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3/09 12:25:22瀏覽226|回應0|推薦4 | |
我是文大校友,目前旅居國外,我想回應一位網友對於國內外校風不同的看法,我個人以為,文化背景不同的情況下,不能將兩者相提並論,再者,國外的大學之學風再怎麼自由,有很多學生混文憑的心態也未曾減少,反觀國內,我個人覺得台灣老師們的班級經營還是比較認真,對於學生的關心比較多,在國外,一下課就各走各的,又有誰管誰ㄟ,人情可謂淡薄之極,但是在台灣,若真的有事想請教老師,我相信台灣的老師還是樂於傳道,授業,解惑也。 其實不然,特別是現在的學生,大部份都不知道要惜福,一旦功課不認真被教授當掉了,他們就會大聲嚷嚷說是教授教的爛,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當年大二的我修了一門中國現代史,當時教授規定要寫一篇有關評宋氏三姐妹,為了這篇報告,不知道有多少日子,我一個人在台北市國家圖書館挑燈夜讀,算一算,大概中外相關的資料至少讀了五十本的專著,寫了一篇三萬兩千多字的報告,後來又刪刪減減為精華兩萬四千字,我個人以為這纔是治學的態度。 想一想,仔細盤算投資報酬率,我們花了那麼多錢繳私校學費,如果只是隨便混一混,一來對不起父母親,二來對不起老師,三來更對不起自己,將來吃虧受苦的人還是自己不是嗎? 常言道,光陰寶貴,如果大學生自己不好好改變糜爛的生活態度與習慣,一旦被退學或被當等等,就將一切的錯推給學校與老師,我想,這樣的人,活到老,大概也不會有啥成就,總之,畢業這麼久了,我還是非常地感恩文大的師長對我的栽培,雖說文大並非名校,可是,在我的心中,我永遠懷念那一段在陽明山山上求學的日子。 --- 新聞眼》窄化「大」學的格局
各大學為提升教學品質,近日都在學生上課出席率「作文章」。世新大學討論扣考制度存廢,文化大學要學生固定座位「對號入座」。其實,大學不是義務教育,學生應對求知負責,學校管理更應找出有效率的方法,不要窄化了「大」學的格局。 文化大學考量,班級學生人數太多,每次教授點名耗時太久,「固定座位」有助老師了解學生。其實,校方要解決的問題,應該是降低班級學生人數,小班制教學同樣能達到「精確掌握學生狀況」的訴求,一、兩百人齊聚上課,學生即使出席,學習品質、成效也不佳。 國內教育制度中小學過份強調升學,學生上大學之後,又轉而強調學習自主。國科會昨天才公布統計資料,指出大一學生男生近六成、女生有五成每天唸書不到一小時,對學問興趣缺缺。 大學提升教學卓越,應引導學生如何讀書、培養熱愛學問的精神,了解學生為什麼出席率偏低,是選了不喜歡的課?還是老師教學方法不滿意?而不是再用「制度」的老方法綁住學生。 學生在抗議被當「小學生」同時,也應該想想為什麼還會被當「孩子」規範,若能完全自主,就要對求學負責,自己的出缺席、扣考、退學、人生中四年寶貴「自由」學習生涯負責,而不是只把「漠視學生權益」、「學習自主」無限上綱,卻在學習競爭力表現相對弱勢,「大人們」會很難相信,孩子長大了。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