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身體的健康
2010/01/30 14:48:08瀏覽481|回應1|推薦7

身體的健康並不是意味著,擁有強健的體格,或適當的飲食,甚至是攝取維他命,及礦物質。這只是保持健康身體的一環,並不是完全的身體健康,或可達健康的境界。若沒有健全的心靈,也只是表面外顯。真正的健康是身、心、靈,能協調生活各層面。外在的環境只是個人的試練場,內在的充實,和精神上的滿足,才是開啟健康之門的關鍵所在。如同開車技術的優劣,並不是車子的好壞,外在的道路只是車子性能的考驗,真正的開車技術是車子、道路、駕駛員的結合。

    暸解他人及個人,並不只是看外顯,整體性的行為,才可看出真正的「個體」。因此,花費光陰研究營養學、生理學,甚至進入醫學院研讀,所得到不是完整的知識,也無法使身體健康;如同花了數十載的光陰,進入大學研讀學問,所得到的知識只是片面,若不將它發揮,造福社會大眾,知識只是垃圾。

      長期失去健康的人一生追求的東西,並不是大多數能活蹦亂跳能體會的,也是大多數人所擁有,而卻無視它的存在-健康。健康不是金錢能鞏固的,縱使你得到金山銀山,失去了健康,也無命享受,它就像1,任你擺放的數字,由你努力決定其位置。即便0有多長,沒有1的數字的襯托,一切還是歸於0,健康不在,再多的0也是毫無意義。尤其是慢性病和最近俗稱世紀之病,造成了大家的恐慌,只要靜心的想想,若不改變錯誤習慣和偏頗的觀念,是永會困擾我們的生活的。在生活中,不乏有人花昂貴的費用,參加資本世界的金錢遊戲,期盼能喚回健康,或勤跑醫院,殊不知只要簡單理論,運用週遭簡便的素材配合毅力,是有效唾手可得的方法。

 

    我們可擁有一切,就是不能擁有疾病,但是它的不請自來,並非你不要,就會遠離。若你懶的維護身體,不改變錯誤習慣和偏頗的觀念,疾病是容易上身的,它是我們生活習慣的真實記錄。每個人都有一套個人法則,保持健康。依本人心得調整、改變,並歸納適合自己的方法,最主要的還是要有所行動,不然只是空談:

發現不良習慣並改變錯誤觀念:在西方東漸後,多數人處理事情所採用法則,皆以西方人的觀念思考,殊不知社會環境的差異,不可完全適用。在遇到事情的第一步,應自我審視疾病的形成,它會找上你,非一朝一夕造成的。在以往的觀念,生病就該吃藥;此方法就像處理方法就像治水,只用圍堵的方法,此地不淹水,別地必遭殃。更何況龐大西藥廠的維持,就是生病者不停的用藥,而且藥商在隱瞞副作用下,日後此病好了,又生另一病,慢性毒素是由少量累積而成的,為什麼最近新的副作用,陸續的被發現。再者,美國F D A 發出通告,說某些中藥含有毒性,會導致人體腎臟出問題,真的這樣嗎?中國人已使用上千年,若有問題,早就傳開了。癥結可能在應用上,藥是良藥,也是毒藥;可治人,也可害人。皇帝內經:「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疾病的產生,嚴格講是由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尤其現代人們圖方便,更將養成的良好生活習慣步驟省略,才導致病毒有機可趁入人體;若是將已病治好,不良生活習慣未改,還是會再生病。

    加上個人的執著,當事者往往在自漩下,很難脫離危險的漩渦,調適心情,自我覺察;此時旁人的拉拔力量就很顯得重要了,若有願意提供協助的親友,可加以引導並說明,使他們瞭解無意義的思考概念,及做事的效率,並能及時點出其缺點,慢慢學會自我覺察,改進其缺點。

記錄歸納和分析:一旦遇到自己出現無效思考時,和已嘗試的方法時,就趕緊寫下來,可自我提醒,也可輔助強化自我覺察的習慣。過目不忘,只是文字的記載,就連發明王愛迪生,也是靠著記錄,才能產生如此多的發明作品。若能確實做好記錄及整理,容易發現自己的思考,永遠只是畫地自限,而且常反覆的出現。藉由書寫的記錄,易提醒自己,此方法已於之前,就想過,甚至用過了。能笑看自己的無知,並有警惕效果。由記錄中可發現自己在哪些情境下,較易出現慣性的思考及作法,在靈感的驅動下,有助於衍生調整自己、改變自己,並歸納適合自己的方法。

思考調整、甚至改變作法:以行動替換思考,取代根深蒂固的思考觀念。以記錄下來的文字,寫下其他可以採取的方法,並不會浪費時間,在重蹈覆轍上,最後衍生出完成的方法。久而久之,靈感就會在一連串的錯誤中出現,自然而然由新觀念取代舊思考。調整中應該避免過度樂觀或流於空想的陳述:「在如何完備的思考,不化成實際的行動,都是屬於紙上談兵;人生如戰場,下棋贏了,就是戰勝了嗎?

移動現有的活動空間:無法改變所在的環境,那就驅使自己變化環境,旅行是最可得方法。曾幾何時,在工作疲累和厭倦時,一趟旅行後,有如充電活力再現的感覺。在修行中講求氣的再現,而移動現有的空間,正是氣替換的方法之ㄧ。

    以上這些說法,只是個人的心得,而且不是立即可見效,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配合每個人恆心和耐心,經過時間的考驗,才能有些許的成效,此時,半途而廢,一切都是一場空。理由很簡單:從小到大花了幾十年養成的習慣及個性,如果說改就改得了,那早就已經不成問題了!就連淤積很深的水溝,也需經一番時間清除,及忍受清除所產生的惡臭,「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但若是因此就拖延放棄,只會讓問題持續存在。要解決問題,或製造問題,就看自己的實踐力了。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822515&aid=3735470

 回應文章

☆珂玭☆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分享
2010/01/31 12:05
很棒的觀念,給你拍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