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4/10 00:04:37瀏覽1535|回應0|推薦5 | |
是非對錯,常常只是嘴遁這個技能的低劣媒介而已。 靈魂有覺醒,有產生自我意識,能獨立思考的人是不該隨便中招的。
簡單說,邏輯有用,邏輯有其規則,能夠判斷是非,但,也很有誤導性。
舉個例子,傻蛋前幾年有聽過一個說法,說,線上遊戲經營的關鍵,是在初期要大力投入廣告宣傳,不能把預算平均分配,一開始沒搞起來,沒集中資源,大概率就沒機會了。 其實細細一想,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 玩家有網路效應,人氣越旺,往往越能集到更多人氣。 所以,把牌全部打下,大力行銷與打廣告,比起猶豫不決,花了一點小錢,沒用再多花一點試試,邏輯上,確實是勝出且正確的邏輯。 這樣的話,看喔,有一點違反常識,但又符合邏輯,這可以說是有點深度的知識呢,對吧? 那麼,採用這個策略,把行銷預算集中強打,是正確的作法,那樣行動,因為是做對的決策,所以應該會更接近成功對吧? 這就是一種誤導。 網路效應的理論是有其邏輯沒錯,但如果只是用事後的觀點,看到有這樣做的遊戲廠商得到成功,就覺得自己這樣做也應該要得到一樣的成功,就是一種誤導的幻覺。 如果一個新的團隊,沒有大流量的運營經驗,一開始推很大,導致遊戲服務跟不上頻頻崩潰,一開始就全力推廣,似乎反而是自掘墳墓? 凡事不可一概而論啊!
而毫無素質的糞Game,在市場上已經被玩爛的梗,早就失去新鮮感的題材,如果,遊戲的本質完全不行,再集中力量做宣傳推廣,也無法改變結局吧? 因為我做的是對的事,是符合理論與邏輯的,所以我應該得到成功,這就是一種幻覺。 邏輯不是這樣用的。 而人們往往為了自己情感上的需要,經常這樣誤用邏輯。 找到關聯性,有相關性,就會把這些經驗當成知識,然後認為自己做對了,很厲害,應該得到回報。 這其實是錯誤的因為所以的推論。 相關性和因果不能混為一談,統計分析能夠得到相關性,而相關性只能用來參考,而不能當作因果推理的依據。 以遊戲來說,根本的道理是要做市場研究,了解消費者的狀態,方方面面,才能決定一個遊戲能否在財務上得到成功。 如果一口咬死其他遊戲因為某個策略而得到成功,自己用同樣策略也應該得到同樣的成果,那就是一種愚蠢。 各種條件都不一樣,就算遊戲性質高度相近,市場狀況也肯定有了變化,這種依賴相關性來給自己信心的心態,可以用刻舟求劍來說明吧。 但心理學的書籍有說了,人的本能,似乎是,一定要找個理由,但只要有理由,大概也就夠了,我們的本能懶於追求真理與真相,而是傾向於自我安慰啊!
當然也不能太過批判這種對死邏輯較真,然後對別人有強迫症般的嘴遁連發的行徑。 因為,還有更糟糕的。 台灣人迷信不? 相當迷信吧。 這連相關性都不需要了,只需要靈感,就可以相信,就可以發動嘴遁了。 人人都以為自己是漩渦鳴人了啊。 所以常見的是沒營養的交談與辯論,越辯,腦袋越水。
其實要做有效的推論,必須回歸本質思考。 孔子說過,回答別人問題時,他是放下既有成見不預設立場,由正反兩面交相辯證來接近事理的,這樣才能給別人合適的答案。 而我們的本能,生物本能,則是以自我感覺良好的方式,隨便找方便的理由給自己信心,然後設法說服別人。 真相與問題的本質算什麼,正常人的生物本能追求的是成就感與面子,而不是真相事實什麼的啊! 所以呢? 我們很容易就陷入,找個理由相信自己很厲害,很有優越感,而對事實,對各種事物神奇現象沒有興趣,對明顯的反證可以視若無睹。 所以有時候很簡單的答案,就是看不到,或是拒絕承認事實,非要沉痛的失敗打擊才有機會改變。 這,或許就是人性吧? 學習,要學習的,是思辨與自省的能力,還是記憶一大堆有的沒有的,為了爭面子,在那爭得面紅耳赤,為了自己發現自己的正確與聰明,而在那沾沾自喜? 這種特質,可不需要學習啊,為了這種成果而自滿,可以說,是自我感覺良好了吧。
好了,通篇廢話,沒啥用吧? 對,沒啥用,這是事實。 不過如果對自己加以訓練,設計一些程序與檢查表,來檢視自己認為自己的聰明,有沒有踩到誤把關聯當因果,是否有找到根本原因,有沒有誤用的邏輯推論,長久的練習下來,耍笨耍廢的機率應該能降低一定程度吧?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