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15 10:41:18瀏覽595|回應0|推薦6 | |
聽了千餘則孩子們的故事 有一大類是屬於祖父母輩親人的失去 每個家庭都有些許的差異 每個講故事的孩子的心路歷程也不盡相同 曾有一女同學說阿嬤晚年生病了無法自己照顧自己 故搬來台北與家人同住 一日她補習後帶著珍奶回家 阿嬤說她想喝一口看看… 但當下自己的反應是「口水、噁心、才不要呢、自己不會去買?」 便任性地回房了 沒多久阿嬤住了院治療、最後離開了人世 這些對話與心態… 成了無盡的後悔與遺憾! 若能再來一次,整杯都給阿嬤,自己明天再買便是… 但人又豈能知「這竟會是祖孫最後的互動」? 如果早知道,耐心、包容心、關愛都會多一點… 如果早知道! 甚有些家人過世需經歷一次、兩次…多次才開始警覺 因為現在的社會型態以小家庭生活為主 對於其他的親人沒有深厚感情交流 「死亡」也就沒造成生理或心理上的「衝擊」 孩子們沒能及時從中「學習」 即使感受到了「失去」但真的能影響、改變自己什麼? 往往在故事之後,我常問「你學到珍惜」,是指如何去珍惜? 答案卻幾乎都相同:多探訪、多陪他們、多聊天、多關心… 孩子們的答案我懂… 不曾失去親人之前,自己看書、看電視、上網、打電玩… 比較重要 一旦體會過「在乎」的「失去」之後,他們懂得放棄些自己的時間 打從心底願意多花些時間陪陪家人,留一些時間給家人! 得失之間,我們真的應該多想想,究竟是得了什麼?失了什麼?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