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82.28億!中國開出反壟斷“第一單”,背後的佈局絕不簡單
2021/04/10 17:00:38瀏覽475|回應0|推薦3

04/10/2021 03:42 ET  智谷趨勢

 

來源:智谷趨勢

作者:S博士

01.png牛牛敲黑板:

2021年4月10日,中國反壟斷有史以來最大罰單落地。182.28億元人民幣,反壟斷法自2008年8月1日正式實施至今,這一單可能超過了其它所有罰單的累計總額。

越大的事情,似乎越是會選在週末。

不知道從何時起,這似乎已經成了中國一個新的約定俗成。

2021年4月10日,中國反壟斷有史以來最大罰單落地。182.28億元人民幣,反壟斷法自2008年8月1日正式實施至今,這一單可能超過了其它所有罰單的累計總額。

01、人民日報評論文章內含奧義

這一天,比想象中平靜。

什麼都是淡淡的。

阿里的迴應淡淡的。正文不含標點符號71字,惜墨如金。

logo

《人民日報》的評論文章也淡淡的。

不過,平淡之中,文章的定調——「推動平台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別有意味。

這個標題藴含的意思足夠豐富,沒有點名特定的公司,沒有渲染處罰金額,所有的強調都在用心和大方向上,是為了保護中國互聯網經濟在全球初步建立的領先的平台優勢。

諄諄之情,溢於言表。

坦率地説,中國互聯網平台的領先優勢正在全球範圍內面臨挑戰:

  • 一是疫情之下,國外平台經濟的快速崛起;

  • 二是保護主義氾濫,國家間的鴻溝與壁壘的蔓延;

  • 三是保護競爭名義之下,類似數字税這樣的手段落地。

官方似乎是想通過這一次處罰,給已經進入存量爭奪的中國互聯網平台競爭立規矩,從今天開始,平台治理與監管可能會上一個台階。

如果一切順利,這也許會成為中國互聯網經濟書寫新篇章的開始。

02、罰款,不是目的

監管部門綜合考慮阿里巴巴集團違法行為的性質、程度和持續時間等因素,對其處以2019年銷售額4%的罰款……

這是行政處罰書的原文表述。

中國反壟斷史上有好幾次開出的罰單都曾被稱為是「天價罰單」。

2012年8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對日本12家汽車零部件企業開出12億罰單。

2014年9月19日,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案開出罰單,罰金為30億人民幣。(這原本是指向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調查的一次判決)

2015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行政處罰書,對高通處2013年度中國市場銷售額8%的罰款,計60.88億元。

從天價罰單史可以簡單梳理出一箇中國反壟斷不同時期的不同考量。

  1. 它是保護國內企業能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利器。早先的反壟斷調查針對的大多數有強大外資背景的企業,否決可口可樂併購匯源果汁案,屬於此例。

  2. 中國語境中,反壟斷首要目標時而側重公平,時而側重效率,和中國經濟不同領域所處的發展階段相適應。

  3. 在大多數時候,反壟斷是一柄被刻意淡化的達摩克里斯之劍。主要原因是,當時的中國民營企業還不夠強大。

而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從針對阿里巴巴集團的反壟斷調查開始,中國反壟斷逐漸傾向於公平競爭,形成良性的市場秩序。

有一系列的跡象可以證明這一點。

12月11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上提出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的無序擴張」。

進入2021年,近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更是再次強調「促進公平競爭,反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此次對阿里壟斷的處罰,人民日報評論幾乎全篇都圍繞着這麼一個核心點展開,「壟斷是市場經濟的大敵,平台經濟的規範健康持續發展,尤其離不開公平競爭的環境。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壟斷行為,排除、限制了相關市場競爭……」阻礙了創新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

如果從這個認識高度來解讀此次反壟斷案例,那就更有意思了。

保護創新和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僅僅對這兩點的強調,就讓中國反壟斷和世界同步。當代歐美國家反壟斷思路只有一個——激發更大的創新

而更重要的是,當下全球主要國家不約而同地針對互聯網企業發起了反壟斷調查,從更深層次的國家競爭來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數字經濟的定義權和監管權之爭。

所以,不要把處罰阿里巴巴看作一次普通的反壟斷調查,這張罰單很可能意味着中國在數字經濟監管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03、科技巨頭監管是世界級難題

鄧小平曾經説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從這個意義上説,科技巨頭們無疑就是最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這是全球市值十大公司的變遷圖,這張圖裏,充分展示了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究竟是什麼。

