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談談KPI與OKRs吧
2019/07/10 00:44:34瀏覽1145|回應0|推薦3

這是兩種主流的管理概念。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KPI

數字化管理,也是主流的目標管理工具。

制定各種目標的數字指標,盯著指標管理。

很簡單,好像也很科學。

不過,現在退流行了。

大公司病,加上創新與高度動態競爭的市場,讓KPI不再酷炫。

而且只看數字,很容易被數字所欺,玩弄起數字遊戲而不自知。

不能敏捷的貼近市場變化,搭配上層層的科層管理架構,高階管理者官是當得很爽,但往往表現欠佳就是了。

 

再說說OKRs

這是目標與關鍵成果的英文縮寫。

看不懂是正常的,因為本來就是這樣。

這是英特爾上個世紀發展出來的管理模式,近年因為谷歌的成功而廣為人知。

其實把這個管理概念用KPI的對立面來想像,很快就能有基本認識了。

KPI就是要訂目標數字,然後盡可能達成數字指標,把指標的達成和績效報酬掛勾,靠人性的自利起到激勵。

OKRs主要的O,則是把目標放在最重要的焦點。

達成組織真正的目標,比達成拆解後的細項指標更重要。

人人都KPI達標,但組織的表現卻失敗了,這是KPI管理的常見弊端。

常常到最後,績效是靠權力角力決定,而不是看真正的績效。

KPI遊戲規則不吃虧,遠比達成組織重要的目標,對個人利益更加攸關。

O就是把目標獨立出來看重。

目標層層拆解,然後再分配到部門與個人,分配到各個階層。

實施OKRs基本上需要透明的組織目標,下屬知道上級的目標,管理者知道組織的大方向,才能保持整個組織用力在同一個方向。

同時為了治療KPI的弊病,OKRs主張不把目標與績效直接關聯。

KRs的關鍵成果雖然也是數字化的指標,但只是用來評估目標的達成程度的輔助。

而且KRs還需要注重平衡,避免只看一個面向,卻忽視了猛衝某個方向時的副作用,如衝數量而犧牲品質服務那樣。

然後,整個OKRs還鼓勵制定超過能力極限的目標,然後並不鼓勵百分之百的目標達成率。

達成百分之七十就算及格了,不要訂出一些讓員工無論如何也要達成的指標。

組織的整體目標達成,把力氣用在同樣的方向上,是更重要的事。

 

說了那麼多OKRs,喔,新理論,好棒棒呀?

谷歌在台灣也是挺厲害的形象哩。

所以OKRs是魔法般的新管理,只要學會就天下無敵囉?

KPI則是過時的舊東西,但仍然是厲害的管理技術,只是沒有OKRs那麼厲害而已,畢竟管理,是官的事,民則是被管理的,無論如何官大學問大不是?

所以啊,說到管理,大多數人就是拿出大絕招,就算不用KPIOKRs,至少也要端出個類似全面品質管理,豐田模式,泰勒科學管理,或是六個標準差之類的必殺技出來吧。

呵呵。

這大概就像台灣總統候選人的政見發表會差不多,總是要拿出點東西來吹吧。

 

