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2/22 20:19:02瀏覽836|回應0|推薦2 | |
那一年(民國93年),我在嘉南科技大學幼保系進修,有幸修習鄭如安老師開設的課程──遊戲治療,鄭老師在課堂上講了一個他自身的家庭故事,一直到現在我們全家還深受其影響。 每個家庭的成員,都應該有一個屬於這個家庭共同的美好記憶。也許只是一件無關緊要的生活瑣事,但是因為有家人的陪伴,共同的參與,讓這件生活上的例行公事,漸漸變成一種習慣,週而復始,習慣成自然,只要時間一到,就會不自主的想要去做這件事,即使隻身在外,只要時間一到,就會讓人想起那一段與家人共處的甜蜜時光。 例假日下午,老師喜歡和家人一起沿著愛河邊散步,途中會經過一家牛肉麵店,也許孩子們是走累了,肚子也餓了,覺得這家麵店的牛肉麵特別好吃,久而久之,每個例假日下午,河邊的散步和牛肉麵變成全家人共同的期待,即使刮風下雨仍是樂此不疲。老師說:〝共同記憶〞需要刻意營造,就像是進行一種儀式,例假日下午-河邊-散步-牛肉麵,因為有家人共同參與和陪伴,日子久了,這個美好的共同記憶會深刻地留在腦海,陪著孩子長大,而且會產生記憶連結,不管孩子離家多遠,只要是例假日黃昏,就會想到河邊的散步和好吃的牛肉麵。 於是;那一年我也開始了我們家共同記憶的營造──散步。內人和我喜歡在晚餐後隨意的在鄉間小路走走,我刻意要求孩子們一起同行,全家人就在鄉間的產業道路感受四季的變化。有時候,我們一起指認北極星;有時候,我們一起追趕螢火蟲;有時候,我們一起討論今天的晚餐;有時候;我們一起體驗收割後的稻香。這段時間,沒有電話干擾,沒有嘮叨,只有全心的陪伴,我們會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孩子們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或是爸爸媽媽在工作中受了什麼委屈,一路上吵吵鬧鬧,說說笑笑,十隻腳在走路,五張嘴吧在說話,五顆心卻緊緊地靠在一起。 後來;孩子們漸漸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各忙各的,老大唸國中時就開始脫隊,不過;不管幾個人同行,抓緊時間空檔,「走!散步!」我就是要散步!我知道習慣的養成不容易,但一想到鄭老師說:「即使孩子長大離家,只要時間一到,就會想起這個家庭的〝共同記憶〞。」我就不輕言放棄,我知道孩子們離家的時間不遠了,希望她們出門在外,吃完晚餐會想起老爸這一聲口令:「走!散步!」 隨著時間推移,堅持是有代價的。原本覺得散步無聊、不耐而漸漸離隊的孩子們,都一一歸隊了,目前;我們這一家的散步時間是晚上全家看完〝型男大主廚〞的明日預告後。以前是我要求她們一起去散步,現在是孩子們吵著要我跟她們去散步,而且隨時只要有人提議:「走!散步!」就有人附和,真是邀約不斷啊!常常我還要抱怨:拜託!妳們今晚到底要散幾次步啊! 老二今年要讀大學,今天就要離家住校,中午開車帶她去學校宿舍的途中,我心裡想起鄭老師的那一席話:「即使孩子長大離家,只要時間一到,就會想起這個家庭的〝共同記憶〞。」今晚散步時我一直叨唸:「不知道依依(女兒的小名)吃飯了沒?現在在幹嘛?會不會想家?」我一直等到散步回來,才接到女兒打來的電話,她第一句話就說:「爸爸,好想跟你們去散步!」 鄭老師只說對了一半,因為只要散步時間一到,我們也會想起那個隻身離家住校的女兒。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