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6/05 18:28:21瀏覽1089|回應0|推薦3 | |
戚之次且 戚之次且(1)謂郁離子曰:「子何為其垂垂(2)也與?子非有願欲於今之人也,何為其然也?」郁離子仰天歎曰:「小子(3)焉知予哉!」戚之次且曰:「昔周之婭冶子早喪其父,政屬於家僮(4),沸用賄,於是家日迫,將改父之舊。其父之老不可,僮群詢(5)而出之;其母禁之,僮曰:『老人不知死而弗自靖也』夫以其父之老與其母之言且不聽也,而況於疏遠之人乎?憂之何補,祗自痗(7)ㄇㄟ\也。」郁離子曰:「吾聞天之將雨也,穴螘ㄧv知之;野之將霜也,草蟲知之。知之於將萌,而避之於未至,故或徙(8)焉或蟄(9)焉,不虛其知也。今天下無可徙之地可蟄之土矣,是為人而不如蟲也。《詩》不云乎:『匪鶉匪鳶(10),翰飛(11)戾天;匪鱣(12)匪鮪,潛逃於淵。』言其無所往也。吾何為而不憂哉?」戚之次且曰:「昔者孔子以天縱之聖而不得行其道,顛沛窮厄無所不至,然亦無往而不自得。 不為無益之憂以毀其性也。是故君子之生於世也,為其所可為,不為其所不可為而已。若夫吉凶禍福,天實司之,吾何為而自孽(13)哉?」
【注釋】 (1)戚之次且:虛擬人名。 (2)垂垂:垂頭喪氣有衰老的樣子。 (3)小子:當時,長輩稱呼晚輩。 (4)家僮:當時,指未成年的僕人。 (5)詢:責罵的口氣。 (6)祗:;不過。 (7)痗:憂思成疾。 (8)徙:遷移。 (9)蟄:動物冬眠,潛伏起來,不吃不動。 (10)匪鶉匪鳶。 (11)翰飛:高飛。 (12)鱣、鮪大魚。 (13)孽罪孽。 【譯文】 亂世的處世哲學〔戚之次且〕 戚之次且喊問郁離子說:「你為什麼顯得無精打采的樣子呢?你不是希望為當世之人做些貢獻嗎?為什麼會把自己搞成這副模樣呢”郁離子仰天長嘯嘆說:「你怎能理解我的處境呢?」 戚之次且說:「周朝的婭冶子幼年時期就失去父親,家中政事全部由家僕做主。這些家僕,人高手大脚粗,濫用財產,因此,家中的經濟狀況,一天比一天更加窘迫。婭冶子想改變一下,承襲自父親去世,留下來的某些舊有的規矩,以便節省開支。事情傳開後,他的家中長輩們親戚不同意,家僕們全都罵聲不斷,他母親出面,禁止了舊規的實施,家僕們還說:「老家伙不知道死期已近,還不如安安穩穩地多活兩天。」他家中長輩親戚,以及他母親的話,都不聽,何況是與他非親非故的人呢?身為一位局外人何必擔心這些事呢?那只是自尋煩惱而已,容易憂思成病。 郁離子說:「我聽說天氣快要下雨時,洞穴中的螞蟻,會先得知;大地快要降霜時,荒野中的蟲子,也會預先得知。有下雨、降霜的徵象一出現,就會預先得知;即可在下雨、降霜之前,就可事先躲避。所以,螞蟻在降雨之前遷徙躲避,草蟲在霜降之前冬眠。預知的萌生,可躲避災難的發生。不管是遷徙還是蟄伏,可為避禍的依據,不枉費有此能力。如今,整個社會竟然没有一塊可徙可躲避的淨土。由此可見,身為一個人,竟不如一隻螞蟻、一條昆蟲啊!《詩經》不是說:‘不是鶉,也不是鳶,却可以浩瀚地飛到蒼天;不是鲤,也不是鮪,却能潛逃到深水中。’說它們無處可去。我怎能不憂慮呢?” 戚之次且說:“當初,孔子是天生的聖人自居,卻不能推行他的理念良方,流浪四方,屢遭困厄,然而他卻能做到身心平衡,不因為一些毫無作用的推廣,而改變他的志向。因此,能能志士活在世上,只做那些可能做到的事,不做那些不可能做到的事。至於吉、凶、禍、福相關的事,是由上天所主管的,我為什麼要,因為這些事而自己殘害自己的身體呢?” 【寓意】 作者自問自答,藉由戚之次且與郁離子一番對話中,抒發了作者鬱悶的心情,提供解憂的思考,及如何轉念。提到那些置忠言而不顧者,必將招致災禍降臨。真的是這樣嗎?看讀者如何解釋。但是以傳統觀念,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鬱悶,大家都曾經有過,那也是上天安排最好禮物,若不及時的處理排解,祂會累積在身體,造成垃圾,揮之不去。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