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根據「鄉民馬勒指南 - 馬勒 降E大調第八號交響曲」所作的補充說明
2017/07/25 23:43:36瀏覽378|回應1|推薦1

[前言]

這是針對網路上搜尋到的,關於馬勒《第八號交響曲》相關文章進行補充說明。首先從發表日最久的,也相當多樂友看過的「鄉民馬勒指南 」開始。因原作無提供連絡方式,無法聯繫取得同意,加上該站最後更新日已是2013年,且原本提供的譜例音檔連結皆已失效。判斷作者應已不再上線,故此處將直接引用該文,如有冒犯之處,若原作日後看到懇請見諒。

[鄉民馬勒指南 - 馬勒 降E大調第八號交響曲 (補充說明)]

http://mahlerchinese.blogspot.tw/2011/11/e_25.html

( 原作: 蠔油酥 https://www.blogger.com/profile/09777215184717928840 )

第一部

首先由低音樂器與管風琴的音響而開始,接著兩隊混聲合唱團強有力而莊重地唱出「來吧!造物主的聖靈」,這是第一主題(譜例1)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96。在此有第一小節那種四度下降,然後(夾著休止)又七度上升的跳躍動機,以及第四小節的水平進行的動機這兩個重要的動機,每一小節就改變一種拍子。到第五小節,小號與長號對位旋律承接這一主題,自始就顯示異常的緊迫感。

此後以二重合唱確保這一主題,往下唱出「來吧!造物主的聖靈,應允降臨人心」https://youtu.be/kP_cwJ4tKP0?t=132

當由第一主題的材料而成的經過句從ffpp平靜之後,掉落到最弱奏中。獨唱的第一女高音以降B小調,優美地唱出「賜我恩澤」的第二主題(譜例2)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178

各獨唱者將此承接下來,接著也加上了合唱。在此第二主題的後面,還有兩個女高音所唱的新旋律「將你的愛注入我們的心房」(譜例3)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280

然後唱出「是天主無上聖恩,是生命之活泉、炙火、真愛,是祝聖靈魂之油膏」https://youtu.be/kP_cwJ4tKP0?t=296

此後回到第一主題「來吧!造物主的聖靈」https://youtu.be/kP_cwJ4tKP0?t=374 構成的短小結尾,強烈而沉重地結束呈示部。

發展部單獨由管弦樂隊開始,並引進了和弦性的新動機,也出現進行曲風的節奏,藉之透過銅管與管風琴巧妙地奏出第一主題的兩個動機。https://youtu.be/kP_cwJ4tKP0?t=406

不久,合唱依第一主題的變形唱出「世人易朽之軀,藉恆久不滅之力茁壯」。https://youtu.be/kP_cwJ4tKP0?t=454 樂曲逐漸趨於平靜,然後也加上了第二主題的材料。速度也減慢,不久祇剩下低音弦,一度掉入弱奏後,又再度成為祇有管弦樂的間奏。第一主題的動機也在此做各種處理。https://youtu.be/kP_cwJ4tKP0?t=563

此後由馬勒獨特的神祕音響,引導獨唱者唱出「您神聖明光照耀世人心靈,人心皆燃愛敬之火」。https://youtu.be/kP_cwJ4tKP0?t=663 樂曲於是逐漸趨於熱情,也採用了第二主題。

樂曲又變成祇有管弦樂,然後兒童合唱首次登場,以第二主題衍生的新旋律,向前做聖詠風的進行(譜例4)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846。緊接著獨唱者們也加了進來。然後以「驅逐敵人,賜我們和平」造出很大的高潮。https://youtu.be/kP_cwJ4tKP0?t=899 於是改以二重合唱唱起了壯麗的二重賦格曲,並繼續歌唱「領世人安然行走,免於邪惡侵擾」。

這一賦格曲的材料,正是第一主題的兩個動機。https://youtu.be/kP_cwJ4tKP0?t=940 不久也加上了(譜例4)https://youtu.be/kP_cwJ4tKP0?t=1045 繼續唱著「請賜予我們多重的仁慈,您就是全能之神的右手。讓我們能接近為父的天神,教導世人認識聖子,信仰您和聖靈,直到永遠」。

最後高唱出「來吧!造物主的聖靈」https://youtu.be/kP_cwJ4tKP0?t=1137 ,接著以這一歌詞唱出第一主題,而進入於再現部。在第一主題的再現之後,緊接著由獨唱者們唱出第二主題https://youtu.be/kP_cwJ4tKP0?t=1204。歌詞是「賜我們予神聖的恩典、請賜予世人上帝之榮典,化解禁錮世人的紛擾,帶給世界和平」。在強而有力的合唱後,樂曲祇用管弦樂引向於結尾,盡其所能地施展馬勒風的對位法技巧。

