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7/25 15:07:35瀏覽902|回應0|推薦7 | |
這一篇名為讀書心得,實則為吐嘈與借題發揮文。 這是有名的班傑明.富蘭克林,那個美國開國元勳的作品,的整理之後的合輯的中文翻譯版本。 窮理查是個曆書作家,其實這本書就是類似我們每年的日曆上面的小文章與小格言的摘選集合作品。 這本書的結構就是照年份每年的曆書開頭有一段和讀者或者說使用者打招呼的一篇短文章,後面接著是不知道用什麼規則選出來的一句句格言。 前面的短文基本上是可以閱讀的,翻譯好的一篇文章,有些內容滑稽風趣,甚至充滿迷信的預言,有的則是教人怎麼釀葡萄酒的。 最後一年的文章則是一個神父大量引用窮理查以前曆書的格言為主要的內容,基本上算是這本書唯一的重點內容,可以構成一組價值觀與思考方式的有意義的內容。 額,雖然形式上看起來像是自己的作品被人背起來,大量引用而覺得飄飄然那樣的感覺就是了。 美國的資本主義文化價值是被富蘭克林的這本書影響的,好像有這個說法。 不過,如果要用現在人對好萊塢電影引導的美國文化的印象來理解美國的精神,這本書其實不太現代美國就是了。 勤勞節儉,知足常樂,管好你的嘴少說人是非,不要驕傲要保持美德,施恩不忘報受恩不忘感激,大概是這類的價值觀的格言。 另外摻雜一些俏皮押韻的短句,如用什麼撲滅另一半的怒火,以及千萬不要欠債,債主是一種你無法想像的強大生物之類的觀點。 好了,這本書的結構與重點差不多就是上面那樣了。 傻蛋個人不建議買這本翻譯書來讀,因為蠻多可以吐嘈的。 這本書的格言的部分,是雙語對照。 翻譯的中文下面列出原文供做對照。 很好不是? 這麼說吧,如果把那些翻譯出來的中文,傻蛋看不懂的或讀起來不通暢都省略掉,不要提供雙語參照,這本書的品質會提高不少。 怎麼說? 那些格言啊,有相當高的比例,翻譯出來的中文是傻蛋看不懂在說啥東西的那種。 有些內容感覺怪怪的,看下面的十八世紀的英文比照一下,至少大部分的字還看得懂,會覺得,疑,這樣翻譯對嗎? 說實在的,這種古早的文字翻譯本身就很困難,要翻譯出這些文字背後的意思與意圖,更加困難。 字少不代表就容易翻譯,其實就像中國古代文言文那樣,大部分字好像都看得懂,但有些專有名詞看不懂,組合起來的意思更是莫名其妙。 為什麼? 解讀古文,往往需要注釋與典故的備註,少了許多背景知識,看不懂才是正常的。 就像現在我們讀的網路文章,有很多是最新流行話題的謎因創造出來的新用語。 不查google,在這種名詞使用比例很高的文章裡,我們現代人也不一定看得懂網路文章,如果你不是那個文章的文化圈子裡的人。 理解需要前後文的語境,當一個句子或一篇文章裡面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內容是陌生的,前後文意義丟失的字詞,看不懂實屬正常。 像正氣歌很有名吧,不看注釋,裡面一堆典故,能看字面理解嗎? 很難,或者說不可能。 所以呢,像這種厘語與格言的短句子,如果要提供高品質的翻譯,其實是非常耗功夫的,而不是從字面意思去猜大概的翻譯一下就好。 那樣的翻譯品質可能不比google翻譯好多少。 舉個例子,摘選的格言裡面有好幾年的摘錄裡面有名人辭世的弔唁句子。 這些弔詞裡面都有一個叫波普的人的說話。 波普是某個我們不認識的,那個時代的名人嗎? Pope,傻蛋看到下面的原文,聯想起以前玩過某個英文版的十字軍時代的單機策略遊戲,裡面的教宗每個都叫Pope xxxxx Iv這樣的名字,嘿嘿,那Pope就是天主教的教宗啊。 我們也不能說譯者翻譯錯了,對譯者來說,反正波普就是天主教教宗,這是讀者應有的常識,看不懂是讀者自己的問題,和譯者沒關係吧。 如果想看懂每一句格言到底是什麼意思,除了專有名詞,還要結合那個年代的時空背景,發揮考據學的精神做各種分析與推論,才能將一個短句子翻譯成現代一般人能充分理解的內容。 現代人大部分都知道西方宗教界有個教宗,但有教宗名叫波普常識的人就沒那麼多,莫名其妙的人名就需要注釋吧? 翻譯不是簡單的小事情,如果不夠慎重,輕率的翻翻,讀的人很容易就一頭霧水。 這是在創造神秘感是嗎? 總之,因為這類的因素,傻蛋不建議購買這本書,因為裡面的格言有相當比例,傻蛋發現自己看不懂中文那樣。
借題發揮的部分則是,我們對知識的傳播,是否也有這種古文代溝呢? 有不同背景知識的人,閱讀同樣的素材,可能會有各自不同的解讀。 基於成本效益的考量,一個作者只會以一組預設的讀者背景來做創作。 如果要考慮其他文化世界的讀者,或是未來時空的後代讀者,最保險的寫作方式就是不要用複雜的典故,只是用基礎名詞與句子來創作。 那樣就很難做押韻疊韻排比對仗,且因為不能省略與使用典故,也會造成一個可以用簡單典故帶過的內容需要使用大量繁雜精確的文字來描述,閱讀起來效率會低下許多。 說實在的,這和軟體程式語言的設計有不少相通之處,重複的內容抽象封裝起來重複利用提高效率,但不當的抽象,效率沒提升多少,對於複雜度與可理解性則是災難式的影響。 嗯嗯。 如果你懂,你想讓另外一個人懂,你學會另外一個人的語言,你通常也能讓他也懂。 你可能不想讓另外一個人輕鬆的就懂。 另一個人懂不懂你可能根本不在乎。 嗯嗯。 所以,寫得人可以寫得詞藻華美或是邏輯嚴謹,但根本沒人想看,因為那就不是寫給他們看的。
所以,知識傳播的形式,對上述的道理,也有可以借鑑之處。 原始的知識可以用維基百科那樣,分綱目組織,有條理的整理好,讓內容完整而正確。 然後透過作導讀與注釋的手法,針對同樣主題,提供不同角度的,有效率的針對性學習教程。 就像不懂古文的人可能看不懂原文版本的孫子兵法,然後讀通孫子兵法的人可以翻譯與摘要整理出現代版本容易理解的孫子兵法,是類似的道理。 如同程式設計對某些人來說是有點困難與挑戰性的,如果加以拆解,針對這些程式語言苦手的人,提供一套由可執行的案例一步一步的針對性教材,讓這些人上手基本的程式設計,也不是什麼不可能或困難的事。 啥?連基本常識都沒有?那就從基本常識開始針對性的教導啊。 反正人類最基本的組成要素都是差不多的慾望與情緒,總是能找到共通點,讓人學會不同的東西的。 所以傻蛋個人的看法是,未來世界知識學習,可能會是一個主題本文,然後針對那個主題再提供不同針對性的注釋版本,給適合的學習者。 有需求就會創造出那些做注釋版本的次級作者。 而最終可能的狀態是,沒有無法學會的知識,只有針對知識學習的成本效益的個人不同選擇而已。 但無論如何,目前的知識學習還是相當原始與低效就是了。 畢竟最重要的問題是,喔,並沒有想要讓每個人都能輕鬆學會啊! 只有自己才會,很少有人能學會的,才能算密技絕學那樣吧?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