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夜讀馬克斯(二)
2009/01/14 10:41:15瀏覽991|回應0|推薦15

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是誰?答案很簡單:第一是畢卡索,第二是梵谷。因為根據藝術品拍賣紀錄,前 29 張最昂貴的畫作,長壽的老畢獨拔九張,發狂的文生貢獻六張,兩人半有天下。

有人說等一等:北橋客你這庸俗的市儈,畫家的排名怎能這樣決定呢?畫家的開創性,影響力,作品的深度,創作的豐富,文化的特質,都要考慮呀,這些因素怎能用價格衡量呢?何況,就算要比價,也要跟收藏在博物館裡的寶貝比一比,才公平。

沒錯,世界上許多東西無法以價格衡量,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東西都被帶到市場上定價。梵谷的"嘉舍大夫",1990 年以八千兩百五十萬美金賣給一位日本商人。這個天價到底反映了什麼價值?一個患癲癇症的畫家替小鎮醫生寫真,值這麼多嗎?值不值得,見仁見智;但有人出得起價,也願意出價,就成交了;於是梵谷的畫,有了交換價值(exchange value)。在市場上,交換價值是唯一的價值;所以北橋客對畫家的排名完全符合市場機能。我相信,對於出天價購畫的人而言,梵谷也僅具交換價值。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進一步探討馬克斯的異化理論。貿易(trade)是異化現象的主要推手,因為貿易這檔事,不僅是"以我所有、換我所無"的活動,更是一個決定價格的過程。在這過程中,人的內在價值被外在的交換價值取代。試分析如下:

首先,前一篇提到異化的先決條件是物化(objectification),也就是人的能力具體彰顯在勞動成果上;而且因為移情作用,人在勞動成果上看到一部分的自己。所以勞動者拿著產品到市場上販賣的時候,其實是拿自己一部分的生命來交易。既然是交易,就要買賣雙方兩造同意才能成交。所以我忍受風吹日曬辛苦種植的農產品,別人或許只肯賤價收購;我視做寶貝的創作,別人可能鄙為糞土。不管情願與否,勞動者眼看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上轉變成交換價值。交換價值是市場機制決定的,與勞動者自己賦予的價值沒有必然關係;此種關係的疏離,是異化的第一步。

剛接觸市場機制的勞動者可能覺得錯愕、不平、沮喪,但如果外在環境短期內沒有改變,勞動者為了生存,便開始適應這個機制。這是異化的第二步:他轉而生產市場上賣得好的東西,並且用市場價格來衡量自己和別人的價值。這一轉變極為關鍵;人為了適應市場機制不知不覺將商品的價值內化(internalize),把人的價值化約為交換價值。於是工作不再是自我實現,而變成追求市場利潤;不再是自發有創意的個人活動,而只是滿足市場需求的求生手段。資本主義火上加油,使經濟規模擴大、商品量產、利潤集中,勞動力淪為失去面孔的一筆製造成本。生產自動化與貿易國際化則使得勞動力更加容易替代、容易購買;人變成和商品一樣,會過期、可取代、可丟棄。

產品、市場、資本,原是人創造的,竟然反客為主,讓人作它的奴隸。系統化的機制是人類思考勞動的產物,結果它站到了人類的對立面,主宰人類 - 所謂"作法自斃",這是異化的第三步。在完全異化的生產關係中,勞動者與產品的關係徹底疏離;受生產關係宰制的人,無法從工作中得到滿足;他愈辛勞工作,愈是增強宰制他的力量,愈覺得自己無價值。就連資本家也是異化的犧牲品(這是我的觀點;馬克斯對資本家毫無同情),因為他壓榨別人的工作成果以累積財富,以交換價值為唯一的價值,他的價值全是外來的。異化現象的極致,就是人的價值完全由外在的關係決定,無人倖免。

馬克斯大概是第一位把異化現象說清楚的人;他對資本經濟下勞工的異化特別關心,所提出的理論也專注於批判資本之惡。但是異化絕對非資本主義的專利。在我看來,異化的現象是如此普遍貫穿人類的歷史,以致我不得不認為它是人類集體活動的共同特徵。人的集體行為有一個塑造 Super Being 的傾向。Super Being 可以是資本、企業、國家、宗教團體,或多或少皆是反客為主的非人怪物。其非人意志,所謂經濟成長、企業目標、國家利益、宗教規條,一旦形成氣候,就無情的運行,以百姓為芻狗。而每一次人類集體的反抗,不過是發展出另一個 Super Being 取代舊的 - RESISTANCE IS FUTILE【註一】, 人類的終極困境從沒獲得解決。

或許我們該問:何謂人的內在價值?這其實是最重要的問題。純物質主義者會譏笑這問題毫無意義,就如同問"宇宙的內在能量是多少"一樣沒有意義,因為能夠觀察到的能量都是交互作用的能量。人也是一樣,只有交換價值可以測量。很簡單嘛,你不露一手,我怎麼曉得你的本事?我只能透過交換的機制來認識你的價值。

所以,與其反抗,還不如接受純物質主義者的觀點,承認人只有交換價值,所謂內在價值則是不存在(至少是無法證明)的東西。但這是阿Q的想法;否認困境的存在不等於困境的消失。沒有一個正常人會接受他的價值僅等於工資、或僅等於別人的評價。人之為人,總還有點什麼,是外在關係奪不去的。

這個"什麼",在馬克斯的心目中,是人的自我實現,即人與生產活動、生產成果的水乳交融。但這種狀態動物已經達到了!馬克斯了解這點,卻又不甘心。由此看來,馬克斯的確關心人的內在價值,但是他的自我實現說和歷史進化論則近乎玄學【註二】。所以儘管他聲嘶力竭的倡導無神論、唯物論,我倒覺得他像個唯心的"神學家",因為他的淑世情操不同於純物質主義者的冷漠,他使用的語言也具有宗教性的熱忱和宣告【註三】。

--- 待續 ---

【註一】這是電視影集《星艦迷航 Star Trek》中 Borg 的名句。Borg 是人被扭曲改造後的生化機器人,只有集體意識,無個體意識。Borg 是科幻影片最深刻的創造之一,直接指陳人類的異化。

【註二】羅素(Bertrand Russell)說:"Broadly speaking, all the elements in Marx's philosophy which are derived from Hegel are unscientific, in the sense that there is no reason whatsoever to suppose them true." (Se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註三】羅素也這麼認為:"Marx professed himself an atheist, but retained a cosmic optimism which only theism could justify." (Also se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orthbridge&aid=254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