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一次看NBA
2013/05/10 01:01:53瀏覽149|回應0|推薦1

 

2004 12 05

    NBA名號震天價響,代表世界籃球運動的最高殿堂,雖然本人對籃球運動研究不深也稱不上是個球迷,但來到美國後,抱持著劉姥姥進大觀園的好奇好玩心態,及在波士頓的地利之便,也就跟著一群日本、韓國同學去湊湊熱鬧,一探NBA的神秘面紗。因為只是想湊湊熱鬧,感受體驗美式籃球的運動旋風,所以不以賽程為考量,而是以最經濟實惠的票價為買票最高原則,我們決定以30美金,選定了一個星期五的晚上,波士頓塞爾狄克隊出戰密爾瓦基雄鹿隊的比賽(一個我寫這篇遊記前還搞不清楚的球隊)。

    波士頓塞爾狄克隊的主球場位於North station 的 Fleet Center樓上,搭 T直達North station下車,拐個彎就到,甚是方便好找。帶著略略興奮的心情,一步步朝傳說中的NBA靠近。雖然看的是例行賽,球場的安檢可一點都不馬虎;每個人的隨身包裹都得經過爆裂物的確認檢查且體積不宜過大才可入內,可憐的MAI因為背了個上學用的後背包,硬是被擋在門外。我們其餘一行人順著電梯直上二樓,來到球場的外圍迴廊。整個迴廊環繞著球場成一個圓弧型設計,簡單乾淨明亮,幾間賣熱狗速食的小店置身其中,傳來陣陣撲鼻的香味。順著指示牌清楚標示的球區及座位號碼,我們很快的找到自己所屬的方向。塞爾狄克隊的主球場既深且大,約可容納上萬名觀眾。由於買的是最便宜票,我們一點都不訝異我們的邊陲位置,從我們所在的位置向下望去,整個比賽場地只剩一塊劃著線的的幾何長方圖型,連球員的背號都看不清楚更遑論誰是誰了(雖然即便是看的清楚,我也不會知道誰是誰),只可分辨兩個不同球衣顏色的隊伍在場地上跑來跑去。還好當天的比賽只6、7成滿的觀眾,讓我們可以稍稍從30塊的球區挪移到40塊的位置。球場的正中懸掛一台有著四面電視牆式的大型計分器,周圍並垂掛著許多歷年來塞爾迪克豐功偉業的旌旗,可惜這些旌旗似乎只到1986年就暫時銷聲匿跡了。

    比賽未開始,清涼有勁的啦啦隊配合著狂放熱情的音樂首先出場熱身, 一下子就帶動全場氣氛也將所有人的注意力聚焦,在塞爾迪克隊的幸運草樂隊演奏完隊歌後,比賽正式開始。不過對我而言,比賽是無聊的,只是跟著人群一下叫好一下嘆氣。雙方一開始比賽就陷入一場拉距戰,可憐的密爾瓦基隊,在擁有主場優勢的賽爾迪克隊的地盤比賽,如果犯規,得到的一片歡呼叫好;如果贏得罰球機會,得到的反而是全場的噓聲鼓噪,場上計分器的電視螢幕更是不時的放出音樂及有趣的卡通加油片段來鼓動觀眾情緒,場邊鬧哄哄一片,但球員們似乎不受影響也或者是習慣了吧,依然掌握著節奏,沉穩的進行比賽。比賽進行到中場休息,照例要來演唱一首美國國歌或隊歌(不是太清楚),此時是整場比賽最安靜嚴肅的一刻。接著,清涼的啦啦隊再次上場,這次帶來的是球隊的T-shirt、 帽子等小禮物。一時間,從球場中間向上拋來的禮物在空中散開飛揚,每個人使盡全力叫囂,期能吸引啦啦隊注意;場邊的主持人也與觀眾玩起了互動遊戲, 一下子是問答 、一下是現場觀眾投籃比賽 、一下子是小丑表演特技,非常熱鬧有趣,讓人分不清楚究竟比賽是主角還是觀眾是主角;而計分板上的電視牆出現的噪音指數畫面(noise meter) 似乎告知大家還不夠熱烈,於是大夥更是聲嘶力竭、頓足鎚椅 ,希望能一舉衝破噪音指數;畫面一轉,電視螢幕又成了最佳攝影機,補捉現場觀眾的一舉一動,每個幸運出現在大螢幕上的觀眾也絕對不害羞的扭腰擺豚努力表現自己,這樣的氣氛很容易感染每個人,只見我們一群亞洲學生,也肆無忌撣的用我們誇張的肢體語言來表達我們的熱情,可惜就是吸引不到攝影機的注意,無緣登上大螢幕。整場比賽,就在周邊這樣熱鬧的氣氛下進行,與我想像中及電視上看到的比賽大相逕庭。我在想,這是因為例行賽的關係?還是每場比賽皆是如此來吸引不愛看球賽的球迷?

    比賽終了,賽爾迪克隊以101:100一分險勝密爾瓦基隊,這是我生平觀看的第一場NBA,雖然看不太懂比賽但也不會無聊,相反的還覺的新奇。美國不愧是資本主義下創建職業運動的翹楚,能將一場本身不具吸引力的例行賽,發揮設計到如此繽紛歡娛,這是所有發展職業運動的國家都該學習來吸引觀眾的地方,而這樣的經驗只花30美金實在值得!

p.s 在下手寫這篇遊記同時,上網查了一下NBA三個單字代表什麼意思,原來是 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這樣一來,我想算是有點對的起NBA了吧。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ing07129&aid=760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