不久,由兒童合唱唱起了「光榮歸於吾父聖主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1432。臨於復活的救主聖靈。那為世人而死又從死裡復活的,與您,護慰世人悲苦者,永恆不渝」。管風琴加入後就進入再現部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1516

這時主題逐一回顧,並躍入尾奏時,舞台後的小號與長號也加入行列了,https://youtu.be/kP_cwJ4tKP0?t=1534 很自由的運用著動機的擴大、縮小、轉位,造出了壯大的高潮而在無比壯麗的音響中結束了第一部。)

第二部

首先以稍慢板(poco adagio),在小提琴八度的震音之下,低音弦與木管呈示主要的動機群(譜例5)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1640,這是第一部「您神聖明光照耀世人心靈」(Accende lumen sensibus) 蛻變而成的。隨即活用這動機,巧妙地運用這一動機而前進,來描繪出寧靜的山和大自然。

最後在延長音後,長笛奏出新的主題(譜例6)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2125,這就是第一部「將你的愛注入我們的心房」的曲調變形而成的,這正是馬勒「愛的主題」。......(1. 此處出現的應該是按本人自創名稱的「靈氣主題」,參照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3120 。因為第二部前奏曲中並未出現「愛的主題」,依據威納爾所著《馬勒》,「愛的主題」第一次明確出現應該是在樂曲中段時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3447 )

在這管弦樂前奏中,這主題逐漸明確地顯示其個性,最後成為法國號幻想風的變奏,宛如深山幽谷間的聲音,隨後最弱奏的長笛主題復現了,預告合唱部即將登場。聲樂部的處理比第一部更具旋律美與浪漫情趣,此處也顯示了馬勒在「大地之歌」中喜歡使用的語法。總之,第二部是馬勒驅使他敏銳的樂思與巧妙的管弦樂法,將歌德原詩中的音樂性格具體化的傑出樂章。

然後二重合唱以山中的回聲那樣,問答式地唱著「森林搖晃,岩石重疊,樹根伸張(譜例7)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2201。樹根糾纏在一起支幹筆直聳立。波浪相逐著急奔而去,洞窟把萬物遮蔽。獅子和善而靜默地在我們的周圍悄悄巡行,把這片聖潔的地方神聖愛情的隱藏處膜拜敬仰」。

不久,男中音獨唱以中板(Moderato)唱起「感激的神父」主題:「永恆的喜悅之火,向上燃炙著情焰(譜例8)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2434 (2. 即本人自創名稱的「世事無常主題」),喚回我心中翻騰的痛苦,神的歡愉正起著泡。槍啊!你不妨刺我!箭啊!你不妨把我射穿!棍子啊!你不妨把我打碎!雷電啊!你不妨把我燒成黑炭!把存在的空虛之物,全變成微塵飛散,只使永恆的愛,永遠和星辰爭輝。」

一會兒也加上了男低音的獨唱「沈思的神父」之歌加快速度、繼續讚美神:「在我腳下的斷崖,在深淵上牢固地懸掛著......https://youtu.be/kP_cwJ4tKP0?t=2548 歌頌大自然的神祕,並唱到熱烈的禱告:「神啊!請鎮定我的妄想,照耀我饑渴的心」https://youtu.be/kP_cwJ4tKP0?t=2751 後。管弦樂承接主題進入靜謐的間奏,以堅定的快板(Allegro deciso)來進行第一部的(譜例4) (3. 即第一部中 "Accende lumen sensibus"的主題)

接著加入了兒童合唱,像天使的合唱般唱起「靈界尊貴的人得救了,已經脫離惡魔的手掌。能自助的人,我們終能將他拯救(譜例9)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2830 ,上天會賜與恩寵與愛,蒙神祝福的人們,會親切地迎候你。」(4. 此處原作可能參考的翻譯有誤,因為 "天使" 是合唱團中的女聲部,而 "得救的兒童們" 才是童聲。)

接著祗剩下了管弦樂,低音弦與小號奏出了新的主題(譜例10)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2867 。不久,樂曲變成詼諧曲,銅管強烈地呈示(譜例4)(5. 但此處並無明顯的 "Accende" 主題 )

當速度減慢後,年幼天使的合唱(選音質較細的女聲演唱)唱出了第一部的發展部旋律:「從充滿著愛的神聖悔罪女那裡接受玫瑰花吧,這些花可以幫助我們獲得勝利......」表示惡魔終將失敗。https://youtu.be/kP_cwJ4tKP0?t=2887

如此逐漸被淨化了之後,再現(譜例6) (6. 此處並非原作所講的(譜例6) 「靈氣主題」https://youtu.be/kP_cwJ4tKP0?t=2125 正確來說應該是「朽壞主題」也就是第一部的[No.3] "Infirma nostri corporis"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454 )

