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尋找一個向幸福前進的社會制度(七)
2012/08/15 23:53:20瀏覽262|回應0|推薦0

五、我們可以嘗試的一些行動

 世界的秩序正在崩壞當中,財富分配失調,貧富兩極化與階級對立,這是當前的時勢走向。經濟與債務問題看起來只是越滾越大,高齡化社會負擔與矛盾激化,好景氣的春燕越來越難得探頭,更重要的是,這一切還正在繼續惡化當中。但抱怨是無濟於事的,還是想想有沒有什麼法子可以解決問題,扭轉風氣與局勢吧。最起碼也想看看吧。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計畫性整合,解決失業問題]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勞動市場的供需失衡。一方面生產力過剩,一方面需求又受到對未來收入期待的制約,悲觀,就會產生衰退與不景氣。另一方面債務問題又如影隨形,創造龐大的財富通常需要點時間和努力的投入,但把錢胡亂隨便的浪費掉,卻是一眨眼之間的事。政府努力解決就業問題,常常在過程中製造大量浪費,進而債台高築,然後引發對未來的悲觀氣氛,進而再導致需求不振,以及供給過剩,又形成失業問題了。老方法,似乎很難管用了。虛擬經濟是另一股崛起中的勢力,這裡頭最大宗的就是合法的賭博投機,美其名為投資理財是也。這玩意兒好壞參半,過度了肯定有害,但拿捏得宜,會是對抗失業問題的重要工具。

*虛擬經濟是金融危機的最大兇手

 金融海嘯的元凶或許被看為是次級房貸,或衍生性金融商品吧。藉由複雜的包裝設計,讓一般人根本看不出來這些商品的內涵到底是什麼,然後靠著高槓桿比例,可以迅速製造業績與獲利,達成財務上的目標。但這些過度的金融活動其實對生產事業並沒有多少實質的幫助。資金太多了,需要有地方可以放,如果不希望物價高漲的話,就必須有吸納資金的載體。股票與房地產就是這樣的標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只是加入了更多複雜設計的創意而已,本質上,還是一樣的,就是給資金有個去處,並透過操作這些產品,更快速的累積財富。

 理論上,這些金融商品,包括保險在內,應該可以讓經濟變得更平穩,更有效率,並減少景氣與不景氣之間的起伏波動。如果金融商品本身的設計是為了填補交易上的互信不足障礙,促進交易的順暢與降低流動性風險而已,那理論上的成果倒是可以預期的,但,實際的情況卻相去甚遠,金融商品實際的設計動機反而常常是促進投機,並製造馬上可以看到的財務績效,這樣的快速賺錢的目的。這樣的動機自然很難抵抗腐敗與詐騙,設計得夠複雜,沒人清楚內涵,只要能產生熱銷,設計者當下就能得到很大的好處,至於事後的成本,也是給後來接手的人的爛攤子,不關自己的事了。投資理財的名義,原本是為了活絡投資,是為了提高市場交易的效率,但實際上卻因為先天特性的限制,產生極為嚴重的道德風險,反而製造了腐敗。其結果是,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因此變得更差,投機橫行,而投資本身反而缺乏管理,有價值的投資機會可能得不到足夠資金,而純粹是賭博與詐欺的投資陷阱卻吸納了大量的資本。若說金融產業是產生經濟危機的最大兇手,其實並不為過。

 更糟的是,這種投機風氣對社會價值觀的腐蝕。有錢人最偉大?錢就是一切?財務數字的成就才是實在的成就?那麼,能夠達成所謂的財務自由,躺著讓資產自動錢滾錢,而財富不斷成長,自己只需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樣的人生目標自然也很容易攻陷一般人的價值觀念了。去工作,朝九晚五的,甚至過勞加班,如果賺到的錢遠遠不如投資的獲利,那最優秀的腦袋又怎麼會努力的去工作與進行創新與創業呢?如果企業經營所產生的利潤,只占投資損益的一成不到,那企業的領導人又怎能不把大多數的心力分神在投資活動,而忽略本業存在的意義呢?金錢對於社會運轉的效率可以有提升效果,但金錢價值觀的過度也會產生誤導的效果,造成社會真的需要的生產與創新不足,一方面是經濟景氣不振,大家錢都難賺,另一方面是物價通膨的隱憂永遠揮之不去,當假象的景氣好轉,又沒有特殊的技術或生產力突破時,問題馬上會爆發。

