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01 19:03:11瀏覽1535|回應10|推薦73 | |
根據[母親的妒忌]一文,而延伸: 我要說明的是,這篇文章,不是說我自己,而是依我的經驗.希望給憂鬱症的患者,一個指標! 很多人,都有或多或少憂鬱症,這是我的看法。尤其女性,大部份憂鬱的前身,來自焦慮、煩躁、擔心。當這些狀況沒有處理的很好,或說情緒沒消化很好時(無法釋放),久了就成了憂鬱症。 憂鬱,多是你[期待],或[要求]的事情,在心中無法達成。可是,在你的個性上,你又無法[置之不理],且以[以後再處理,或不處理]的心態,對待自己和事務。在一心求[第一名]的心理下,無奈的崩潰。 我是憂鬱症過來的人,而且有一段時間,非常嚴重(那時還沒得到乳癌),每天沉溺在自己〔設立〕的思緒之中(就像一種改不了的成見)。先前做不好的事,或沒時間(就算如洗浴室)做的事,全部放在心中。最討厭的,還包括別人的事。我曾經半夜起來,擦地板'洗廁所,只因我覺得做的[不夠].你總認為自己做的事[非常重要],甚至要對全世界負責任,期待對過去沒[滿足]的事,想重新來過。 我們不見得怪罪別人,但一定會對怪罪自己的說:[你明明可以改變的事,為什麼都做不好?]由於過度的[要求自己],腦袋裡總好像不能清晰的,使自己對所有事項釋懷。累積之下,就成了慮病(憂鬱症)。 很多的例子都指出,憂鬱症的發生,尤其是女性,通常跟父母的相處,或小時候的惡劣印象,有很大關係。因為女性自常被侷限著,〔這個不行,那個不能〕。小時後家境的變遷,父母不良的關係,甚至於父母離異,單親家庭,父母親相楚不好,常打(吵)假有關。青春期的孩子憂鬱,還會和繼父母有關。當然這不是必然的,但是和雙方的不適應,會有一段[不短的磨合期]。找個喜歡地方,找一個你喜做一件你喜歡的事,認識一些你喜歡的人,最好談個戀愛……!(當然看醫生優先) 每個孩子都期待父母〔只愛我一個〕,既使是新弟妹的產生,也會有妒意。所以有的孩子,私下會[整]另一個孩子。所以,如果你家,是有很多個孩子的家庭,孩子中就有比較[倒霉],老是不得兄弟姐妹的歡喜,甚至是[代罪者]的。通常這種角色,老大或老么是跑不掉的。現在都是一‘兩個孩子的家庭,這種問題會少了很多。 但是40歲以上的人,仍有人常遭[池魚之殃]。爸爸對媽媽不好,你的出生就像帶著[原罪]的犯人。如果你有個糟糕的母親,偏偏你長的最像她,那麼這會得罪父親。他們很容易就把心中的厭惡,對你發洩,拳打腳踢,而毫不覺得[心中不安 ]。 做母親的,在自己無力處理自己的感情時,有時也會將所有的不耐‘無法順遂全丟給你,並以這種方式,來說服自己的〔遇人’遇事不熟〕,都是因你而起..〔反正什麼都是別人的錯,就是不是我的錯〕。 好不容易,你長大一點了,也可以[自立更生]時。如果你的處境,一點沒有改變,甚至連付給金錢,都沒法改善的話。我勸你為了你的未來,為了能有個〔正常的人生〕,-----離開這個,使你不解,又痛苦的環境,是你的上策。 離開舊環境目的,在使自己有更多思考的空間。當妳身心都準備妥當了,妳還是可以選擇回去的。很多的孩子,包括我,都是父母抱怨的〔第一對象〕。我媽現在76歲,想罵人還不是先罵我,但是因為我已經〔重整過自己〕了,穿好了〔黃金甲〕。我把她對我的無聊的譴責,當成我愛她的方式,就好解決了。 有一整年,我曾經離開公婆‘父母,跟著先生和孩子過日子。那時的我,有半年我都不想說話,先生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我不跟父母連絡’不接電話。但是,這樣的一年,的確使我也看清楚了-----我自己,和我不要的約束,與干擾。 所以,有的時候,使憂鬱[變好]的方法,------在憂鬱之下,離開[憂鬱的源頭],----------這始對的! 但是記得,[離開原來的事物],要有萬全的準備.這跟小孩子離家出走,可完全不同.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