實際上,KPIOKRs並非舊與新,哪個厲害的比較關係。

對於高度確定性的產業,沒有多少創新空間的產業,用KPI管理,更吃香。

因為足以形成各種SOP,只要管理的螺絲沒鬆,讓成員盯著目標像打了雞血一般的努力達標,會相當有效率。

反過來,OKRs也是有所不足的。

就是沒有直接和績效掛勾,所以即使指標看起來很美妙,也不保證就有好的升遷與獎金。

實際上,OKRs主要是面對高度動態的市場變化而設的。

因為變化速度與幅度太大,要設計出成熟有效的管理指標變得不現實。

硬設計出來的指標反而容易誤導,讓大家陷入有管理,有數字,數字好,就安心的陷阱。

盯著內部管理指標,反而忽略的外在現實的變化。

不過也因為這樣,OKRs本身就不是成熟完善的管理機制,更多需要靠人,靠文化建設的。

需要有強大的文化價值觀,需要成員對組織的使命有充分的了解與認同,需要成員全體皆具備獨立的判斷能力。

這對很多事業來說是不現實的,根本招不到這種能力等級與道德素養的員工,就算招到了也很難留下人來。

實務上,OKRs多半是行不通,唱高調為多。

很多企業的領導人擁有的是傳統官僚領導管理的觀念,官大學問大,只是想著新理論好像很酷,叫人資研究一下,然後導入看看而已。

他們想要的是魔法,而不是真正務實的了解其精神後加以應用的,只是想要面子而已。

認真的人資研究完OKRs的精神後,設計出來的管理辦法多半會被打槍。

老闆是KPI腦,就只能套用名義上是OKRsKPI而已。

不懂的東西本來就無用,更不用說,本來OKRs就不是成熟完善的理論了。

 

好吧,傻蛋說了通篇的廢話,毫無意義哩。

確實如此。

所以要用不同角度思考探討一下,才不會單純的浪費生命啊。

 

我們要取其意,而不是得其形就好,這是武俠小說家告訴我們的真理。

其實可以把KPIOKRs當成兩種武學心法來看待唷。

KPI重視招式的精確度,嚴謹的架構,最後是整體的效率,重視細節,減少失誤。

是細膩風格的武學吧。

OKRs則是盯著目標,沒有固定招式,重視靈活,追求高爆擊吧,集中力量,一擊必殺。

這兩種是截然不同的武學風格吧?

而面對不同的對手,不同的環境,兩種武風的發揮也會不一樣。

沒有什麼哪一種風格絕對優於另一種的這回事。

一個組織內如果多數人都是天馬行空的醉拳流,這個組織的破綻定然多得不像話。

這種時候細膩風格的人反而可以發揮大價值。

同一個組織內,不同職能,對於風格的適應性,也有所差異。

讓天馬行空追求高爆擊的狂戰士去當會計那樣的職務,無疑是不合適的吧?

即使是同一個專案小組,不同角色的分工,有不同的職責,往往也有不同的個人特質需求。

所以說,沒有絕對利害的招式,只有懂不懂得使用招式的人呀。

 

再看另一個角度。

人都有各自的個性與特質。

有人好動,有人靜,有人愛冒險刺激,有人則緊抱安全感。

換句話說,有的人就是不適合某些管理風格。

支配欲望強,想要控制一切,容不下半點失誤的那種強勢性格的人,要他接受OKRs或敏捷管理原則,那真的是呵呵了。

不拘小節,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性格的人,把團隊當成兄弟在帶,不喜歡搞心機的,要他用OKRs那樣的風格還行,要他主導KPI,那肯定是慘不忍睹。

適合自己的個性與特質,發揮起來就會加倍有力,反之,就會渾身不對勁。

不能把人放在適合他的特質的位置上,放久了,人會生病,會腐化,要嘛變鹹魚,再不然就變成狗腿子只會勾心鬥角囉!

 

所以就來個邏輯性不強的牽強結論吧。

口號人人會喊,但會喊口號的,十個有八個沒辦法把事做好吧?

把事做好,重要的絕不是喊口號,而是釐清目標的本質,找到合適的領導風格,把人才安放到對的位置上,因時制宜的向目標前進。

重點在於怎麼做,與為什麼這麼做,這是怎麼想的。

如此一來,成功與失敗,才能夠從中總結經驗,學習到有用的知識,並且累積核心能力與持續改善競爭力。

如果只是操弄媒體,玩弄數字,其實那和詐騙集團幹的沒有兩樣,只是沒有明顯違法而已啦。

呵呵,如果讀到結尾,都是你已經知道已經懂的東西,恭喜你浪費時間讀了篇廢文。

如果不知道傻蛋在瞎掰什麼,那還是恭喜你,同樣浪費時間讀了篇廢文。

不過就是管理常識的普及罷了,真的,沒什麼重要與了不起的哩!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ndin&aid=12802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