*虛擬經濟是不易察覺的財富重分配

 虛擬經濟的本質,比較接近一種隱形的財富分配。並不是真的創造了什麼實質的財富,但是裡頭有人卻賺到錢,甚至賺到大錢。真的是賺錢並創造大量新的財富嗎?比對那些辛苦工作,生產商品與提供服務的工作者和企業,虛擬經濟獲得的成果,一樣是金錢。既然是金錢,相同的數字,就是相同的價值,當更多人透過虛擬經濟發了大財,那,在總財富價值不變的情況下,其實只是一般沒有從虛擬經濟發財的人變窮了而已。投資理財幾乎不會創造出什麼實際價值,如果景氣大好,人人發財,實際上慘的只是真正從事生產工作的那些人而已。是的,正因為現代的政治很重視控制物價平穩,所以投機發財的風氣一旦興起,物價也沒辦法反映實際的商品價值,所以,鼓勵投機的虛擬經濟其實是對基層生產者的一種變相剝削。

 這就是最強大的腐蝕性之所在。金錢之所以有效率,就是因為簡單容易使用,價值穩定購買力受公權力保護,那當金錢遊戲是被設計來鼓勵投機者的時候,在生產與服務的人力就會少了,或者說,即使工作人數還是一樣多,但是心在工作,在服務,在創新與創造價值的能量卻是大幅萎縮的。即使不是惡意的,不是有意的,經濟活動的競爭上,常常是互相影響的,你賺錢發財,我就相對窮了一點,畢竟財富意謂著相應的支配權力,而權力往往能帶來更多財富,金錢遊戲常常帶來的是不公不義的腐敗,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所以有時候人們是不得不投資理財,當政府亂印鈔票舉債的時候,認真努力工作賺的錢可能沒有價值上的保障,被動的專注工作,很可能淪為被剝削的一群。很諷刺的是,很少有這種被剝削的笨蛋,也很少有成功佔到更多便宜的勝利者,通常的情況多是,大家一起變爛囉!

*虛擬經濟本質是把兩面刃,端看應用的出發點

 所以這種虛擬經濟,要說它不好也真的是很不好,但如果用得恰當,也能用來解決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更多的時候,這種虛擬經濟活動甚至是不得不濫用。當貨幣量真的太多,然後又不想讓民生必需品上漲太兇,政治上,有時候就不得不刻意打壓物價,然後不得不讓大量的資金流到股市和房市。炒股炒房,常常是政府帶頭,在經濟起飛初期為了穩定經濟不得不做的選擇。常常就是,經濟起來了,生活水平爆發性的提高了,然後社會風氣也開始染上壞習慣,漸漸的沉淪墮落了。不得不繁榮,然後不得不墮落,很無奈呀?

 或許最原始的虛擬經濟可以算是由賭博開始的吧。賭博也是有價值的,希望,是一種價值,追求希望的實現,光是有實現的可能性,就是讓人喜悅的了,甚至甘願為此吃苦。除此之外,賭博也有助於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改變與創新都是一種賭注,只是求安穩避免風險的話,人類文明現在可能還在極為原始的狀態。若是因為火可怕,所以不敢靠近的話,維持著茹毛飲血的生活,現在的人可能比牲畜好不到哪裡去。冒險精神的好壞決定文明進展的速度,這就是賭吧。不過這裡說的賭博,和黑道電影的那種賭神賭聖是有點不一樣的,那種賭場追求的只是一時的心跳加速的緊張刺激感而已,或者伴隨著一些絕望失志的人的最後孤注一擲,這種賭博通常沒有什麼創造性,只是價值觀的糜爛而已。但是這種緊張刺激的賭博遊戲,和追求冒險與嘗試的賭博遊戲,仍然多少有些共通之處存在,對賭博極度厭惡排斥的人,很容易變得保守退縮而不敢冒險,成為阻礙進步的強大阻力。

 一個缺乏企業家精神雇主的社會,其經濟發展必定會遇到嚴重的困難,經濟的風向一定是逐漸走下坡的。沒有充滿冒險犯難精神的人在帶頭衝,只會躲在個人舒適區那紙上談兵大談策略的這種領導人,絕大部分的精力其實是用在用力的做自己的白日夢而已,不斷的解釋自己做得多好,然後為自己不成功的原因找合適的歸宿,是一種嚴重的浪費。沒有創新就沒有成長與價值,也不會有競爭力,最後自然只有被淘汰一途。如果完全沒有賭一把的氣魄,這種衰敗是一步一步慢慢惡化下去的,像陷入流沙一樣,累得半死,依然一無所有。沒有賭注,可以說就沒有決策,不需要賭的決策稱不上決策,只是一般事務的處理罷了。所以說呢,即使是所謂的投機市場的虛擬經濟,也有一定的存在價值,要培養創業精神,就是需要成熟的資金市場,以及對冒險的保護機制,鼓勵嘗試,不害怕失敗,才能孕育創新環境。這自然就是一種虛擬的經濟活動,風險的管理,本身不牽涉到實質的生產活動,但有效的分散風險,卻能對生產活動的創新嘗試提供保護。對人而言,可以說賭是必要的。

