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尋找一個向幸福前進的社會制度(一)
2012/06/25 01:06:37瀏覽182|回應0|推薦4

[前言]

 寫這玩意兒幹啥呢?其實我也不知道。總覺得有很多的僵局是可以避免的。然而,我們卻往往一腳踏了進某個局裡,就再也拔不出來,一旦決定了立場,從此所見所聽,就只是和自己的欲望一致的那個頻率,才在我們接收的範圍。由小處來看,只要格局放大一點,很多問題本來就可以不是問題。然而許多的大事業,那所謂時代的巨輪啊,卻常常是我們無力扭轉的,只能期待不靠譜的英雄出來拯救或逆轉了。小問題可以設法解決,大問題就只能是宿命的無奈了。好像是這樣?

 從單一方面來看,或許是如此沒錯。宇宙似乎存在一種所謂墒的力量,興盛到極點就會衰敗,萬事萬物好像終點都是腐敗與滅亡,就如同人一出生就決定了必然的死亡一樣。但是,人生自古誰無死?重要的是,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以及我們到底想要成就些什麼吧?如果人都是要死的,那麼這些鬥爭與仇恨,不都是沒有意義的嗎?因利益衝突產生的僵局,以及進而產生的腐敗與死局,不也只是某種現象而已嗎?

 或許人生的意義就只在於可能性。人,只要活著,就有無窮的可能性,有希望存在,就足以支持人不斷努力追尋吧。追尋什麼呢?應該是所謂的幸福吧。為什麼?其實我只是想問一句為什麼而已。為什麼只能這樣,為什麼必須這樣?現在的文明是怎麼個發展,怎麼前進的?矇著頭跟隨美國的文化真的是唯一的答案嗎?所謂的那些文明的表率,只要跟著他們走,前方就是坦途嗎?我不知道。因為不知道,所以我需要思考。這本小書就是我的思考過程,就是這樣而已。

一、人類社會真的是朝著幸福與光明的未來前進中嗎?

 當前科技的發達,在人類歷史上可說是前所未見的。過去的世界,居於領導地位的人類總是執迷於權力鬥爭,而多數人民總是在餓肚子與匱乏的物質生活中掙扎著求生存。我們的這個現代,很奇妙的,生產力是過剩的,大量製造的商品找不到市場,有大量的糧食被浪費掉,吃得太胖了再來浪費更多力氣去減肥,似乎只需要少數人的勞動就能讓所有人過著豐足的物質生活了。

 但是,現代人過得比較幸福嗎?

 這個年代,似乎瘋子特別多。不愁衣食,不代表沒有煩惱。人多不知足,這個貪心,這份欲望,能產生進步的動力,卻也能帶來腐敗。人比人,氣死人,人的欲望無窮,於是永遠沒有滿足的一天。但是每個人都想高人一等這樣的慾望,這注定是悲劇,沒有輸家,又哪來贏家?提高競爭力,繼續提高競爭力,不斷的提高競爭力,這就是人生的真諦?簡單平凡也是一種幸福,競爭到一個極致的狀態,到一步都不能稍停的狀態,到不維持緊繃隨時都會被超過去的狀態,哈,人類的生命還是一樣的苦啊,不是嗎?

 嗯,競爭是為了進步,是為了更光明的未來,努力是值得的。是吧?並非總是如此。綜觀歷史,那幾乎不存在的和平幸福的年代,可能是缺乏競爭的,然而,那些最血腥與殘暴的腐敗年代,和安穩進步的年代,其競爭程度並不會比較低。不是競爭越多就越有效率,就越接近幸福與理想。現代的文化和過去的比較,只有高度的競爭這一點是絕對沒爭議的,但,是搶著進步,還是搶著沉淪?這又是另一個結構性的問題了。

[競爭的本能]

 好勝之心,人皆有之。就是不服輸,就是想爭一口氣。若全無競爭之心,依據自然的法則,那是會被淘汰的。尋求生命的延續也是一種競爭,人與天爭,與時間歲月爭,不想輸啊。

 但是,並非越使勁爭取,就能得到越多。贏得了一場競爭,從大局面來看但卻輸掉了一切,也是很常見的。什麼是贏,什麼是目標,那是需要思考定義的,只為了贏的感覺而努力奮鬥,未必能寫下符合自己理想的生命旅程。或許反而是意外的災難也說不定。

*重商主義,國與國的競爭

 重商主義是經濟競爭的老祖宗。這應該能算是一種思想上的進步吧。原來,歐洲國家彼此進行戰爭,想要征服更多的領土與殖民地,連年兵禍。打到連國王都窮了。而決定勝敗的,是國力,是誰比較有錢。在中古乃至近代的歐洲,有錢,能請雇傭兵,在封建社會裡頭,可以說有錢就能打勝仗,打不贏還能用買的。既然靠打仗征服其他國家的勝敗取決於哪邊有錢,那麼,賺走對方的錢,讓自己富有,讓對方貧窮,不就和在戰場上打敗對方是等價的嗎?擁有最多黃金的國家能打勝仗,所以努力讓自己的國家能賺到更多的黃金,實際上就是一種征服全世界的戰爭了。

