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夜讀馬克斯(一)
2009/01/09 11:15:25瀏覽1448|回應1|推薦25

聽說馬克斯的《資本論》近來在日本大賣。 顯然這波全球資本崩盤弄得人心惶惶,大家如無頭蒼蠅,渴望聽到一點先知的聲音,才會翻出這種冷門書籍。

馬克斯吸引我的地方,是他的"異化"理論(alienation, 其實就是疏離的意思)。一方面這是他的核心思想,確有獨到的洞見,一方面也顯出他的人道關懷。這應是馬克斯可以長存的貢獻。

異化(註一),簡單的說,就是人和他所創造出來的東西,在關係上發生質變。這要舉例才容易說明。馬克斯首先關心的是"勞工"和"勞動成果"之間的異化。勞工是人,勞動的成果是物,是人花費腦力、氣力、時間所生產的東西。比如你嫻於木工,做了一張椅子給自己或家人使用,你會感到創作的樂趣和滿足。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兩件事:

(1)你的能力,透過勞動,彰顯於具象的物體上。你親手做的椅子,是個人創作力具體的彰顯,所以它和市場上買來的椅子不同,因為有你的心血在裡面。此物,有一部分的你。馬克斯用 objectification 這個字(中文譯為"物化")來代表這個過程;這字是 alienation 的孿生兄弟,也是了解他思想的一個關鍵。

(2)椅子雖然是你做的,但是可供別人使用,因為它具備某種普遍使用價值。這使用價值不是單由生產者所賦予的,別的使用者也可以加添或修改,這是異化的第一個端倪。一則,人所創作的物品可以滿足他人需要,所以成為我與他人溝通的一個工具(比如送塊自己烘烤的蛋糕給新鄰居聯絡感情);二則,它似乎擁有自主意志。開始超越原創者的掌握,

如果覺得以上所言太過理論,容我再舉個例子。比如我寫部落格,不為生計,也沒有人逼稿,愛寫就寫,旨在表達自己。寫的文章雖不見得好,卻是自己的心血(所以文章是自己的好,因為人終究是自戀的)。我的思想、情感,透過文字而具體的呈現;文章不是我,但是有我,這便是 Objectification. 文章發表後,如果得到共鳴,表示它具備某種普遍價值,可以滿足讀者理智或情感的需要,就成了我與他人溝通的工具。但是這種普遍價值並非我獨自創造的,否則就不能引起共鳴了;經過他人的注解詮釋整合,它反而可能凌駕我,成為主宰我寫作方式的一個標準。

根據馬克斯的說法,自己伐木造椅子的個體戶,或是逍遙創作又自戀的部落客,是處在幸福的、充分自我實現的人生狀態。如果人可以自足的過日子、與別人老死不相往來,異化理論是不會出現的。問題出在貿易(trade)這檔事。當人一開始與別人交換創作成果,事情就變味了。

異化是如何發生的呢?(或者說,部落客是如何從伊甸園墮落的呢?)

--- 待續 ---

【註一】
See Estranged Labor,  from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 of 1844.
Also see Commodities, from Capital (資本論), vol. 1, chap. 1.
A useful online resource: Marx and Engels Internet Archive.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orthbridge&aid=2547664

 回應文章

海豚灣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哇!
2009/01/10 23:05

社會學理論常讓人感覺生硬艱澀、難以理解,但您把馬克斯的異化理論解釋得好清楚啊!期待您下一篇文章的發表。


Ruru~憂傷與你同感,快樂比你開心!與你同吟苦樂,互為心情知己!
北橋客(northbridge) 於 2009-01-13 04:16 回覆:
沒什麼,大家參詳參詳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