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輕重緩急,軟硬兼施
2010/07/09 01:40:19瀏覽3268|回應1|推薦8
 



◎平常用來練字的9種墨錠,左起:藝粟齋馮墨五石頂煙鳳池春、遺風堂特製古法油煙開國六十周年紀念墨、書法老師訂製的遺風堂特製古法油煙詩硯齋、遺風堂臨池墨古文玉、上海墨廠油煙101鐵齋翁書畫墨(1987)、上海墨廠油煙101大好山水(1987)、上海墨廠油煙102百壽圖(1985)、古月製墨特製油烟寶瀚凝香、古月製墨古法油烟空香沾手。




◎平常用來練字的9種墨錠。

 
  不能癖,喜愛文房當然也是癖的一種。既然是癖,就不免有個人的喜好。有人玩硯,有人藏墨,各出機杼,不必求同。

  書畫翰墨愛好者,總有幾方硯。硯遇隨緣,有人好歙,有人喜端,有人愛吃洮子,種種形態,不一而足。宋人蘇子美云:明窗淨几,筆硯紙墨皆極精良,亦自是人生一樂。但真要做到筆硯紙墨皆極精良,可不是那麼容易。首先得要有硯,繼之必須有墨,用硯磨墨,得墨乃書之、畫之。

  就文房而言,最難弄的大概是墨,一般文房店買東西,硯有讓試的,筆有讓試的;紙雖然不讓試,多買幾種回家試試,大概還影響不了生計。墨則不然,鮮少有文房店提供試墨的,故爾墨之好壞,全憑運氣。說全憑運氣,倒也不盡然,總還有口碑之類的,以資參考。但參考歸參考,最後下決定的,還是自己。

  硯有端、歙之爭,墨有上墨、徽墨之爭,這類討論已汗牛充棟,大抵各取所須即可,毋庸強人以就我。由於每人個磨墨的習慣不同,手路各異,選擇的墨種自是天差地別。以抽菸斗為例,同樣的菸斗抽不同的菸草,會產生不同的香味、口感,這種情形一般比較容易被理解。同一包菸草,放在不同的菸斗抽,香氣和口感不同,大概是一般人所不能了解的事。譬如丹麥菸斗名廠Stanwell,所製菸斗抽起來總是溼溼的;英國BBB菸斗名滿天下,抽起來口味甚重;Dunhill創立於1907年,所產菸斗以白點為標誌,選上等石楠木製斗,抽起來乾燥,口感佳,尤以抽辣菸草為最。菸草的種類大別為五:第一種為原味菸草,即不添加太多香料,以荷蘭菸草為多;雖然仍會加入香料,只是比較不會奴欺主;第二種是添加各式香草花果口味,各國菸草皆有;第三種是甜菸草,抽起來有點甜滋滋的,有時帶有巧克力或奶油香,美式菸草大都類此;第四種是加酒調味者,以瑞典菸草為多,所加以白蘭地、威士忌為主;第五種是加入辣味的菸草,名曰Latakia,抽不慣者奪路而逃,喜愛者猶如天之美祿。我自己是Dunhill菸斗的愛好者,也是Latakia菸草的愛好者,所以我抽起菸斗來,可是滿室辣嗆的。

  既然菸斗各有風格,菸草又種類繁多,菸斗愛好者乃各取所需,自得其樂。反觀文房喜好,端歙之爭久矣!上墨徽墨之爭久矣!各有支持者,亦就很難說服對方。端歙之事涉見聞,我對端硯完全是大外行,沒有發言權,姑存而不論。上墨徽墨之爭,由來已久,亦非我這鄉野村夫所能置喙,我只想說點兒個人用墨的經驗,或可為茶餘飯後之談助。

  人人都是小水塘,硯墨之事,大抵亦是如此。鮮少有人既懂端又知歙;同樣的,用徽墨者大概沒力氣去磨上墨,用上墨者又覺得徽墨粗,其間難有交集。我自己用徽墨多些,上墨少些,但並不排斥上墨。坦白說,如果用同一方硯台磨墨,上墨肯定比徽墨來得細。但這樣是否代表上墨優於徽墨?當然不是。一般而言,上墨膠重,徽墨膠輕,用同一方硯,同一個人磨,上墨出墨顯然較慢,因為出墨慢,所以墨細,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一九八三年,我告別軍旅,返回學校讀研究所,二十出頭歲的小青年,因家境清寒,擔心念書沒飯吃,乃學治印。想說如果真的沒錢吃飯,就在校門口擺個刻印攤子,賺點潤例,好貼補生活之資。於是到台北的文房街買了一方端硯宋坑墨海,一條上海墨廠油煙101鐵齋翁墨錠,幾方廉價印石,就準備開張了。可惜讀研究所的八年期間,主要仍是靠鬻文和乞食於編維生,刻印不但沒賺到錢,還賠了印石費用,因為替師長、同學刻印,實在不敢收錢,完全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但這方墨海和鐵齋翁墨錠倒是陪了我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只是拿來寫印稿和寫寫短箋,用不了幾多墨的。且因用墨量小,從不覺得上墨難磨。後來拜師習書,用墨量較大,才發現上墨膠重,出墨不易,尤其一九九零年代以後更每下愈況。

