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2/03 20:23:57瀏覽205|回應0|推薦2 | |
看完陣頭的最後一幕,心情是深受震憾而感動著,有一股莫名的興奮感。 就像是本來迷網而走的跌跌撞撞的年輕人,堅定了自我的信念,找到了屬於他的路、實現了他的夢。
這是一部溫馨感人的親情倫理片,可是看完後除了感動,更多的是對傳統的『陣頭』的茫然感。 『陣頭』隱約可知時,廟前跳八家將的,臉部化著妝,如同帶上神將的面具,跳著八家將的舞步,很有震懾人心的作用。 當然這是一部值得觀賞的好電影,只是看完後總覺得有些的地方感到不是很理想。 當然一部電影總是有優、缺點的,總有不完美的地方。 對於陣頭這名稱老實說並不很清楚,不過若說到八家將就明白了,隱約知道每當廟宇的神明要出巡時,就會有八家將陣頭的負責保護主神並執行驅逐邪煞、緝拿惡鬼的任務。 若要問陣頭的來由,還真是不知耶,也因此看完電影後,特地上網查了一下。 http://tw.myblog.yahoo.com/jw!WuDnT0OTCQKiFTpJ_qR4Aok-/article?mid=22 截取裏頭所言的一段: 相傳清兵至台灣,因當時台灣流行瘟疫,於是向白龍庵的五福大帝祈求,瘟疫平息後為叩謝神恩,就從福州白龍庵奉請五福大帝神駕至台南市奉祀,寺名亦稱為白龍庵。 白龍庵的五福大帝,亦稱作五靈公,即五位瘟疫之神。早期台灣社會瘟疫肆虐,至今所見最早的家將即為驅除瘟疫,可見其形成台灣歷史有深厚的淵源。最早的家將約在西元一九OO年前後形成,距今約一百多年。 八家將、什家將、官將首、五虎將一般社會大眾都把他們歸類為家將。 再說回電影情節,內容偏重於親情倫理戲,父親是權威式不容反抗的教育方式,而兒子是太過輕率與放縱因小時對神明不敬被父親教訓而不滿,很明顯的兩父子因心結而互相看不順眼。 從兒子回鄉替父親答應要(鬥陣頭)後,從他最拿手的鼓練習敲打起,從帶領著一群不服他的青少年,恾然的打鼓著,連何謂陣頭都不知道,就反映著現今的人對於未來感到恾然一樣。 有著掙扎有著迷惑,找不到任何方向,看不到未來在何處? 所以看來會覺得他只是在打鼓,而陣頭並不是只會打鼓就好了,主角連怎麼跳八家將都不懂。 而另一陣頭的青年,他遵循著正統的陣頭教導,有模有樣,看來即正式又神聖,雖是短短的一幕卻讓人感受到陣頭的神聖感覺。 然而青年大部分都會有互相較勁互不服輸的個性,有人的地方總是會爭奪所謂地盤,比誰最大、最有名望。 父子之間的衝突,和各角色青年們的迷惘與追尋未來的方向,是陣頭這部電影最主要放最重的地方,這部戲的中心。 所以傳統的陣頭所真正代表的意義其實並未傳達出來讓眾人知曉。(曾看完後無意中看到某位對傳統陣頭了解甚深的網友所寫的心得而得來的認同感覺) 不過我想導演所想要表達出來的都呈現在電影裏,讓大家都能體會到,也許不盡完善,但至少是成功的。 但是我個人認為在最後主角所唱的歌曲,其實我是不滿意的,至少也要表達出陣頭的意義吧,可是歌詞中流露的只是凡人通俗所堅持的名與利,激勵人的成功罷了。 而且主角真的真的表現出很不敬神的感覺,莫怪會被父親痛罵,雖然很多人現在認為敬神是在心中真誠而不顯露於外,但這般蠻不在意,一直到最後仍沒有表達該有的敬神之心,個人覺得真的很不妥當,也不符合所謂陣頭的職業,而且據說這是以現實中的人物改編成的電影,那麼不免也給人不好的負面感受。 這部電影感人的地方很多,但是不好的地方也不少啊。 再說到傳統與創新,以個人的認知而言,所謂的創新是因時代的變化,而將傳統給予一個新的傳承方式延續下去。 但是基本的傳統碁石仍然保存著才有辦法延續下去而不是漸漸的失落了。 信仰的中心點,禮節與禮儀的存在,皆在一舉一動間流露出來,表現出來。 心中有神明而隨意自在卻不是隨便放縱,小時可說靈性清明而自在,到大時就該呈現出另一種的該有的敬重。 如果在電影的最後,主角們在要去舞台上表演時,先請求神明的庇佑讓表演能順利進行(這是一般該要有的儀式),那麼我會認為主角已從父親的手中接續傳承的一種象徵,這部電影才會顯現出主角的認真想要將父親的事業傳承下去。 當然這是個人主觀的問題啦,這仍是一部值得觀看的好電影,自然有多方面的角度可以探討,個人也只是點出其中不足之處。 而且劇中兩位老派演員廖峻、陳博正 (阿西)的演技真的很讚,搞笑中又有那嚴肅的一面,感動人心的場面亦加不少。 以上純屬於個人的看戲心得。 by 淯然 20130203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