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台灣籃球的最大勝利的談起—兼論服貿協定
2013/08/10 10:37:31瀏覽6245|回應0|推薦21

台灣職藍好手西進大陸,典型的「三民自」論述自然是「掏空台灣」,更預測台灣已經被血肉吸盡,走到了盡頭。但開放胸襟,唯才是用;走入競爭,砥礪了球技,才能創造此次更輝煌的勝利。這不就是服務貿易協定的精神嗎?


台灣的籃球昨天打出歷史上的最大勝利。過去面對像大陸這樣的強隊,我們只能採取甘地式自我催眠的「精神勝利法」,告訴自己少輸就是「贏」,但昨天的勝利,是難能可貴的逆轉勝,是扎扎實實的勝利

就在幾年前,台灣的職藍幾乎瓦解。因為台灣聯賽接近於半職業狀態,球員收入低、保障差、訓練水準低。就算是頂級球員,收入也並不高,難以留住人才,因此,很多好手西進大陸。到CBA打球,台灣的頂級球員的年薪可維持在250萬元人民幣以上,折合新台幣超過1000萬元,高出在台灣打球時的2到3倍。敵視大陸的典型「三民自」論述自然是「掏空台灣」,更進而預測台灣的籃球業已經被大陸血肉吸盡,走到了盡頭。

然而,這次獲得歷史上的最大勝利的中華台北隊,除了歸化的洋槍戴維斯之外,隊中有7人有在大陸CBA效力的經驗。CBA聯賽無論在整體水準、影響力、薪資水準、還是吸金能力在亞洲均堪稱第一。CBA也確實起到了提高這些球員整體水準的作用。例如洪志善在2011年「西進」CBA挑戰更高殿堂,已經逐漸轉型成為一名成熟、稱職的團隊球員。

這個成功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1)開放胸襟,唯才是用,才能海納百川,爭取最好的境外人才為我所用,例如戴維斯。如果我們繼續使用「三民自」思維,戴維斯就是搶台灣人的飯碗的罪人。

(2)只有走入競爭,才會進步。躲避競爭,排斥競爭,就不會進步。這麼多的台灣球員在大陸打球,砥礪了球技,熟悉了對手,也就不會再有「大陸恐懼症」了。

(3)大陸在成為臺商「生產基地」「成長大市場」之後,現在也成為台灣的「人才養成所」及「人才儲備基地」。

這不就是自由貿易區/服務貿易協定的基本精神嗎?

不久之前,在「我是歌手」節目中發光發熱的林志炫或楊宗緯,辛曉琪與彭佳慧,這些有實力的歌手何嘗不都是這樣嗎?他們在台灣的電視上許久沒有出現了,如果他們一直留在台灣,他們的機會在那裡?

演藝及運動行業就是典型的表演服務業,從這個邏輯看服務貿易協定,我們應該更敞開胸懷迎接競爭。讓大陸的資金,人才為我所有,相互砥礪求進步。大陸都不怕台灣人到他們的大池塘撈魚了,我們怎麼會怕他們到台灣這個小池塘撈魚?更何況這個小池塘裡面的魚真的不多啊!

請參閱:

東方介德:旅中球員+歸化中鋒 蛻變關鍵

「我是歌手」之後的迴響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nwh&aid=81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