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純粹《為愛朗讀》
2009/02/23 09:44:01瀏覽6436|回應3|推薦42

罪惡和愛,最令人無法釋懷。

漢娜的罪和麥可的愛,都從再次的朗讀中得到救贖。

近年改編自小說的電影不少,但並非部部成功,讓我落淚的除了《贖罪》就是《為愛朗讀》了。

《為愛朗讀》改編自德國暢銷小說《我願意為你朗讀》,是我最愛的小說之一 。但因為看了有段時間,心想藉電影複習一下也好,所幸不令人失望。喜歡的小說能否變成喜歡的電影,導演就很重要了。參與《為愛朗讀》的導演包括曾經執導《冷山》的 安東尼明格拉,最後在《時時刻刻》的導演史帝芬戴爾卓手中完成,《冷山》和《時時刻刻》都是我愛的調性,《為愛朗讀》果然也觸動我心。

近年看過最失望的改編電影就是《香水》,不俗的小說情節經電影演繹詮釋,少了想像空間多了荒誕之感。《追風箏的孩子》也已經拍成電影,那是我近兩年最愛的小說,害怕會失望,到現在還沒有想看電影的念頭。

為愛朗讀》應非以劇情取勝,不僅 15 歲少年和飽經風霜女子由性而愛的戀情令人不可思議,女主角漢娜納粹戰犯的角色和法庭上的證言,雖然只是虛構,也引起不少爭論。但故事醞釀、呈現出的人性卻教人低迴不已。

二次大戰的德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漢娜,徹頭徹尾都是一個把自己保護得讓人難窺性情的怪人,她對於自己的保護也是串起整個故事的主軸;他不只出現的突然、走得絕決,甚至死到臨頭還是選擇保護,保護她的秘密、她僅有的尊嚴。

劇中的漢娜沒有其他生活背景、生無長物,逃避升職可能暴露的窘況,決意離開本該有著青春燦爛生活的麥可後完全消失不見。故事前半段看似由漢娜決定一切、掌控一切,人生再度交集,麥可逐漸釐清這個不知有沒有愛過他的愛人。

我覺得電影部份情節可以刪除,例如漢娜最後的贖罪,把餅乾罐交給受害者那段,不知那情節的安排是否有其他政治考量。總之故事結局並不完美,恐怕也是注定無法完美吧。不過我想,如果能在麥可重新為漢娜、也為自己朗讀時畫下句點,或許就不會那麼令人悵悵了。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inky513&aid=2677220

 回應文章

湖映~ 一盞忘塵茶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與您分享...
2009/04/09 00:53
在聯合文學裏讀到這篇介紹....很詳盡....作者是我十分欣賞的影評人..曾偉禎..
https://city.udn.com/78/3324152
迷途看花開(pinky513) 於 2009-04-13 15:41 回覆:
謝謝你的分享

Alpacinofox
請問一下
2009/03/09 02:28
您好,
這部片讓我很感動,
但可能因為我是個男生之故,
我實在無法理解Hanna為何見到Michael之後要尋死,
可以請教一下您的見解嗎?
迷途看花開(pinky513) 於 2009-03-10 18:53 回覆:

一、吾願足以。
有Michael那般相待,對待與等待,此生這樣就夠了。

二、她一慣維護的、那要命的自尊心作祟。
Michael應典獄人員通知,到監獄跟Hanna會面時,談到即將出獄及其安排,如果我沒記錯,或沒會錯意,Michael是遲疑的。一份遲疑的邀約,對向來把自尊看得比生命重要的Hanna來說,如何欣然赴約?

Michael對Hanna的愛,最令我動容的,除了再度為她朗讀,就是剛宣判後,Michael原本已申請與Hanna會面,但就在臨會面前,風雪中的Michael幾經掙扎,決定駐足不前。老實說,我不是很確定作者的原意是什麼,但我自己的解讀是,保全Hanna自尊的用心戰勝了希望相見的渴望,那一段我覺得很心酸也很安慰。

與此對照,相見後的現實,同樣有安慰但也心酸;安慰情人終究為她依靠,心酸這樣的安排,似乎是道義上的不得不為,大於熱切的期盼。

就我來看,Hanna決定不再走出監獄,是保存自尊多些。以上純屬個人淺見,也謝謝您的心得分享!


路人
不純粹為愛朗讀
2009/02/27 01:09

假如你仔細思考原著作者的身分,或許就不難想像為什麼電影結尾要加上那段。

原作者是個德國法官,歷經過二次大戰和德國戰敗後人人對納粹批判喊打的日子。

如果你是德國人,而你的親友曾經參與迫害猶太人的過程,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觸?

我想,我從最後一段情節看到的是,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對錯,但有無法抹滅的人性。即使受害者知道當初迫害她們的人是個文盲、或是在無知的狀況下參與迫害戰犯(試想一個文盲,她只知道她面對的是囚犯,那是她溫飽的工作。),但受害者仍舊無法對於所謂「殺人=泯滅人性」這樣的普世價值釋懷。

最後這段結尾,我覺得韻味很棒,從更寬廣的人性關懷角度出發,引起大家的討論,也正好和男主角的法律教授提出的一連串討論相呼應。教授曾說「讓這個世界運轉的,其實是法律,但如果法律是錯的呢?」

同時我也認為那個演受害者女兒的演員演得很好,也演出了所謂掙扎的人性。如果故事就此停在男主角之到女主角自殺而哭泣那段,就會變成一個普通的愛情故事。

但我想原著作者要讀者思考的,恐怕不只是愛情而已。

當愛遇上了道德或法律,或甚至最脆弱的人性,那又會如何呢?

這個故事裡的每個人,都有著掙扎的人性,只是大家救贖的方式不同。

只是我對最後一段情節的一點淺見,絕無冒犯之意。

迷途看花開(pinky513) 於 2009-02-27 12:55 回覆:

謝謝你精闢的補充和分享,雖然和我主觀且直覺性地"純屬個人意見"略有不同,看了你的觀點,其實我也相當同意。

連寫幾篇電影觀後感,只是想分享看到好電影的悸動,很主觀、很隨性,非經嚴謹思考的。加上我向來對電影和小說的期待與態度不同,所以的確縱容自己只去看想看的部份。
  
看到你的標題"不純粹為愛朗讀",老實說我是會心ㄧ笑;因為當初下標題時,腦袋中就質疑過自己「根本就不純粹啊」,但我還是決定率性的敲下我喜歡的那兩個字,純粹因為我喜歡"純粹"而已。

粗淺的一些分享還能獲得你寶貴的回應,真的要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