園可說是紐約的地標之一,和帝國大廈、自由女神、時報廣場、世貿中心等,在遊客心中享有同等的地位。平均每年吸引了兩千五百萬的遊客,在美國可說是造訪人數最多的都會公園。

      佔地近八百英畝的中央公園可以分好幾個區塊,並且各具特色。一般的旅遊書認為要三天才能逛完。倘若想真正享受到中央公園而且時間有限的話,筆者認為,那「畢士大廊台」可說是首選的地帶,因為那正是中央公園的精華所在。

      引向「畢士大廊台」的寬敞筆直林蔭大道,叫做”The Mall”的,大概是公園內客流量最高的一條路了。大道靠南的一端,左右兩旁草坪中有許多大型的人物塑像,大道兩旁是一長排的長椅。那些長椅像公園內所有的長椅,可說都是外界捐贈的。若仔細拜讀長椅上方小金屬牌上的字句,常可發現許多感人的故事。

      走在熱鬧的 “The Mall” 中,視聽都得到享受。聽覺上,吉他、薩克斯風、小提琴、銅鼓等樂聲此起彼落,偶而還會碰到老中在拉著胡琴呢。視覺可更熱鬧了,賣畫、賣紀念品的攤子,拉巨大肥皂泡的藝人等,還有一個攤子賣草編小動物的。最有意思的是偶而可以碰到賣講笑話的獨行客,一美元一則,牌子上還寫著,若聽的人不認為好笑的話,可以不用付費。

      林蔭步道的兩旁,常散佈著一些人像畫家,鉛筆肖像、素描,還是卡通化的都有,而且生意還不錯。最近一次去中央公園,還看到一位拍黑白拍立得相片的,那位老哥一幅姜太公釣魚似的在林蔭下看他的書, 一個三角架和掛在上面的招牌在前面等待著願意上釣的客人。這年頭誰還要照黑白相片,何況價位不算便宜?那天,筆者想研究一下,特地在他附近作聽藝人演奏狀,看看他有沒有生意。嘿!得到的結論是,有「供」一定會有「求」的,不然怎麼會有這種買賣?

      “The Mall” 的北端右邊有個露天舞台,舞台前有個小廣場,沒有大活動的時候,常有一組藝人在召聚遊客看他們的表演,他們那使客人掏鈔票的功夫實在是個獨門藝術。過了這個廣場,隔一條公園內的路就是「畢士大廊台」了。這條橫向的公園道路,東西連接「曼哈頓」的第 72街,好像是公園內觀光馬車最喜歡經過的地區,尤其是露台前的這段路。

      「畢士大廊台」在設計上和”The Mall” 的四季變化有關,考慮到由林蔭大道走來的人潮在廊上俯瞰前面湖景的可能狀況。廊台向湖那一面和兩旁梯道的砂石護欄雕刻的構想,據傳來自于對大自然的和諧構思。因而廊台的砂石護欄分別代表了廊台所面對的春夏秋冬四季。

      除了兩旁砂石護欄引導的梯道外,廊台的中央有石梯走道通往下面的通道,石梯中段兩側各設有洗手間免費提供遊客方便。有好幾次,筆者看到攝影愛好者以這梯道為背景拍照。

      廊台下面,面對著噴泉廣場的是間空曠的走道大廳。這大廳的聚音效果特別好,因而遊客在經過它時,常會聽到非常悅耳的歌聲或琴聲,當然,這些歌者會期待遊客留下一些鼓勵的小鈔。

      廊台前方的大噴泉也稱「畢士大泉」,噴泉的建造是為了紀念 1842年「克魯頓輸水道 (Croton Aquduct) 從「西切斯特縣(Westchester County) 」向紐約市供水的大事。

      設計這件偉大的藝術作品的是位女藝術家,她在擁有眾多精美噴泉的「羅馬」構思了將近兩年才完成的設計,雕像是在「德國」的「幕尼黑」塑造的,由設計到實體一共花了五年時間,真的是慢工出細活。

      噴泉在 1873年揭幕時,在它的節目單上引用了聖經約翰福音第五章2節到4節的話:

「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門有一個池子,希伯來話叫作畢士大,旁邊有五個廊子。裡面躺著瞎眼的,瘸腿的,血氣枯乾的,許多病人,等候水動。因為有天使按時下池子攪動那水,水動之後誰先下去無論害甚麼病就痊愈了。」

      中文聖經譯本上的「畢士大」,當今常被譯成「貝塞斯達」。原先,鄰近的廊台叫做水之廊台的,也因噴泉的建立而改名為「畢士大廊台」。

      噴泉高 26英呎,有三層,最上層是叫做水之天使的雕塑,那是一位八呎高的女天使銅像,手持象徵著純淨的百合花,展平了雙翅下降到噴泉上端。中間那一層是四位四呎高的小天使雕塑,它們分別代表了平安、純潔、健康,以及和平。

      噴泉的水是由第三層的小池流到第二層,再流到底層的大圓池中。這大池就是在  1873年天使噴泉揭幕時,節目單上所引用的畢士大池。那大圓池是中央公園最初設計中就有的,直徑為 96英呎。大池中的水生植物因季節而變化。筆者想到,這大池若是在東方,池裡面一定還會有錦鯉和烏龜,嗯!這會不會是個畫蛇添足的念頭?

       長時期以來,「畢士大廊台」和噴泉已是電影和電視影集導演們取景的熱門地點。以它為背景的電影和影集數不勝數。當然,它也是婚慶和遊客的照相熱點。在那個地方坐上幾分鐘,一定讓您感到不虛此行,而且是回味無窮的。

      期待著再次去紐約、再次漫步去中央公園的「畢士大」!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ultrychen&aid=34633923

 回應文章

戈 筆 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1/17 12:06
偶而去走走,没看这么仔细。多谢。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1/04 18:23
建築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