顯然,最近十年是屬於互聯網科技,這一引領技術革命的因素往往能夠帶給企業、生產經營模式、社會關係最深刻的變遷。

新財富曾有一篇文章説,國內的兩大互聯網巨頭構築的生態圈達到10萬億市值的規模,而且擴張速度極快,5年10倍。相比之下,上海市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總市值為2.8萬億元;深圳300餘家上市公司總市值11萬億元;A股總市值10萬億美元。

騰訊與阿里的資本能量,甚至已能與一座一線城市比肩。

事實上,如果放在全球視野中,這個世界上可以被冠以「帝國「抬頭的科技公司不是阿里、騰訊,而是微軟、蘋果、亞馬遜。

當然,面對這些聰明、富有、意識超前的科技巨頭,即使是強大如美國在監管時也會覺得頭痛,因為任何法律、規範、文件總是落後於生產力的突破的。

對於科技巨頭們,這個世界總是在它們成長茁壯期儘可能給予其更寬鬆的環境。

當然,社會對這些企業曾經的期望、包容有多大,等它們長大後,期待它們在履行其義務和社會責任時就會有多嚴格。

在中國開始對互聯網科技公司進行反壟斷調查的同時,在大洋彼岸,美國也對幾大互聯網科技巨頭動了真刀真槍。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和46州總檢察長對Facebook進行了反壟斷訴訟,指認其在過去十年中通過限制競爭的方式維持對個人社交網絡的壟斷。

如果這項訴訟通過,Facebook極可能面臨被強制拆分剝離Instagram和WhatsApp業務的局面。

除了被擺上「全民公敵」的Facebook,美國司法部針對谷歌的調查也被稱為「世紀大案」。

在大洋另一邊,歐洲國家對於美國幾大科技巨頭也毫不手軟。

要知道在2017-2018年,谷歌因為反壟斷調查被罰了超80億歐元。

世界前三大經濟體幾乎同步針對科技巨頭展開反壟斷調查,絕對是偶然中的必然事件。

創新機制和公平市場,當然是其應有之義。但更深層次的則是,隨着新經濟模式在部分領域的日趨成熟和完善,各主要國家必須在新領域中掌握未來方向的主導權,國家間競爭對新事物的定義權和標準的制定權。

這麼看來,中國這一次搶了個先手。

04、科技競爭已經白熱化

新經濟初期,監管、創新和民眾利益之間常常會出現「不可能三角」。

很少有監管者能夠在這三者之間達成平衡,既保護創新,讓企業能夠完成第一桶金的原始積累,又能在各方利益之間達成協調,同時還能建立一套面向未來的監管機制。

很多的平衡都在不斷試錯、不斷妥協、反覆權衡中取得的。

相比較而言,中國在處理阿里巴巴一案中似乎更為高效,充分體現了與時俱進。

高效在全球科技競爭白熱化的今天,對於企業、國家、民眾無疑是三贏。

首先,市場的公平得到維護,不同的利益關係得以規範,讓競爭更加有序,消費者可以收益而不會成為危機轉嫁的「韭菜」;其次,企業可以快速轉向核心業務,繼續把主要精力放在創新與市場上,面對來自全球精英的競爭;最後,從國家層面而言,中國的優勢得以鞏固,不會因此而被削弱,而把機會留給競爭者。

科技壁壘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豎起,不僅僅是國家,也包括眾多科技公司,大家都在加快研發步伐,搶奪數字革命的領導權。

logo

中國作為後發國家,憑藉的是終端和應用場景的創新進一步做大做強,橫向的新場景、新賽道、新風口還在繼續,但縱向的轉向硬科技、中間/底層科技、全鏈路的自主創新變得更加重要。

中國有14億人,美國有3.3億人,日本有1.3億人,但是決定國家未來三十年命運的不是這麼大的一個羣體,而是中美日三國各個行業最頭部的那2萬家企業及其掌門人,還有幾十萬科研工作者。

當規則清晰的時候,也許國內的競爭也會逐漸白熱化。

國內市場的壁壘被拆除,很可能意味着大洗牌的提前到來。從科技進步的角度來看,沒有核心科技、脱離實體經濟的公司,可能將會以更快的速度被淘汰。

在一個日新月異的年代,科技是能製造確定性的力量。

站在時代的浪潮中,理解了高層的「創新焦慮」,也就更能理解了為什麼現在「反壟斷」不斷髮酵。

一切都是為了國家命運未來的確定性。

編輯/irisz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ienchien&aid=16053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