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相信,食物的流通不只是金錢的交易而已,透過農學市集你可以直接和農民面對面接觸、對談,進而了解農民種植的過程與對土地的情感。 ~ 楊儒門 ~
為農民發聲的鬥士
自從加入WTO,台灣農業發展的前途一直是大家關注的話題,如何讓政府及社會更重視農民的生存權益,是許多人努力的目標。曾經以「白米炸彈」震驚社會的楊儒門,也是致力於農村運動的代表之一,在新聞和現實生活中,都可以看到他奮鬥不懈的身影。
出身彰化二林農家的楊儒門,相當了解農村的困境,促使楊儒門踏進農村運動的原因,是他高三休學住在外公家時,對農村問題的深刻體驗。
當時,楊儒門看到許多農民因為資訊不足,不懂得爭取權益,經常面臨生存的困境,這樣的情景讓楊儒門開始思考,如何為底層的農民爭取應有的福祉。
楊儒門表示,他看到外公辛勤地栽種作物,到了市場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與對待,讓他很為外公打抱不平。
因此,還是高三學生的楊儒門毅然決然投入農村運動,捍衛更多底層農民的權益。
然而,農村運動這條路既辛苦又孤單,楊儒門解釋,不僅懷抱相同理念的人很少,對於返鄉從農的人來說,連要找一個理想對象也很困難。
籌設248農學市集
2006年楊儒門開始著手實踐他照顧農民的承諾,隱身在台北熱鬧東區中的「248農學市集」,便是他努力經營的夢想之地。
楊儒門表示,命名為「農學市集」,目的是讓都市人也有機會向農民學習到對人情、土地的尊重。
透過這個市集,消費者可以更了解自己吃的東西經歷了什麼樣的過程,在與農民的接觸中,進一步建立彼此的信賴關係。
在經營上,楊儒門展現了他的熱忱及活力,為了尋找更多相同理念的農友加入「248農學市集」,楊儒門可以不厭其煩的不斷溝通,尋求共識。
楊儒門說:「我曾經在鳳凰颱風來臨前一晚,從台北跑到台東去做產地拜訪。」
這種不畏辛勞的作為,感動了許多農友。楊儒門說:「來市集擺攤的農民,都是決定讓化肥公司倒閉的人。」
對於這些加入的農產品,楊儒門都會親自一一驗證,目的就是要告訴大家,「248農學市集」賣的是無毒的有機農作,這就是楊儒門經營農學市集的理念與堅持。
出發點在於人
你關心過自己吃下肚的食物從那裡來?
你知道是誰在默默的為你的健康把關?
大多數人不一定了解,但幸運的是,像楊儒門這樣的農業達人越來越多,他們懷抱對土地的尊敬,發願要幫民眾的健康把關!
楊儒門說:「最重要的還是我們對土地的心,以對土地的一種情感為出發點,想去善待土地、與自然、生態共榮的心。」
只要出發點正確,自然就能生產出對人體有益的農產品。楊儒門也認為:食物的流通不單只是金錢的交易而已,透過農學市集,你可以直接和農民面對面接觸、對談,進而了解農民種植的過程與對土地的情感。
藉由這樣的互動,讓食物不再只是填飽肚子的食品,而成為一種愛護土地與親近自然的生活態度。
糧食的守護者
「農民需要的是尊重認同,而不是可憐。
農民應該表達出自己的自信,不是一味的使用所謂的悲情攻勢。農民憑借著自己的努力,一鋤一鋤和著汗水所收成的果實,是對土地的一種照養,而土地回報的就是我們所吃的『食物』。」
楊儒門說,「在這個大原則底下,我們應該把農民定位為『糧食的守護者』,給予應該有的尊重,這就是我辦農學市集最大的一個願景。」
針對許多人認為「菜蟲」是造成農民困境的問題,楊儒門也提出他的看法,他認為,所謂菜蟲應該是「資訊不對等」狀況下的產物。
舉例來說,當大盤知道菜價可以賣到50元,而小農因為不知市場的變化,以為菜只能賣5元時,大盤還跟小農砍價,這就是菜蟲的表現。
所以,讓農民自己去面對消費者,提出自己內心對於栽種作物的價格,並解釋為什麼,?
方才能取得對農產品真正價值的共識。
「我們不可能一跳就跳上101大樓頂,但是為了看到更遠的風景,我們願意選擇一步一階梯的走」,楊儒門表示,「全面性的有機農業是一個夢想,但不代表做不到。
當農人用心去耕作,消費者也願意用尊重和疼惜的心情來購買,相信我們會有走到『友善農業』的那一天。」
走在農業改革的道路上,楊儒門的行囊永遠裝滿了熱忱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