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職場人際戰國策32----邏輯巧辯,能說得通就是道理
2016/03/24 21:00:00瀏覽465|回應0|推薦34

《職場戰國策》簡介

過往命運乖舛,見識過不少邪魔歪道,所以略有小小心得。十多年前寫了幾篇,目的是用來當教下屬的教材,在部落格剛興起時拿來墊檔文,沒想到陸續有出版社說要出書,最後整理了幾十則故事,以循序漸進的方式編成這本書。

(五年經銷權結束還被偷賣,解約後乾脆放上網)

主題:

許多事情沒有絕對性的答案,成與否全取決於論述的角度,只要邏輯上說得通,死罪也能開脫!

文言原文:

有獻不死之藥於荊王者,謁者操以入。中射之士問曰:「可食乎?」曰:「可。」因奪而食之。王怒,使人殺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說王曰:「臣問謁者,謁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無罪,而罪在謁者也。且客獻不死之藥,臣食之而王殺臣,是死藥也。王殺無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殺。(故事:有獻不死之藥於荊王者

白話簡譯:

有人以有長生不老藥要求拜見楚荊王,負責通報的門吏便把藥物帶進宮通報,一位荊王的近臣便問門吏是否可吃,門吏回答可以吃之後,他就搶來吞下肚,荊王得知長生不老藥被下屬搶奪後便派兵吏要殺那位近臣,那位近臣被捕後請他人向荊王關說,表示是因為門吏說可以吃才吞食,錯不在己,且吃了號稱長生不老之藥卻被處死,也間接證明藥物是假藥,也證明獻藥的人是在欺騙荊王,荊王聽完分析後就不殺那位吞藥的近臣了。

人際策略:

一、同一件事在木訥之人與巧言之人的詮釋下,所得的答案非但不同,甚至還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古人常說「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即是最好的註解的道理。一時貪心誤食與為主驗證藥物是否為真,是故事中的兩個理由,吞藥的近臣以後者的理由達到脫罪的目的。

二、一般人對於邏輯的分析力並不迅速,只要你先提出合理的「甲=乙、乙=丙」,待對方將思考轉移後,這時再說甲=丙,多半是會讓人認同的,即使不認同,也找不出其它反駁理由,而且對方若反駁,反而中了這種邏輯巧辯的計。因為這也表示可以轉移焦點,將事情主題轉移到當事人新的疑問上,這就更不是你的問題了!楚荊王近臣的歪理,果然讓荊王不知所措。

職場運用:

拜現今政論節目之賜,此一詭辯的邏輯毋須詳述就能瞭然於胸,只是大家看到別人的說詞,覺得是亂扯一通,心中充滿不齒,但當自己遇到狀況時,卻又振振有詞,甚至說的還比他人誇張。

一輩子在職場生活好歹也有二十年以上的時間光,就算再敬業、謹慎與認真,也難免會有因誤判而造成過失,偶爾用硬掰的方式也不為過,只是在使用的時機與技巧,需仔細斟酌。首先,不能把詭辯當習慣,因為時間一久,別人也會把你的機智看成是滑頭,當被貼上「死道友不是死貧道」的標籤後,除非北海有逐臭之夫,不然也不會有人願意你為伍。

面對重大疏失,也不能再三地用此方式擺脫自己的過失。比較好的方式是先認錯,再以此方式將自己的錯誤避重就輕帶過,但結尾則是要拿出改善的方式,讓人不覺得你是故意卸責,事情才有轉變的空間。若是半大不小的事,偶爾用這方式免除尷尬,是不會遭人反感,且還會有「為人機智」的加分效果。

回目錄
( 創作散文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iggysan&aid=5130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