  我磨墨一向很輕手,基本上只移動墨錠,而不向下用力,所以上墨對我而言,磨起來是比較辛苦的。後來買到徽墨,因用膠甚輕,磨起來不太用力,也就漸漸成為徽墨的愛用者。

  我買到的第一條趁手徽墨,是藝粟齋五石頂烟鳳池春,墨軟膠輕,磨來輕鬆愉快。我一般滴2cc水,磨150- 200旋;再滴2cc水,磨150-200旋;就開始練字了。我量過自己磨墨的直徑,約7- 8cm;磨墨速度一分鐘約80+-10旋,所以400旋約略是5分鐘。我會先勻兩筆墨到筆舔,約可寫6cm楷書100字,或2cm行書250字;所以我日課500字楷書,500字行書,須磨墨7次,每次2分鐘。寫字的總時間約兩個半小時,即150分鐘。在150分鐘練字時間中,有15分鐘用來磨墨,約占十分之一,我想這是符合我自己需求的。其後購得遺風堂特製古法油煙楚風和開國六十周年紀念墨,在研磨手感和研磨時間上,和藝粟齋五石頂烟差不多,但在研磨時,遺風堂特製古法油煙的墨硯咬合稍好一些,亦即厚潤些。遺風堂特製古法油煙的墨色較藝粟齋五石頂烟深一些,墨色層次亦較分明,藉用水墨畫家的說法,即墨分五色較鮮明。不過,相較而言,藝粟齋五石頂烟的硯墨相吸之感,略強於遺風堂特製古法油煙。這兩種墨就是平常我學書練字的用墨了,有時用遺風堂墨,有時用藝粟齋墨。

  我是一個念舊的人,偶爾不經心裡會想起文藝小青年時期用的上海墨廠油煙101鐵齋翁,於是到文房街買了一條,試磨後發現仍略偏硬。後來讀到一些資料,說鐵齋翁有墨皮,要磨掉一小截才會好使。於是我用磨刀石硬生生磨掉0.5cm,果然稍稍好磨些,但仍是硬,想是膠重之故。有云「輕膠十萬杵」,輕膠墨想來是比較好磨的。我在2009年9月赴上海時,前往博印堂買墨,1980年以前的油煙101索價700元人民幣,實在有點兒買不下手,於是買了1985年的油煙102百壽圖,回來後試磨,仍是膠重墨硬,出墨不易。2009年9月25日奕云大哥從香江來,贈我1987年上墨101油煙鐵齋翁、1979年上墨101油煙大好山水。鐵齋翁奕云大哥已用約四分之一,磨起來出墨甚佳,雖然因為是重膠墨之故,出墨速度仍略慢於藝粟齋五石頂烟和遺風堂特製古法油煙,但大體使用上堪稱順手。大好山水我同樣用磨刀石磨掉0.5cm,出墨速度略有稍快,但仍不若鐵齋翁,而我偶爾亦磨來寫寫行書,現在磨起來大抵符合所需。

  我知道有人非重膠墨不用,我自己雖較常用輕膠墨,但偶爾亦使用重膠墨。有人提出輕膠墨無用論,有人認為重膠墨磨死人。我覺得重要的是墨,而不是輕重問題。

  晚清常州今文學派,提出孔子《春秋》為萬世制法之說。公羊學者認為孔子是為漢(萬世)制法,轉手以後,公羊家們即可效法孔子,以遂行其變法改革。公羊家認為孔子的《春秋》並非魯史春秋,因此公羊家們就可以鑿空說經,在《春秋》書中寄託自己的“王心”思想。其中劉逢祿提出“薪蒸說”,認為魯和天王諸侯都是“薪”,在獲得《春秋》之義(蒸,即火)後,做為“薪”的魯和天王諸侯,即可以隨手拋棄;比擬而論,硯墨乃薪,所得之墨乃“蒸”,重要的並非硯墨如何,而是所磨出來的墨如何。