 重商主義就是這樣,其本意就是要征服世界的,這般的幼稚。但這是一種進步。互相殺害對方的人,只會讓人類陷入更貧窮的處境。只要連年戰禍,成年人都上戰場去了,而沒人耕種,自然就會陷入飢荒。僵持的戰爭,為了求勝,必定把全部力量都投入戰鬥,於是文明就衰敗了。只有一面倒的征服,征服的一方才能享受成長與富庶。重商主義,雖然就其本質,仍然是想要征服,但就效果面而言,卻有增加生產力的成果。要賺對方的錢,就必須提供對方需要的東西,才有機會賺到對方的錢,不然就只能發動戰爭來搶了。雖然本意還是野蠻的征服,但在適度的平衡之下,重商主義帶來的經濟競爭,確實帶動了生產力的提升。減少了殺戮與破壞,而帶來更多的建設,所以說,這仍是一種文明上的進步。

 但這種文明的進步,與其說是有意的,是出自善的,倒不如說是偶然產生的。為了賺更多錢,掙更多面子的小老百姓,常常沒有什麼特殊的善意或惡意,就只是順應環境求生存罷了。提高生產力以及效率,其出發點,常常不是為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為了讓其他人過得更幸福,而只是想贏過別人罷了。所以呢?既然不是有意的,既然只是偶然的,一旦這個偶然的好形勢不存在的時候,這種重商主義的競爭就不會帶來更好的生活了。

 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政府,其重商主義的策略是盡可能的賺取外國的錢,然後避免自己的錢被外國賺走。於是鼓勵出口,甚至加以補貼,然後對非生產以求出口的進口貨物課徵關稅。這樣的努力出口賺外國的錢,讓外國得以享受到英國的財貨與勞務,或許吧,處境因此而提升了。然後呢?為了避免辛苦賺來的錢被賺走,於是設置貿易障礙,減少任何不必要的進口。那結果是什麼?照理來說,應該是國內的物價因此偏高,人民需要努力工作才能生活下去,而國家黃金充足,隨時都能發動戰爭佔領新的領土,很符合重商主義本來的意圖,是吧?哈,實際的情況會是,管制過頭就會走私猖獗而已。自由市場還是有其基本的規則,硬是要搞這種競爭,只會付出更多代價。一開始大家因為貿易與分工,以及避免戰爭的破壞而得以更好更快速的發展,但很快的,這個重商主義的遊戲不是只有英國人會玩,競爭的意識是人的本能,其他國家自然不會乖乖當大英帝國剝削的的殖民地,你玩,我也玩,你能補貼出口,我就補貼更多,你管制進口不讓我賺你的錢,我就課你更多的稅讓你的東西賣不進來。因為生產力改善了,物資不再匱乏了,這個貿易戰,對稍微發展起來的國家來說,也變得大家都能玩得起來了。結果?大家都獎勵出口,管制進口,結果就是大家都賺不到錢,大家都窮,貨物不能通有無,只有空有競爭的意識形態高漲而已。

另一個版本的三個和尚沒水喝。

 可以說這種貿易競賽是兩面刃,一方面,競爭有助於生產力的改善與資源的活化,但另一方面,過度競爭同樣可以導致嚴重的無效率與浪費。為了製造貿易順差成為債權國,不是讓老百姓過著較拮据的生活,就是因競爭而不當補貼製造沉重的國債。相對的,得到過度補助的那些生產者,反而有更大的誘因去維持這種實際上的無效率,換言之,他們很容易成為腐敗的既得利益者。這種不是靠真本事公平競爭得來的經濟成果,其實是剝削其他同胞的財富圖利自己,過得太爽,自然更需要小心翼翼的維護自身的這種權利。這是腐敗的根源,其力道和為了改善生活品質而努力工作所散發出來的活力,其力道是一樣可觀的。所以,重商主義發展到一個程度之後就會產生停滯,然後產生所謂的貿易壁壘,然後哩,只好打仗來突破僵局了。其實就只是回到老路上頭罷了。還是靠武力或對等的政治暴力的侵略,獲得經濟殖民地。當然,事情沒那麼簡單。正規戰鬥打不贏的就打游擊戰,游擊戰也打不起的就會搞恐怖攻擊,人呢,是沒有那種會一直乖乖挨打的,因為那種人早就死得差不多啦。

