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鴉片
2009/11/15 19:26:08瀏覽425|回應0|推薦21

去到CITA的時候,已經近兩點半了。走進場,還沒找到位子坐下來,遠遠地就被牧師瞧見;她用麥克風輕聲地對大家說我來了,本來安靜的全場被這麼突然的天外一筆刺破一下,頓時笑聲隆隆,讓我感覺超尷尬。

坐下來,沛把芸的片子遞給我,這張唱片我跟他要了幾回了。拿在手上端詳了好一會兒,啊,超精緻的、手工感十足的一張堪稱"作品"的東西;這樣的唱片在外頭唱片行買不到;那些在架上被量產、大量複製的俗濫貨品怎可以跟我眼前的這張相比?!她獨立壓片,一手包辦了製作、詞曲、編曲、合聲等的工作,就連唱片的外包裝、內文設計也不假外手;這張手工感十足的唱片,拿著在手上就有一種感動的感覺了。迫不及待回去細聽裡面的每首曲子。

以前和幾個大學同學們一起,我們自己也有壓片;可是,大概是隨著不斷聽音樂而養成的某種taste;那些過去自己壓過的片子,只在錄製完成後聽過大抵一、兩次,後來就都不敢再聽了;怕是擔心會愈聽愈難受,責怪自己怎會留過這樣的記錄。那時把唱片錄完也是到處分送其他同學,如今想起來,.....,天啊~~~!

離開的時候接到雅芳姐的通告,要前往八德路某電視台所承租的一個拍片會場。....站在地下一樓,穿著警察的道具服,佩戴著腰帶、彈夾和手槍,我感覺好熱,一等就是二個小時。後來終於等到了,和三個演員只拍了一個鏡頭,就又耗上兩個鐘頭。因為,一場對話不是只由一個角度拍過去就可以的,還得拍幾個特寫,以及觀看這場對話的多個不同角度。所以,拍完第一次後,接著就重複了一遍又一遍,分別從不同角度去拍攝。好玩的是,當一個演員對著另一個演員講話的時候,觀眾們看到演員對著鏡頭的講話特寫,感覺他好像真的對著他對面的另一個角色講話,其實不然,在他對面完全一個人都沒有。因此,一場對話,其實是由演員們重覆又重複了多次不同時間所拍攝下來的片段剪接而成的。匆匆的幾分鐘對話,觀眾們可以看到鏡頭移來移去,一會兒面部特寫,一會兒側面觀看他們正在對話,乍看好像真的都在同一個時間裡發生的樣子;其實,卻是演員們辛苦一遍又一遍地拍下後拼貼一起的。另外,之所以一場對話拍得久的原因還有一個,令我覺得錯愕,演員和導演討論接著要講的對白。原來,開播至今數百集的東西,好像已經來不及再寫劇本了,趕拍進度使得劇本撰寫跟不上腳步,最後只得由導演和演員們在錄製每一場戲之前討論半天,達成共識後才拍攝下來;換句話說,就是想到哪裡拍到哪裡。我不禁為那些每天守候電視前面追看連續劇的觀眾們感到可憐,因為,他們所非常在意的劇情,甚至會試著透過演員們以前與現在講出來過的對白來揣測這個角色的心思;沒想到,這些,全都是被一時間趕鴨子編出來的,而且演員們和製作單位拍過即忘,只有這些觀眾與戲癡們會傻傻地記住劇中每個細節、劇情發展;甚至,有時會說:疑?怪了,之前他不是那麼說嗎?怎今天竟會這樣說?怎今天竟會有這樣的舉動?

芸的唱片真的不同,帶回來聽了聽,覺得這是一張音樂性很強的唱片。她的那R&B唱腔,啊,令我聽了覺得酥麻;曲子也有濃濃的爵士味道,Bossa Nova的熱情與浪漫。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utcast3&aid=3499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