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19 15:13:24瀏覽999|回應8|推薦48 | |
上學期末,全校各班例行性開同樂會以紓解期末考壓力,老師請同學準備一項表演,女兒表示她想拉小提琴,我對她說:「那妳得好好練習。」想不到女兒竟說:「沒關係,我們班其他人都沒學過小提琴,我隨便拉他們都覺得很好聽,拉錯了他們也不知道。」「既然妳決定要表演,就好好練習,妳隨便拉,對同學是很不禮貌的一件事,而且,這樣妳對得起李老師(小提琴老師)?對得起妳自己嗎?」聽到女兒的回答忍不住動怒。 當初會讓女兒學音樂並非她有過人的音樂細胞,相反的,這方面是她的弱項,五音不全、毫無節奏感,真可謂是標準的音痴,而我,居然選擇了最難的絃樂。最初,以為女兒遺傳了良好的音樂細胞,四歲起開始接觸音樂,直到香水媽媽後知後覺發現全然不這麼回事時,女兒已然愛上。 去年暑假寫了一篇孩子,我能留給妳什麼,北極熊媽媽留言:「有時候我們並不是想要孩子怎樣出人頭地,只是當時是觀察了很久,孩子也表現出相當大的喜好才做的學習,怎麼都不願意練習呢?」 倘若Tina對於學琴除了喜好外亦全心投入,那麼我必不遲疑, 只可惜事與願違。許多朋友包括家人問我,既然如此何不放棄小提琴。 知道女兒不是塊學音樂的料子後,依舊持續音樂學習只有小小的心願:培養音樂素養、強化手眼協調、藉由音樂增加空間感 (至少我個人是認為音樂是有空間的)、強化挫折忍受力,如此而己。有時,我會忘了原意,而陷入「要學,就要學出個成績」的思維泥沼而心急不已。 誠如Kids2008所言:「在現實生活的許多複雜因素的考量下,很多事情常常讓我們身不由己。」、「如果我們都是王永慶或郭台銘,沒有太多的後顧之憂,在子女教育的問題上說不定會相對地容易許多。」 因老爺非郭台銘、王永慶,毫無疑問的,學測、基測、指考都是Tina 將來所必需面對。一直以來,女兒對音樂不甚有天份,每天卻得花許多時間練習,在練習情況不理想狀況下,幾度思索著是否該放棄,況且,術科和學科難以兼具的情形日後將會更為顯著。 昨天幫陳老師看電腦時,提到女兒近來的狀況和困惑香水mama已久的問題:「如果,她不是塊讀書的料子也就罷了,讓她拉琴、看書、畫畫、寫文章,專心往術科發展。可偏偏不這麼回事,她上英文、數學又有相當的成效,但這些又會嚴重壓縮她看課外書的時間。」語罷,香水mama更迷惘了,深怕一個環節選擇不當會誤了女兒將來的發展。她是個強度模仿型的孩子,學習狀況會因接觸環境、內容而南轅北轍。 一年半來看了許多過度介入孩子學習的家長,曾幾度聞雞起舞而過度焦慮,明知這是不正確的,也知道該五育均衡,學習不光學校課業而己,真正面對又全然不那麼回事,是故,兩種聲音的拉鋸不曾斷過。 「讓她多看書吧!」陳老師這麼說:「既然她對各科都有興趣,那也很好啊!讓要她知道時間有限,再陪她做更好的時間安排。」 「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許多人這麼說過。 女兒上台表演前一天選擇了熟悉的曲目,主動練琴,就讓她愛吧!學音樂不是壞事,只要不將目標放在比賽、得獎、為將來申請學校加分,拉得不好又何妨。 書桌前的時程表五顏六色的標示著不同的課程,課,繼續上著。 從背包拿出早上到市圖幫女兒借的書,或許,睡前有時間看個幾本吧!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