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的道德經 - 至柔章第四十三
2022/11/01 20:23:41瀏覽303|回應0|推薦3
我的道德經 - 至柔章第四十三


[原文]
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解䆁]
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
  上一章說到,「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所以世間萬事萬物都會同時有陰陽相反的二種屬性。即使是天下最柔弱的東西,仍有一絲絲的「至堅」屬性;即使天下最剛強的東西(例如魯珀特之淚 Prince Ruperts Drop),仍有一絲絲的「至柔」弱點(魯珀特之淚的尾巴)。之所以「至柔」的水,可以騰越奔跑在「至堅」的岩石上,而不消散,那是因為岩石緻密堅固,沒有縫隙,如同容器可以裝水。如果水可以比喻為「道」,那至堅之物,就是承載了「道」。二者共生共存,沒有誰比誰厲害,沒有誰比誰強。


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也:
  看似沒有形狀的東西,和看似沒有縫隙的東西,共生共存。這樣的發現,讓我忽然頓悟,其實只要「無為」,大自然就會以一定的規律進行調和。「道」之所以滅,是因為至堅之物已不復存在。如何可以摧毀至堅之物呢?那就是時間。至柔無形的力量,切割至堅之物,是經過時間的累積,至堅之物滅,則「道」無承載之體,所以道亦滅。故凡事都會有好處,也同時會有壞處,道滅不代表是壞事,因為「道滅而德用,德衰而仁義生」。所以無為道滅,也是一種自然循環,原來這也是有好處的啊。
(此段或有其他解釋,但個人認為每個人心中有自己的解釋,更好)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不把話說破」的教導效果,以及「不違反自然的作為」的益處,天下之人,真的很少有可以看透的。那「道」到底是跟什麼共生呢?「至堅」是什麼呢?我認為最接近「至堅」的是「僵固的思維」,「僵固的思維」與道共生,上一章說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但是沒有說出如何「生道」。世間萬事萬物從應從「無」開始,由「無」發展出「道」及「非道」。與「非道」最接近的,就屬「僵固的思維」。只要「僵固的思維」滅,則就不需要道了。一但有機會,二者相互湮滅,又回到了最初「無」的狀態。


[備註]
  1. 馳聘:形容馬奔跑的樣子。
  2. 無有入無間:看似沒有形狀的東西,和看似沒有縫隙的東西,共生共存。無有:指不見形象的東西。
  3. 希:亦作「稀」,稀少。


[參考]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toukk&aid=17736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