 但是過猶不及。如果過度投機,進而產生了價值觀的腐壞,賭,也能產生災難性的後果。賭通常不是公平公正的,即使是現場搖獎的樂透彩也不可能公平,起碼莊家的利潤和政府的稅收就先吃掉四成的錢了,如果有造假的愚蠢誘因存在,造假的技術也不難想像。更不用說是複雜的投機經濟活動了,在市場資訊不對稱的前提之下,發布的訊息常常不可信,刻意的詐騙活動對投資市場來說只算是市場操作的手段,過了頭,賭會產生極大的油水並孳生嚴重的腐敗,只有極少數人得到短暫的利益,然後群體則是一齊沉淪。

 虛擬經濟可以看作是一種手段,至於效果會怎樣,就像人們如何看待投資和投機一般,不同的念頭,能產生不同的結果。不要忘了自己的目的,因為最悲劇的就是,明明追求的是繁榮興盛的成長之路,卻意外的踏上無盡沉淪的不歸路,然後發現只是自己偶然的走錯路而已。沒有堅定自己的目標,走錯路是很正常的,而且通常都是走到不好的地方囉。

*遊戲與娛樂事業,甚至宗教與文化活動都可以視為虛擬經濟的一環

 對虛擬經濟的界定其實不用太精確。股市匯市期市房市是虛擬經濟,炒作骨董和藝術品也算一種虛擬經濟,只要高興,什麼都能算到虛擬經濟的頭上,政治的貪腐也不例外。這是一種心理感覺的經濟。非生存所必要的,可有可無的,經濟行為,或許都可以算到虛擬經濟的頭上。娛樂到底有多少價值?只要價值是可以比較和轉換的,娛樂就是有價值的,而快樂的產生過程因個人的特質而異,這產生了很大的交易空間,透過交易讓整體價值更加的提升,得到更多的滿足。在物質不虞匱乏的這個年代,其實主宰經濟的,不是實體經濟,而是虛擬經濟。而且,隨著生產力與科技的快速進步,製造業和農業所需要的成本變少了,直接的服務業也成長有限,只有虛擬經濟可以隨著虛榮心的膨脹而沒有成長極限。只要全人類的生產力超過全人類的總體需求,多出來的能量就必須由虛擬經濟來吸收。所以,娛樂事業在當代可謂前所未有的發達。上一輩的人可能認為小孩子就是要努力唸書將來才能過好日子,因玩樂而怠慢功課是會被懲罰的,現在,遊戲產業本身就是一個產值高且長期處於成長趨勢的產業。不玩不會死,但是現代人物質生活過太爽了,又因生產過剩沒有足夠工作可以做,玩遊戲或許也只是不得已的選項囉?

 虛擬和實體的分界是遠為模糊的。就算是玩遊戲,在遊戲中,也有很多培養寶貴工作技巧的好環境,甚至還是一般職場所難以提供的,一個人可以從遊戲中得到啟發,改善自己的工作本事,甚至培養更好的創造力,而變得更有生產力。如果把遊戲當成是教育的延伸,那遊戲和實體經濟也不能說是全無關聯囉?像是宗教活動或是一些非營利組織的志工等,許許多多的活動本身都和實體的生產活動無關,常常也不是實際必要的生產行為,但是卻有其重要性與價值在。玩似乎也是很重要的。畢竟價值只存在個人心中的一個感覺罷了。

*重點不在虛擬與實體誰重要,而在兩者之間的平衡

 虛擬與實體,這樣的區分是有點意義,不過卻不是很重要。兩者競逐的是同樣的標的,人心認定的價值,所以沒有怎麼分才對的問題。因為是實體經濟就不會產生腐敗,因為是虛擬經濟所以容易造成墮落,或是實體經濟需要加強,虛擬經濟必須抑制這樣的觀點,同樣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重點在經濟活動要能玩得轉。轉不過來,卡住了,就會產生痛苦與危機。在這個運作當中,實體經濟活動和虛擬經濟活動是相輔相成的,或者說其實是同一回事的。兩者之間本就存在互補,並且,只有兩者之間維持適當的良好平衡的時候,經濟活動的發展才會順暢,才不會卡住。虛擬經濟的責任是做為實體經濟的潤滑劑,而實體經濟則是提供虛擬經濟的存在基礎。特別偏好某一種或是完全忽視甚或仇視另一種,其實都是愚蠢而產生浪費的。目標如果是理想中的社會的話,這兩者是需要一同掌握,不可偏廢的。

