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1/03 10:41:47瀏覽206|回應0|推薦0 | |
我的道德經 - 天道章第四十七
[原文]
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規於牖①,以知天道②?其出也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弗行而知,弗見而名③,弗為而成④。
[翻譯]
不出戶,以知天下;不規於牖,以知天道:
難道不出門戶,就能夠推知天下的事理?難道不望窗外,就可以認識星空運行的循環之道?其實這是聖人才可以的,我們凡人在成為聖人前,應該要反其道而行。所以凡人要做的是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即使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也要想辦法獲知天下大事。儘量打開大門,走出去,吸收知識,不要只是從窗內看世界,多加思考,與人討論,如此就可以了解天下運行之道,其實在於「循環」,其間禍福相椅,物極必反。
其出也彌遠,其知彌少:
一個人向外奔逐得愈遠,才會愈知道自己是無知的。用螺旋上升的方式,360度地逐層地看世界。了解到自己真的是太無知了,在苦短的人生中,實在是不需要逆天去改變天下。
(此段或有其他解釋,但個人認為與基本認知不同)
是以聖人弗行而知,弗見而明,弗為而成:
所以,聖人之所以可以「不出行」卻能夠推知事理,「不親眼所見」而能說得出事情發生的經過,進行「不違反自然的作為」而可以有所成就。是因為他們已經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知「道」了;他們不違反自然,就是一種「有成」。最後呼應上一章「知足」,聖人可以使內心的成就感,獲得滿足,也都是因為知道「萬物負陰而抱陽」「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放慢速度,就是有成。聖人留下的話語,總是這樣的簡短,那是因為說得愈多,寫得愈多,愈容易被曲解。更何況,如果聖人將所有的事理都說明白了,那後人就不必努力,也不想努力了。所以凡有好處,必有壞處;凡有優點,必有缺點。即使是聖人的著作,也有可能是日後惡端的開始。
[備註]
[參考]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