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9/26 16:15:21瀏覽706|回應0|推薦16 | |
《尋味六甲市場》 文/攝影:蔡 碧 航
1. 最近在朋友圈中談得最多的是府城的一些古早味,或許是受到電影「孤味」的影響吧,許多魂牽夢縈的古老滋味一一浮上了檯面,還因此引出許多辯論。例如肉臊飯、魯肉飯,據說只有真正老府城人才說得出道理來。肉臊飯絕不等同於魯肉飯。 我的朋友,的確有世居府城好幾代的,而且是在城中蛋黃區,五條港週邊,經歷了府城的流金歲月,尤其是飲食文化花街逸聞,隨口笑談幾句都是輝煌。他們自小養成吃宵夜的習慣,夜到中宵,必定要去尋飲食攤,不吃點夜宵晚上是睡不著的。 我的老家既不在城中,也不在城郊,而是世居幾十里外的農村。 鄉野地方談不上什麼飲食文化,每日但求吃個粗飽,所以面對這個大哉問的大題目我是絲毫不敢出聲的,也真的分辨不出什麼魯肉飯肉臊飯、什麼甜味甘味。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分別出一些最基本的不同: 城裡人吃虱目魚土魠魚,鄉下人吃狗母魚鰛仔魚。 城裡人吃肉臊飯配魯蛋,鄉下人吃豆菜麵。 城裡人吃土魠魚焿,鄉野人吃狗母魚酥…… 當然,這絕對是以偏概全,城裡人也有赤腳窮光蛋,連豆菜麵都吃不起的。鄉野荒村也有穿金戴銀豪富之人,天天鮑參烏骨雞。但雖是以偏概全,卻也可舉一反三。去市場走一圈便可窺民生大概。 2. 和朋友上網聊天,話題跳出「狗母魚酥」,心頭突然一震,這太熟悉了,是我童年「孤味」,於是相約去尋找舊時記憶。 小時候我是不太吃魚的,除了怕魚刺,也怕腥。 那時最常見的是「花蓮魚」,也就是鯖魚,是南方澳本產的台灣鯖。這種魚最不容易保鮮,買回來的魚若不即時處理,稍不小心就散發一股腥臭味。 另一種就是狗母魚,很難聽的名字,一聽到名字我就不想吃,雖然後來也知道牠的另一名字是棍子魚,但對牠嫌惡如故。這種魚也的確招人嫌棄,最便宜,幾乎是豬飼料,刺特別多,又有一股難言的腥味,小孩幾乎都不吃的。 但越臭的東西有時候經過好手調理,就會變得更香更誘人,例如臭豆腐、皮蛋、臭臭鍋。 我外婆會把狗母魚先煮熟,再放油慢慢煸成魚脯。這是很費工的,必須細火慢慢的焙,不停翻炒壓碎磨細,再淋上醬油撒上五香粉,更大的重頭戲則是挑魚刺。 外婆的眼力不好,挑魚刺的工作一定是落在我們小孩子身上,常常端著大鋁盆勾著頭很仔細的把小魚刺一一挑出,翻找了一回又一回,才能毋枉毋縱不疏不漏,確保小孩兒不會卡到魚刺。 吃飯時,若能撒上一匙噴香的狗母魚脯,那真叫人間美味,會連扒好幾碗飯。 後來也吃過狗母魚團粉炸過的魚酥,煮湯做焿或乾吃都非常美味,一點都沒有狗母魚特有的腥臭。 這些就成了我的童年「孤味」。 當了母親之後,我也會上市場挑選最新鮮的狗母魚,蒸好、焙好,淋醬油撒白胡椒粉,細心的挑出魚刺,給小小孩兒拌飯吃。 3. 我們要尋找的古早味在六甲傳統市場。 菜市場向來是庶民美食藏身的地方。 六甲這個地方,是昔日台南縣六甲鄉,位處嘉南平原,半是山區半平地。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因此六甲市場就格外重要,種山的人有山產,平地有平地的作物,甚至海口地方也會迢迢把魚貨運到六甲來,鄰近村民匯聚買賣,形成一個十分興旺的交易市集,日久也就生發出許多物美價廉的庶民美食。 六甲,最有名的市場美食就是豆菜麵、狗母魚穌和肚伯仔。 今日尋味:狗母魚酥、排骨酥麵、豆菜麵、黑糖古早冰,再以一杯咖啡收尾。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