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04 21:29:50瀏覽452|回應0|推薦3 | |
我知道,以我目前的身分,我無疑是超越一位學生該有的說話口氣──大膽、沒頭沒腦、放肆──,但是我仍然要說,說我一直想唸的,想嘮叨的。 我已經超過界限,所有,Who care?
第一,發號命令──政府政策。 第二,中間人──執行者,職教條者。 第三,目標、最終結果──學生。
上次的新聞事件也可以發生在我們身上啊── 樹梢不是「樹枝末端」?家長批老師走火入魔更新日期:2009/03/14 14:30 生活中心/高雄報導大陸新娘在台沒有朋友,不適應,有夠無聊,在本站妳可以認識很多大陸姊妹喔,趕快進來認識吧。本站是給同為嫁來台灣的水水們或家人一個專屬的聊天交流園地,請仲介或無聊人士勿擾,謝謝。) f- A T- w. r 大陸新娘配偶論壇/ V4 O, L( D5 z 台灣的教育真的出問題嗎?到底是孩子學習不夠認真,還是老師教學太嚴格?一名國中生考試時,將「樹梢」的解釋寫成「樹枝末端」,沒想到卻被老師改正,因為老師認為正確的答案要寫成「樹枝『的』末端」,只因為少了一個「的」就是錯誤,讓家長不免質疑,老師的教學會不會已經走火入魔?& A8 ^1 u' M4 i2 U! I+ ? 大陸新娘配偶論壇外界普遍認為,現在孩子的國文程度差,真的只是孩子的問題嗎?一名國中生考試時,將樹梢的解釋寫成「樹枝末端」,沒想到老師改考卷時,打了個大叉叉,同學不懂錯在哪裡?向老師詢問,老師卻回答,因為少了一個「的」,原來這名老師認為正確的解釋,應該為「樹枝的末端」。大陸新娘配偶論壇# f i/ A- I2 l$ s www.wife.org.tw. B2 A/ b. u/ [3 ~5 S# A 一位學生家長指出,「肩膀的膀,一般會寫成一個月一個旁,但是老師規定,那個月字邊,要上點下撇,不能寫兩橫,那太挑了!大人都不會那樣寫了。」肩膀的膀,左邊部首是「月」字沒錯,老師強烈要求孩子寫成裡面的是上點下撇也沒錯,只是普遍民眾在寫這個字,都習慣時寫成就像是「月」,當然又是得不到分數,這讓家長有些受不了,批評老師只會死背,不能活用的教學,根本是走火入魔,對孩子的國文程度真的有幫助嗎?(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崔顯亞、賴雅芬) 樹枝末端?樹枝的末端? 我在上一次國文小考的注釋裡,寫到「不嘗」二字,結果考試本拿回來,被圈起來,要寫成「未嘗」,當然國文課本也標示「未嘗」。 不(X)嘗→未(O)嘗 這我就要辯論(我知道我百口莫辯),但我還是要說說。 「未嘗」又可以解釋成「不曾」,其中「未嘗」的「嘗」又可以解釋成「曾經」,那我融會貫通,把「未曾」寫成「不曾」,重點不是在「曾」字嗎?結果還是被鮮豔的紅筆給來個圓滿的不和諧,這下我還真的「囧」了…… 但又或許我真的有錯吧?只是我一直被我自己的想法灌輸,也不一定吧? 「映襯我也不會」 李家同:別讓孩子怕國文 更新日期: 2009/03/07 17:38劉德芸 什麼是「遞進複句」,什麼又是「映襯」,您可能都不懂的東西,卻是小學四年級的國語科考題。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特地投書媒體抗議,他說拿了這份考題考了幾百個朋友,其中不乏大學教授、校長,也包括他自己,幾乎都不會,批評才小學,不該用這麼刁鑽的題目來虐待學生,難怪孩子日後會害怕國文。 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我不曉得,為什麼你們不抗議啊!」 聽演講,家長們先人手發一份剪報,大大標題-「天啊!小四考這個?可憐可憐孩子吧」。 讓李家同實在「凍未條」,投書抗議的,就是這個題目,光看「目的複句、遞進複句、排比、映襯」,等等這11個答案選項,就夠讓人頭昏,誰能分辨,像這句「馬偕為了救民眾,跋山涉水,餐風露宿」的普通句子,正確答案是「目的複句」。李家同:「這句話我們都會寫的,可是你問我是什麼(修辭法),我問了好多人,搞死了也搞不懂。」 連李家同自個兒也不會,忍不住在演講上脫稿演出,這考題考的,其實是「修辭學」,再看一題,「經過了巨大災難後,這對父子無比幸福的緊擁抱在一起」,要小四學生回答是「映襯」,是不是太抽象了。李家同:「怎麼會題目越出,越刁鑽古怪,是不是,他即使會了,也沒有多大意義。」 批評根本是浪費學生時間,李家同說,他就算不懂,也能寫文章,呼應他演講題目「應該大量閱讀」才對,而不是從小出這樣的考題虐待學生,也難怪現在這麼流行補習國文。 關於上次激烈的修辭一事,我倒也很有話──我深深瞭解我應該走別條路才對──。 李教授說的倒也有他的道理,寫作文雖是另一回事,但修辭絕大部分不也是使用在文章裡,使文章更有可看性,抑或張力嗎? 從某個角度看,學修辭是一回事,寫作文是一回事,難道會有人在自己的作文旁加這一段話「我文章的這段所使用的修辭是誇飾法……」,我想應該不會吧? 當然,學修辭是一個基礎,就像我在背注釋也是一種基礎式學習,我們得先把根給埋深點,但是這一切看來,卻又像我實習課在學沙模般,如果沙模的沙過鬆軟,那它就不堪一擊,但如果沙模的沙在過程中,捶沙過頭,那它又會太脆,同樣也是淪落毫無用處一席地,當然在學習也是如此。 或許我們一直「基礎」這個地方打轉,因為我們怕沙過鬆軟,但同時我們又使沙用力過頭,它們變得過脆,至於,如何取得平衡點一直都是個難題,我們得學好基礎,又能不刻意放大在「基礎」二字,的確頗難。 我從小的學法,老師教我誇飾、映襯,其中我尤為討厭「造樣造句」這個部分,國小的時候,我只要看到這個大題,我就會擺著臭臉,「造樣造句」的意義是什麼,我到現在仍然找不到好的理由來慰藉自己,只是明白,當時有錢補習的同學,就會買參考書,參考書上多的是這類造樣造句供他們背,那我們這些人呢?把其他大題寫一寫就不錯了!:P 說了,難聽點,是心酸,好聽點,我在嘮叨。(噗──) |
|
( 心情隨筆|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