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9/25 08:17:14瀏覽1741|回應9|推薦65 | |
「貨比三家不吃虧」,這是我年輕在台灣時,人們常說的諺語。 年輕時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我沒有機會領略購物前「貨比三家不吃虧」的精髓。 「求職」也需要「貨比三家」,這個我有心得。求職時所要比的是「雇主」,是「企業」,也是「老闆」的特質。感覺「老闆」不良,就要趕緊換工作。當然了,也許有人更重視「月薪」多寡的比較。 除了「購物」、「求職」,還有「求偶」。有句諺語「揀啊揀,最後揀到個賣龍眼的。」看來找對象,要「貨比三家」大概是最難的學問了。所以相信「緣分」比較省事。 百多年前的「求偶」多靠「媒妁之言」,「父母作主」,有人認命接受是「緣份」。有人不甘心受父母擺佈,執意不從造成的家庭悲劇,那是「命運」嗎? 社會開放,年輕人嚮往「自由戀愛」。主動求偶,一拍兩合,婚姻美滿有之,不美滿有之,「緣份有無」跟「命中注定」又像是「雞生蛋」與「蛋生雞」的邏輯相仿。 「自由戀愛」成為風氣後,又有「剩男」「剩女」,這又是怎麼回事? 「剩男」「剩女」不打緊,甚至打「不婚」旗號也無妨,只要不是「死會」,還是「總有一天等到你」。(這個你是指緣分。) 即使是「死會」,又如何?今日社會,離婚率之高不分國家與地區。總而言之,標榜「自己做主,自己決定」的說法,到頭來都是隨便說說。 不談婚姻了,再談,更多難解的議題,也是社會結構變化,「由誰做主」產生的「負」作用之一。 回頭說「購物」,買衣物用品、食品事小。買車是大事,買得不滿意,換車不難。買房子可就是大事了,畢竟有能力隨便換房子的人還是少數。而且換房子工程浩大,勞民傷財,購屋的事前功課不能不做。 有人購屋,在乎住的條件不惜代價;有人受財力限制,能住就好。最後連「買房」都是一種緣份。 寫文時定了標題,原打算談房屋裝修的經驗,結果開場白沒完沒了。這個「開場白」(也是前言)喧賓奪主就自成一篇了。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