  有人說磨墨要重按輕移,我試著這樣做,卻發現我根本做不到。我在重按以後會自然重移,不知該如何輕移。所以我基本上是磨墨如病夫的信徒,而非重按輕移的踐履者。我看到磨墨重者,率皆重按重移,未見有能重按輕移者。或許有人真能做到重按輕移,亦未可知,只是我的手笨,老學不會。

  我最早在書法江湖買的墨是古月製墨,套裝,應屬古月2006年9月所製,我只抽了其中的古法油煙墨空香沾手磨。此墨出墨尚快,墨細色黑,雖然出墨仍略慢於藝粟齋五石頂烟和遺風堂特製古法油煙,但基本上算是相當不錯的。2009年6月古月製新墨,我隨意訂了幾種樣式喜歡的特製油煙墨,其中最常用者為寶瀚凝香。相較而言,古月2009年製墨,墨模工藝較2006年進步甚大。但就我使用的經驗來說,我覺得墨質反不若2006年製墨。我一直認為古月是最有可能製出好墨的人,一則製墨乃其家學,再則古月是青年硯師中的佼佼者,既能治硯又能製墨,宜屬相得益彰。以其硯磨其墨,應屬絕配,實際卻不然。我比較想不通的是古月2006年製墨水平甚高,何以2009年製墨反而退步?實百思不得其解。我希望2009年所製之墨,僅僅是烟沒點好,膠沒熬好。我期待古月未來的製墨,能更上層樓。

  談到古月,當然不能忘記其令兄萬杵堂主人胡衛東。我一直很想試試萬杵堂墨,可惜幾次都錯失機緣。我希望有機會能試試萬杵堂的特制油烟墨和古法墨。我既是輕膠十萬杵的信徒,不用用萬杵堂墨,實在有點對不起自己。等下次萬杵堂特價活動時,一定要買幾錠試試。我對萬杵堂古法墨尤心嚮往之,但想到一兩墨索價七百元,實在有點兒買不下手,乃止於遠觀不敢褻玩焉。筆墨紙硯,殆屬閒情,買一兩700元的古法墨,在我內心仍是有所猶豫的。類似的情形還有遺風堂古法點烟墨,索價一兩660元,僅較萬杵堂古法墨稍稍便宜些,同樣是買不下手。我常常哄師父買,說像他這樣的書畫家,才配使用這樣的好墨。師父只是捻鬚微笑,不理會我的吹捧。

  不過,師父倒是訂製了一批詩硯齋墨。顧名思義,詩硯齋就是師父的書齋名。我拿到詩硯齋墨時,書桌上用的是洮河喇嘛崖中層綠石抄手硯,乃金星雪浪石,屬洮河三寶之一。有謂洮河三寶為喇嘛崖上層無紋,喇嘛崖上層細水紋和喇嘛崖中層金星雪浪石。我的洮河硯經驗不多,但這方喇嘛崖中層金星雪浪抄手硯實下發墨極佳。硯台上尚有前一日的宿墨,我也沒有特別清洗,滴了2cc水在硯堂上,拿起詩硯齋墨就磨將起來。此墨磨感細糯,黏性甚強。我磨了兩次2cc水,然後蘸墨寫字。新製的詩硯齋墨極潤,寫在台灣埔里廣興紙竂2009年白玉宣上,墨色甚沈,紙墨煞是相得。我用白玉宣練〈張猛龍碑〉有一段時間了,因為是生宣,墨沒磨好時,切角常常寫不好,詩硯齋墨可能因為黏性佳,細糯,墨色沈得下去,一些平常寫不準的切角,乃迎刃而解。我再用菠蘿宣寫趙孟頫〈閒居賦〉,一些連筆牽絲處,很容易就寫到。以手邊的墨而言,這大概是我用得最趁手的了。我並不意味詩硯齋墨是最好的墨,只是她剛好適合我磨墨的方式,寫字的習慣,並且與我所用的紙相濡以沫。

  硯墨之道大矣哉!得出好墨,以為書畫之用,乃關鍵所在。至若輕重緩急,軟硬兼施,實乃各憑本事。硯墨之道,春秋之義,人人心中一把尺。




◎試墨用洮河喇嘛崖中層綠石抄手硯,規格:203*129*32 mm。




◎磨好墨,將硯台移到右前方,桌子中間要留下來寫字。




◎研好墨,將墨勻到筆舔,準備練字。




◎練趙孟頫〈閒居賦〉。



◎古月製墨外盒。




◎古月製墨套裝內含六種墨。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ngmf&aid=4206609

 回應文章

傅 孟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聞香
2010/07/09 11:54

炎炎夏日

來這兒聞聞墨香也是消暑的方法之一


吳鳴(pangmf) 於 2010-07-09 13:48 回覆:

閑居無事,翰墨自娛,乃躲懶也。

門沒關,有空來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