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5/09/15 06:34:20瀏覽1323|回應14|推薦98 | |
心靈似海綿,必須常保濕潤。 我不善園藝,想到雇用園丁照顧花園的時候,樹木已經有一兩棵枯死。前院有一棵樹挺拔碩大枝葉繁茂,看起來像巨型的聖誕樹,從地面往上有兩三層樓那麼高,似乎不受乾旱的影響。園丁說,新樹不像老樹,這棵老樹十年不理他也能活得好好的。 在部落格常常聽到有追求信仰的探索聲音,我不禁回想自己的心靈成長。人生路上我也曾經,因為內心饑渴而努力探索,登近郊寺廟禮佛口誦阿彌陀佛,最終選擇接受耶穌基督。讀經,從新約到舊約,中文、英文,不同版本的一再對照,一個教堂走過一個教堂,聆聽不同的講道。 人生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饑渴,不管是國內或國外,不外乎生活挫折引起的內省,關係的總歸是工作、家庭與婚姻。是生活困乏導致心靈的貧瘠?還是心靈的貧瘠導致生活的困乏? 事實上,更多的人似乎物質生活順遂,卻感到心靈饑渴。所以個人生活條件的順逆不是心靈豐脊的直接原因。 不見得跟年齡有直接連結,但是人生的歷練是心靈成長的土壤基礎與天候的考驗。信仰與經文的領悟是樹苗需要的水,也是嬰兒的奶。 只有宗教信仰與經文知識,就像栽培溫室裏的植物,移出溫室就是見證考驗。靠著個人的努力讀經,猶如人工澆水,遠不如生長在水鄉大地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滋潤。 當心靈成長茁壯為大樹,人工澆水可有可無,因為生命大過杯水。 有朋友徘徊在基督教信仰門外,他不願意叩門,因為在叩門前,他立意要先弄清楚,排除心中的疑問。我不知道他的疑問是什麼,但是可以感受到他的憂慮在肩頭。 我想,年輕時與年老時的憂慮也許不一樣。年輕對生命是一知半解的,因為人生的路途才剛開始,面對藍圖還可以修修改改。走過了大半人生,對生命如果不是了若指掌,也不會是一知半解。如有疑慮,是因為誤解生命?是天性駑鈍?還是自我固執? 人在晚年,才要開始探索生命的意義,豈不就像老人種樹?來得及看到樹成長茁壯嗎? 當你肩挑負重,步履闌珊,何不搭上身邊停靠的公車。在公車上,你可以卸下重擔,輕鬆的繼續人生的旅程。 信仰上,我是基督徒,生活上,我喜歡搭中國大陸的公車,特別能體會在公車上卸下重負的心情。 很多人以為在中國大陸沒有宗教的信仰,但是身為基督徒的我在大陸,心靈似水裏的海綿。我的海綿濕潤,你不需要試圖用力掐擠讓海綿乾癟才能看到水滴。 【後記】 這一篇真是心情日記,純粹描寫心情。也是我在北京 2015 的心情。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