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8/07 11:51:40瀏覽3372|回應38|推薦272 | |
從戶口名簿的父母出生年推算,我出生的時候,父親42,母親20。平日尖著耳朵聽,睜著眼睛看,以及道聽途說,我整理出我的家世是這樣的,父親的原配拋棄家庭,於是經過媒妁之言迎娶我的母親既為妻又為後媽。父親的孩子比我母親的年齡小不了多少。 老大男孩是一個安靜不說話的人,似乎很孤僻。老二女孩跟後媽好像天生不和。印象中,父母親一年到頭吵架。不是為了錢,就是為了前任老婆(不知道是無中生有還是另有故事),真正的原因應該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父母如果吵架嚴重,母親就會收拾包袱,帶著我們幾個從她所出的孩子離家出走。在外賃屋而居,動輒數月(真正是幾個月我不記得)。曾經住過的地方,記憶最深的,有中崙、圓環、延平北路、還有基隆路口四個地方。如果是小住,就是外婆家。有一次大約是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在學校登記的姓都改了,後來又改回來。 每一次離家都是父親親自來接才結束。父母吵架,手足之間各有所思,家庭不是和睦。在學校裏學過一首歌,‘我的家庭真快樂。’- 唱這首歌總讓我心裏淌血,為什麼我的家庭不快樂。 不知道是因為小時候太過內向安靜,還是沒有學會,我從來沒有叫過‘爸爸’。我不懂得撒嬌。能夠表現我們父女的親近就是,跟父親要錢。父親好像很少拒絕。父親的西裝褲皮帶上有一個零錢包,他在忙的時候,我會從他的零錢包或褲子口袋裏掏錢,那是享受寵愛的感覺。 我常常拿了錢去買紅豆刨冰回來吃,父親看到,就會要求吃幾口,我當然欣然分享。這個紅豆冰的分享長存我的記憶,意味著我們的父女情深。 父親的中文字寫得很好看,所以我的中文簽名,就是仿父親的草書筆跡。父親的齒模工作室的牆上有一個小黑板,有一次父親秀給我們看他如何一筆畫出一隻小老鼠。他寫了‘化’字,在最後拉鉤的那一個筆劃,往上向左拉一個大圓,再順著往左下拉後勾回,最後在右邊翹起的圓屁股上加畫弧線,就是尾巴。 小小的齒模工作室裏,面對教堂的窗前是工作桌。轉過來另一邊有兩張書桌,一張是父親的,另一張是長兄的,靠著內牆顯得隱秘。我經常躲在那裡讀小說。 父親正忙的時候,我若沒事,喜歡觀看。最好看的是熔鑄金子的時候,父親一手拿著噴火口,另一手拿著夾子扶住容器,右腳還要踩壓力pump。看著火光照耀下亮澄澄的金子,我就想到真金不怕火煉。 父親每天早起晚睡,他早起就是掃地、燙他自己的襯衫。他每天早上都要出門去台北,大約9點、10點回來,開始診療患者。 我也習慣早起,自動幫忙掃地,看父親燙衣服的時候,含一口水再往衣服上噴,覺得好神奇。這個含水噴霧的動作我永遠學不會。(結婚後,我每天幫老公燙衣服,總是回味著父親燙衣服的動作) 小學上學的時候,我常常遲到趕不及,父親就會騎腳踏車送我上學。 假日晨起,我也負責消毒診療器具,擦拭診療座位上方的瓶瓶罐罐。三張診療椅,三套器具,清理起來也蠻累的。我也常常穿著校服奉父親的臨時命令,搭公車到台北一家牙科材料行買材料。 我的父母不太管我的行動,也許他們對我放心,知道我這個人也幹不了壞事吧!從高中開始,放學後我經常會留在學校,表面上說是留校讀書,其實都是跟同學在學校裏亂晃。所以我在高中時候交了好幾個知交至今。 