*解決就業與經濟穩定的鑰匙會落在虛擬經濟的設計上頭

 最理想的幸福社會是怎樣?或許是,人人熱愛自己的工作就和現在的人熱愛金錢一樣,而工作的普遍原則就是為他人帶來更多的幸福快樂,然後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總是能經常的協調在一個均衡的狀態之下,人人樂於工作,也充滿活力的努力工作,並因此享受生活與人生。很明顯的,這並不是科技或是現實的限制所不能達成的境界,當下我們無法達成這樣的境界,而陷於經濟危機與矛盾的苦難之中,原因是平衡的機制建立不易,以及人性整體的品質還不夠高尚的緣故。用不著人人都是聖人般高尚,但能具備一定程度的品德與自制力,能以對他人有益當成個人成就的指標這樣的標準,對這樣的理想也就足夠了。更大問題在於供需的均衡上頭。我拼命的努力生產,但是沒有人需要,那又會是怎樣?那就先是形成了浪費。浪費之餘,如果這個社會沒有效率的給了我超過對他人的貢獻,也就是毫無貢獻,這個程度以上的報酬,那這個現象實質上就是我在佔這個社會的便宜了,因為我沒有提供社會需要的,但社會卻給了我我所需要的。人性有驅利的天性,這樣的矛盾如果很多又不被正視解決,市場的供需法則會再發揮作用,更多人會投身於我所從事的生產活動之中,然後製造更多的浪費。於是透過樂於工作本身不斷為社會創造更大福祉的這個系統就毀滅了。這就是供需平衡的建立的困難之所在。

 換句話說,現在的自由開放的經濟制度其實是遠遠不及格的,一方面,出發點是為了私利,常常導致短視與腐敗,而另一方面,經濟體系的自由效率也遠遠不夠建立穩健的均衡供需,總是有大量的人在製造不被需要與期待的事物,然後有更多的被殷殷期待的事物沒有被人製造出來。其實市場的奧妙,交易的價值仍有許多需要被發掘之處,當前的自由經濟只是本著貪婪與掠奪的盲目愚蠢,真正的自由市場精神其實是尋找價值落差,創造交易契機,從人與人之間的價值認定差異性當中進行更有效的媒合,產生更多的價值與滿足。這其實應該是一種造性的活動。但注意到了嗎?這樣的創造性的生產交易活動,常常不是把某件商品給製造出來的這種實體經濟,在實質的物質生產力過剩的現代,更需要被滿足的反倒是心靈上快樂的需求,換句話說,虛擬經濟的比重只會不斷成長,只要實質的物質生產力不斷成長的這個前提不改變的話。

 這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是,這種虛擬的創造活動,只要有人的腦力就能創造,不受任何的限制,想的到,就有實現的可能性。這種生產力的可能性是無限的,不易匱乏的。壞事是,這種虛擬的思想活動彈性太大,也很容易腐化,不好控制在健康穩定的狀態。

 解決失業問題就是需要製造更多非必要,但卻是被需要,而且不致於造成嚴重浪費或腐敗的工作機會。所以娛樂產業需要製造更多工作機會。發放娛樂消費券是一種方式。只要成功製造了工作機會,讓更多人得到收入,那就能刺激消費需求,進而活絡經濟了。這種任務是非常困難的,只有專注用心且當成是自己的事般在規劃與認真執行的卓越管理才有辦法順利完成的。因為,這種活動說來容易,但是執行起來,有太多地方容易孳生腐敗了,一旦被官僚習氣入侵,這類激進的經濟改革活動會產生驚人的浪費與弊端,反而不如不要做。再者,這類的策略也需要高度彈性與應變的能力,因為市場的變化反應是很快的,人心也是善變的,風氣流行一起來,可能一些以前的規則就不能再繼續使用了。好比說,如果娛樂消費券的價值過高或過低,而沒有被警覺並迅速調整,那套利的行為或是消極的抵制,很容易就讓整個計畫成為荒謬的行動,甚至成為擾民的災難,不但沒有改善社會的效果,反而還能成為社會的負擔。

 但這似乎也是唯一的武器了,除了苦苦等待國際景氣回溫之類的外在不可控因素之外。事實上,經濟活動就是要協調出一個整體性的平衡,不論是市場經濟自然形成的,還是政府政策刻意維持的,只有營造出一個有利於創造價值與避免浪費的風氣與價值習慣,經濟的發展才能穩健的成長,社會的競爭力才能穩健的茁壯。真正有價值的商品或服務,如果因為市場僵化而難以進行交易,設計政策工具,甚至設計衍生性金融商品來活絡交易,都有可能可以解決問題,並創造龐大的價值出來。當然,時時刻刻對腐敗保持警覺,避免官僚之習氣纏身,堅定人性的理想,時刻不望追求的遠大目標,這是最重要的吧?

待續...

PS.精神差,貌似胡言亂語@@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ndin&aid=6715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