 二十世紀中期以前的國際經濟發展,基本上都還是這種重商主義導向的,富國強兵,讓國家強大,愛國心人皆有之吧。而後來的演變呢?情境轉換成冷戰。不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了,而變成兩大陣營的政治意識型態的鬥爭。共產主義對決資本主義,你死我活的戰爭。人類整體的道德還沒高尚到足以施行完全理想化的社會主義,而共產黨只擅長鬥爭而不擅長生產與建設,於是經濟萎縮,被美國拿錢砸死了。如果遇到形象好,不腐敗又有聲望的社會主義改革者,只要暗殺掉就了事,蘇聯的腐敗與官僚註定了最後的敗亡。但這個過程中同樣出現了巧合。為了防堵所謂的赤禍,美國可以不計成本得失,對許多戰後重建的國家提供金援。那些因為冷戰平白得到經濟援助的國家,如果國民素質不差,很多都在二戰後發展出經濟奇蹟,成為所謂的已開發的國家。如果是照剝削殖民地的手段去虐待這些國家,這些國家很容易就會投向共產勢力的懷抱。這些實現了經濟奇蹟的國家,如日本和西德,因為冷戰對抗共同敵人的關係,和美國暫時形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美國的市場變得更大,而這個陣營的經濟活力與生產能力也快速提高。如果是美國打著重商主義保護國內產業的態度和這些國家合作,或許就不會贏得這麼快了,而成就如今的超級強權地位了。如果不是當時的形勢如此,或許美國不會採取這樣的援助方式,也或許因此這些國家經濟無法復甦,而導致這個自由陣營的力量不足以贏得戰爭?凡事真的都很難講。不過蘇聯的官僚與腐敗,加上玩弄權力的鬥爭手段,或許這個缺乏理想的政權從一開始就沒有任何勝算可言也說不定吧。

 重商主義之火熄滅了嗎?看起來並沒有。冷戰結束後,這把隱藏的火燒得更旺了。金融秩序正在崩解,投機活動的熱度為史上所未見,投資已成為全世界的運動。當然,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投資,主要是由投機和詐騙所構成的。金錢似乎已經成為衡量成就的標準了,而這個標準簡單好用,客觀又容易衡量。於是大家競相追逐財富,這個世界進入了大投資時代。哈,投資就是為了獲利,為了賺更多的錢,那,終點在哪裡?把全部的錢都賺到自己的手上,就算是遊戲破關一樣囉?其實投資理財仍然是一種征服世界的邏輯,賺得更多只會想要更多,物質欲望滿足後還有權力與支配欲的無底洞,怎麼也填不滿的。當然,雖然商人與金錢無祖國,但大多數人仍然是愛國的。於是呢?如果自己在國際持續投資獲利,當然也是為母國贏得籌碼與創造競爭優勢囉!擁有所有的錢就擁有所有的權力,金錢支配一切,這不是重商主義的延續是什麼呢?當然,沒有萬無一失的投資術,只有高明的詐騙手段是可以掌握的而已,投機風氣暴漲之時,就是詐騙與腐敗橫行的時候。一直都是這樣的。

 所以,現代的商業競爭仍然是維持幼稚愚蠢的模式在運作,玩的還是零和的遊戲。更糟的是,這次的形勢不像冷戰時期那樣有特殊背景在,似乎沒有產生意外效率的機會,反而有更多產生腐敗的可能性。所以整體態勢並不樂觀。

 而且,競爭不是僅限經濟的單一層面而已。經濟與政治從來就分不了家。政治可以強制對經濟成果進行重分配,經濟上的勝利還需要政治上的保險來加以確保。一旦經濟是腐敗無效率的,政治往往也會被拖下水,加在一起,後果更嚴重。曾經,民主政治的意識形態對於國際經濟事務團結合作有幫助,現在,這個效果卻可能剛好相反。因為過度競爭,人民的工作權和政治已經綁在一起,是個難以解決的燙手山芋。民主政權必須討好選民,然而一般的選民往往是短視近利的普通人,過去的經濟成功讓這些人變得偏向腐敗-只要投資上成功的賺到別人的錢就好,讓錢滾錢才對,何必要努力工作賺錢?這是災難性的價值觀。當人人都不再為他人的需求而努力工作與付出的時候,經濟只有走向枯竭一途,鬥爭是無法帶來繁榮的,投機也不會製造出財富。這都是理所當然的。

 所以說現代經濟是一攤死水,怎麼搞都會出問題。在目前的這個投機風氣之下,前景的確如此,這不是經濟學家發明什麼理論就能解決的問題,這是人類整體價值觀衝突而導致的必然災難。這是沒有直接的,技術層面的經濟手段解決方法的。這是一個結構性的僵局,平衡已經被破壞,整個繁榮與成長已經很難維持,其實想想,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過度競爭並導致關鍵資源被配置到無生產效益的部門去了,當然是災難,不是嗎?這是自尋煩惱不是?

 當然,也不用如此悲觀。因為這個世界存在著許多的可能性。等我們繼續探討完競爭這個主題,再來研究這個問題吧。

待續...(寫一點貼一點,完整內容應該會有一狗票的字,寫完才知道@@)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ndin&aid=657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