在我眼裏,父親是一個文質彬彬的人,父母吵架,看起來好像都是母親的無理取鬧。(其實他們誰對誰錯,我根本不懂。)碰到父母吵架,我更給自己晚歸的理由。家庭不和睦讓我深感苦惱,嚮往幸福的家庭。我不是家長,我無能為力,我總有離家出走的念頭。記得有一次,我苦悶到了極點,(好像在碧潭划船)心裏盤算著,長大以後我要離家,父母的養育之恩只有靠金錢回報了。 不久父親生病開刀,進出醫院數次。他在醫院的時候,我跟母親輪班陪伴。那時候的馬偕醫院感覺擁擠,在醫院很不舒服。現在想起來,父親看我這個女兒在身邊,雖然沒有什麼交談,但是他的心裏一定是欣慰的。 父親出院回家,在病榻上都是母親侍候他。生病的人脾氣暴躁,常生氣,也常哭。雖然他們夫妻終年爭吵,最後母親卻是有情有義的照料父親。也許表面上的爭吵不是我這個孩子所想的那麼嚴重。 一直到臨終前兩個月,父親好像平靜多了,常常跟母親談坐船的事,等船來接。母親也跟他笑鬧開玩笑。終於有一天,他很正式的告訴母親要準備妥當,因為晚上接他的船要來了。當晚我們幾個母親所生的孩子都陪在床邊。父親一一說了遺言,輪到我的時候,他說‘如果你是男的就好了。’顯然他心中有數,這個家的重擔將落在這個特別的女兒身上。記得那天很夜了,父親說著說著,然後吵著肚子餓,我就去生火燒稀飯。父親吃了稀飯睡了,我們也跟著都累了,睡了。第二天起來,父親還在。母親笑著問他,不是說要走怎麼沒走。父親說,船延了。 再一個禮拜後,父親就靜靜的睡了,沒有再醒來。 我跟父親言語交流不多,但是心中自有靈犀相通。現在回想我們的父女情緣18載,實在沒有遺憾。父親因為離婚給自己造成的遺憾可能不少。父親死後,母親成為戶口名簿上的家長,但是財務重擔是我不得不扛的,扛得很辛苦。但是也應驗了我要靠金錢回報父母養育之恩的念頭。這是我生命中,心想事成的例子之一。 (18年後,我出國了,又結了婚,對娘家的照顧就分身乏術了,。) 我一直到母親纏綿病榻那幾年才開始體會,母親年輕結婚就當後媽,40歲就守寡的種種難處。在那之前,我一直不能諒解母親,以為她缺乏持家的智慧,讓我們子女精神受苦而不自知,甚至成為子女未來幸福的阻礙。(年輕單身的時候,看不到已婚女人的角度;結婚後為自己的家庭忙碌,遠隔重洋,無暇回顧母親的立場。) 這篇文章是我父親去世四十多年來,第一次正式寫的回憶父親文字。母親守寡40年後,走了,我才完全放下過去心裏對父母之間的批判。我感恩父女的情緣之餘,終於理解母親婚後一生的痛苦,父親不是沒有責任的。(十八九歲的女孩嫁給一個40歲離過婚的男人,當十幾歲孩子的後媽,豈是普通人可以勝任的角色。) 如果我從來沒有結婚,建立自己的家庭,我可能永遠都不懂,原來人間所有的問題都是人性引起的。誰對誰錯不僅不是關鍵,也是第三者及後代永遠無法得知的謎團。 當我們讀歷史的時候,但願從瞭解過程中探討錯誤的經驗,避免重蹈覆轍,不是假借研讀歷史為名,行玩弄是非,挑動仇恨為實。 【後記】 有人因為禮貌尊重長者,會說白髮與年齒代表智慧,但是更多的年輕人寧願相信這個世界是屬於他們的。我個人的人生走到今日,對於生命的體驗終於有了全盤的認識。我不敢說未來還有什麼更多要我學習的,我相信身體健康的維持是往後的第一要件。 但是60年生命的體驗所衍生的智慧是不可忽視的,但願個人的生命分享能給有心的年輕人借鏡,啟發自我生命的反芻思考。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