合唱與女低音獨唱,交替唱出較年長的天使們的合唱:「要運走地上的殘渣,對我們是件辛勞的工作......」述說天使的靈與肉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而只有永恆的愛才能使其分開。https://youtu.be/kP_cwJ4tKP0?t=3016

兒童合唱接著把(譜例10),當做升天孩子們的合唱而唱了出來:「我們感受到像岩頂煙霧般瀰漫浮動的靈氣......」。

(7. 此處應該是先由"較年輕的天使們 (合唱團的女高音部)" 先用「靈氣主題」唱 "Ich spür soeben..."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3120,中間穿插"崇敬瑪莉亞的學者",之後才是由童聲用(譜例10)「歡樂主題」"Freudig empfangen wir..."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3168  

升天孩子們的合唱後,男高音(讚美瑪利亞的學者)以新旋律讚美瑪利亞,在高處岩窟中唱著:「這裡有完全的自由,可以使精神昇華......https://youtu.be/kP_cwJ4tKP0?t=3157 並繼續唱著:「支配世界的至高女王啊(譜例11)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3198,請讓我在高張著的碧藍天幕中,請指示您的神祕......」這段男高音獨唱,是由合唱與管弦樂伴奏的。以下便將這一旋律以變奏風進行。不久便減慢速度,到達了第一部的結尾,以豎琴與鋼琴的分散和弦結束第一部。

第二部是由小提琴隨著兩台豎琴優美的琶音上,緩慢地奏出表情豐富的主題而開始(譜例12)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3447。木管將此反覆,由合唱來伴奏它,此後就由第二合唱團唱出「光明的聖母」的頌歌。https://youtu.be/kP_cwJ4tKP0?t=3543

1. 贖罪女人中的一人的合唱(第二女高音與合唱)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3646

2. 罪孽深重的女人的獨唱(第一女高音)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3687

3. 撒瑪莉亞的女人的獨唱(第一女低音)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3746

4. 埃及的瑪莉亞之獨唱(第二女低音)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3846

5. 前三人的三重唱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3918

6. 贖罪女人中的一人的葛麗卿之歌(第二女高音)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4012

7. 升天孩子們的合唱(兒童合唱團)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4057

8. 贖罪女人中的一人(葛麗卿,第二女高音獨唱與合唱)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4129

9. 光明的聖母(第三女高音)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4254

10. 崇敬瑪莉亞的博士(男高音獨唱與合唱)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4313

經歷上述清唱劇似的一連串歌曲後,進入了如天籟般優美的間奏,這裡使用弦樂四重奏、鐘琴、鋼琴與豎琴的合奏。https://youtu.be/kP_cwJ4tKP0?t=4530

管弦樂溫和的間奏完了之後,唱出最後「神祕合唱」「世事皆無常(譜例13),祇不過是一種幻影而己,曾經不及的,在這裡已經實現。不可言狀的,都業已在此解決了。永恆的女性將引導我們前去」,https://youtu.be/kP_cwJ4tKP0?t=4647 它平靜地唱了出來。這是依據(譜例8)唱出來的。

於是逐漸加快速度與增強氣勢,至其最高潮,原巳離開管弦樂的銅管,朗朗地奏這一交響曲的開頭主題(譜例1)https://youtu.be/kP_cwJ4tKP0?t=4889 管弦樂總奏、兩隊合唱團、兒童合唱團與全部獨唱者同聲歡呼,就在此壓倒性的華麗音響中,含崇高而莊嚴無比的氣氛之下結束全曲。

[後記]

1. 個人猜測原作這篇很有可能是從國外網站翻譯過來,或是參考相關書籍編寫,文中少有作者表達個人看法。不過此篇甚少使用專業術語的方式解說,且提供譜例亦有附上音樂檔參考,應該是針對一般大眾所寫之導聆用文章。

2. 原作在第二部的解說中錯誤較多,且文章後段感覺有些簡化草率,但針對不足之處,本人都已加註說明,閱讀時務必留意這些註解,避免遭錯誤資料誤導。

3. 原作在第二部「簡介」一開始寫到:「......此第二部又可視為由三段而構成,馬勒有意使.......。其"第一部()"是稍慢一點(Poco Adagio),由降E小調的序奏和快板所構成,並加有合唱與獨唱。"第二部()"主要是以女聲獨唱為中心......"第三段"具有聖詩的性格,並造出最後的高潮。.............但實際在之後的「導聆」卻又只分兩段,個人猜測是因為收集資料的時候,簡介和導聆的來源不同之故。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riahfool&aid=107153589

 回應文章

夏爾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7/28 10:14
很有趣的比較,台灣音樂導聆文章一堆都是國外翻譯來的,很少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所以我就想打破這種情況,不管寫的好壞,自己寫的最重要。
pariah(pariahfool) 於 2017-07-30 02:16 回覆:
感謝推薦  確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