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刺蝟與女王My Queen Karo】(日誌與短評)
2010/06/18 13:21:59瀏覽1626|回應0|推薦47
20100617-18【刺蝟與女王My Queen Karo】(日誌與短評)

撰文 / 衛西林

能接續昨晚睡前的筆緣是福,凌晨起身遂有個清爽愜意的心,



準備迎接一日相對忙碌的行程,喜的是出門前天已逐漸放晴,惟都市泥土的呼吸被水泥厚厚的痂殼封鎖,沉重得像個病人,日頭承受自己的溫熱,偶而滴下一兩滴溽濕的汗珠,滴滴答答,這座城過往的印象在旺盛的蒸氣中溶解,活像個熱帶雨林。

自行車串起醫院的檢驗室與試片間;返老家取樣時,父親一切安好,尚未準備外出,大概還未察覺天空踢晴,焦急的等待新購的電視頻道出現…。

路過童年記憶裡的東方出版社,慶幸尚安在,想找出創辦人林呈祿的蛛絲馬跡,但大廈的提壁落款字體甚小,又在高處,不易辨認,惆悵是有的。

林先生是戰前台灣議會請願運動的總軍師,法律造詣極深,卻不為己用,十分難得,在他的規劃下,不僅避免了台灣民主先輩們與殖民主義者正面衝突,更間接提振了同胞的士氣,開啟了另一波啟蒙運動的契機,台灣第一份機關報,就是在林先生主持下航行過台灣第一個民主進程的黃金歲月,直到中日戰爭爆發,才被迫停刊。記憶中,在過去戒嚴和政黨專政時代,東方出版社是兒童最主要的教科書外的知識來源之一,大概是先輩努力開拓後生視野的用心才有如此的格局,沒想到老人家竟來不及見到憲政花朵盛開,便與世長辭…。

在試片室的談話間見到我尊敬的景翔大哥,趕緊問安,景翔大哥因近年身體違和,希望他日起有功,早日康復。另外還見到古道熱腸的程先生,每回總提供我許多資訊,臉書上許多朋友都是他幫忙推薦的,一個難得的大好人。因我大多數時間花在創作與閱讀上面,對於影展只能又愛又恨,常不知如何婉拒他的好意,內心十分過意不去。

比利時女導演朵西芳丹‧貝琪(Dorothee van den Berghe,【女孩要堅強 Meisje】,瑞士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2002)根據自身成長經驗改編的新作,【刺蝟與女王My Queen Karo】,筆者所作的觀後筆記如下:

具有張力的小提琴作女主人翁的心境描摹,斷續出現的內耳噪音強化由外而內的情緒困擾,爵士樂在中半部後出現,暗示著紊亂中帶著微妙平衡的自由氣氛,音樂的使用還包括在運河上打撈沉底棄物的船歌,暗示出親人分手無奈的戲劇性情境;

手持式攝影風格為主;視覺同聽覺的觀感類似,即精準的淡彩裡透露著豐富的巧思;空屋藝術基地的空間掌握,有小劇場的運用痕跡,特別是漂浮的元素利用,如序場中女孩上半身懸在車外,或是經常在室內蕩鞦韆的設計,淡淡的暗示出小女孩身處不穩定的家庭關係與生活空間下的內心疏離擺蕩;

穿著戲服的人型模特兒自空中墬落的意象,因女孩從河底潛游打撈的動作得到進一步的發揚,很難再用象徵的框架來譬喻,似這種刻意保留在符號層次的運用,又以動物元素,刺蝟,的運用最為雋永,安靜、疏離、退避、自我隔絕,只除了過度防衛,若再加上冬眠的因素,透過人物戲劇性的行動,女孩與刺蝟的處境時時重疊,相互對照;

感想。西歐都會區空屋進佔的臨時藝術家社區生態,本身具有的意識型態衝突辨證性質,從描繪女孩成長心境變遷的敘事角度,以及從壓抑熱情的符號運用,不僅是避免爭議的策略,似乎也暗示出作者對商品經濟形塑的社會,人的處境的自況(從女孩的受洗與反受洗的情節,藝術家從貂皮大衣、巴比娃娃等物認知階級敵人等節…)。

現實生活中,從道德及熱情疏離的角度似乎並不足以指導一般人去領略意識型態對現代都市社會的理解,但這些爭議與詰抗始終存在著對制度本質與目標/手段的爭論,從小攤商利用消費者不防備敲竹槓到血汗工廠,從貨幣制度到政治的經濟掛帥,莫不如此。

生活的細節辨證理念的實踐(例如兒童的感受VS性愛自由的場面),以及後者對信仰的粗暴防備,可能是本片唯一或唯二最激烈尖銳的點,從而觀後的深思可能要從這些作者所暗示的安全角度出發,不過從異國情調的娛樂效果與藝術技巧的觀摩心態觀賞本片,也會帶給觀者一定的收穫。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laywright&aid=414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