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死人沒有心性
2006/11/14 21:02:43瀏覽305|回應0|推薦4

人很喜歡與人「比意境」,老年人看年輕人,總覺得年輕人衝動莽撞,欠缺做事情的圓融;年輕人看老年人,總覺得老年人冷血而毫無熱忱,做事情沒有朝氣與生命感,如果人與人由年齡的觀點來比較誰的意境高,這種高低大概毫無意義,因為這只是年輕人的氣血高亢,容易引發感情,而老年人的氣血衰弱,已經不易激情,這都無關於心性,就只是人的生理現實而已。

如果心性是一種精神狀態,我們常還有種偏見,就是心性高的人不會受世俗的事情牽擾,如果人攪和在事情裡面,他就是心性不夠。這種強烈的偏見,使得人只要對人間事有主張,他就會被視作意境不高的人,彷彿意境高的人不需要吃飯睡覺拉大便,或者,他們雖然都要吃飯睡覺拉大便,然而他們不能對任何具體生活裡的事情有自己的「價值觀」,只要有,就會被視作俗人。

這種沒有價值觀的價值觀,左右,或者說主宰著我們的心性修養,每個還有點意願來學心性的人,尚未學習,就已經拿這個標準去評斷師父,彷彿他已經知道真意境是怎麼一回事。每個學道禮佛或其他宗派的師父,不論自己真實的感覺是什麼,都得「裝出」一副對俗事毫無「成見」的樣子,深怕自己稍有明確的態度,就會被弟子看出「破綻」,數十年的德業就此毀於一旦。

難道,我們的修行,就是要讓活人變成個死人,就是樹德圓滿?儒家顯然不能接受這種說法,因此,一肩挑起興亡,大膽承擔中興重任,不止對世人想當然爾的批評無感,更對附庸風雅的褒獎無感,其實哪裡是無感?只不過儒者做人間的事情,就得要有價值觀去實踐,這價值觀能被某些人悅納,不能被某些人悅納,都不是儒者該掛懷的狀態,世人的毀譽,本與他的修行無關。

這真是個奇特的思想。心性無關於價值觀念,然而,透過價值實踐,心性獲得展現。而人,如何能在驚濤駭浪裡,在大起大落間,看見舵手這真實心性的高低?這只有相同意境的人纔能領會了。否則,當人云亦云的漣漪正在氾濫裡,人輕率做出對人的任何評價,都只是被牽動出的圈圈,而反映心性的蒙塵,當你自身都有情緒的狀態裡,誰是你的師父,你看不見。

因此,兩個互相矛盾的論點出現了。我們同意修行就是不要有任何成見,包括不要有修行就不能對事情有價值觀的成見,然而,如果儒者認真實踐出他的價值觀,這個價值觀使他對某些人的成見做出批評,這難道不還是成見?任何宗派的修行人都會說,因此,人完全不要去批評人,纔能避開成見,然而,儒者不能對人間置身事外,儒者無法不批評,這就是承擔。

這就難怪,有人說,儒家的意境不高了,只不過對人間心懷不忍,就要被人當作意境不高,儒者應該會心甘情願。儒者只會做他問心無愧的事情,雖然他基值的儒家價值觀,不見得能見容於其他宗派。然而,他還是問心無愧。他的修行就由他對自身價值的堅持實踐裡,這種頻率的持穩無關於心性,卻使得他的心性能保持光明磊落,工夫不能見本體,然而,工夫使得本體自淨。

因此,儒家給出最燦爛的自由,這自由,使你不需裝出死人的樣子,而能做個本來如此的活人,做個活人不見得能活出心性,然而像個死人卻絕對無法看見心性,真假心性的高低,在這裡已經變得很清晰。請不要再問我,誰的意境高誰的意境低,意境高不是對事情的麻木,這是心智的老化;意境低不是對事情的承擔,這是心性的揮灑,透過這揮灑,儒家開展出王道。

陳復記於午前的風城,三月七日,陽明子降生五百三十三年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nkutze&aid=5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