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02 06:08:03瀏覽2|回應8|推薦0 | |
如果請教友自由評選聖經中最枯燥無味的一卷書,大概非「肋未紀」莫屬了!因為這卷書中記載的是幾千年前梅瑟為選民所制定的律法條文,似乎與我們生活毫無關聯.讀經時,我也多是略過不顧.但是就在昨天(2008年9月29日),當美國眾議院否決了布希總統提出的七千億美元的「金融紓困救市方案」後,整個世界都在跺腳,美國股票市場有如自由落體般墜落時,國會議員們竟然放下一切,遵守猶太節慶,休會兩天去也.這時候,除了感歎猶太人在美國政經所擁有的影響力外,我也驚覺,肋未紀竟然與現代世界的經濟大局也有關連! 猶太人至今依然遵守肋未記第23章規定的一年七個主要節日:逾越節、無酵節、春季薦新節、五旬節、新年節、贖罪節、及帳棚節.而這其中有三個節日都是在「提市黎月」,也就是猶太曆的七月,相當於陽曆的九、十月間.讓眾議院放下七千億美元的問題不顧而休會的,就是猶太曆提市黎月初一的「新年節」(今年是在陽曆9月30日).按猶太傳統,在新年期間要吹山羊號角一百次,以紀念這個天主創造亞當、厄娃的日子,因此猶太新年又稱作「吹號節」.但是號角響起不僅是為讚美天主,更要喚醒人心,因為這也是原祖犯罪的日子.新年的最初十天是所謂的「十日悔罪期」.它的最高潮,就是提市黎月初十的「贖罪節」(今年的十月九日).從前一天的日落前開始,到第二天日落後約二十六小時內,猶太人守齋、禁慾.並不時的吟唱聖詠,祈求天主的寬免與赦罪.最後以歌唱,舞蹈,與守齋後的盛宴來結束這個猶太人一年中最神聖的節日.緊接著,到了要連續慶祝七天的「帳棚節」(今年的十月十四日),猶太人就在院中搭起一個以樹枝作頂的臨時帳棚,在這節慶期內,全家人吃、住都在帳棚內. 肋未紀的歷史背景,約發生在公元前1275年左右(相當於中國商朝的時候,亦有一說是在公元前1446年).那時以色列人民剛逃離埃及,既有尚未革除的埃及舊習,又受到陌生地方異族風俗的影響(肋18:3),因此天主為他們立下了嚴格的律法,好使他們能繼續在曠野走過四十年淨化的旅途.雖然肋未紀的中的規定看似繁瑣,但其整卷書的內容不外「祭獻」與「聖潔」兩個主題.「祭獻」的原意是「禮物」,也就是人給天主的禮物,為的是要向天主表達人的崇敬,為使人能夠接近天主.「聖潔」則是人要與天主繼續同行的必要條件,因此整部肋未紀的精髓就在「你們應是聖的,因為你們的天主,我是聖的」(肋11:44).雖然猶太人至今仍然固執的拒絕福音,而堅守著本來尚未滿全的舊約律法,但是「藉著他們的過犯,使救恩臨到外邦人」(羅11:11),也藉著他們在「提市黎月」的虔敬,我們得以反省這些節日在新約光照下的意義. 猶太人在新年吹響了號角,因為「七月初一日…這是你們應歡呼吹號的日子.」(戶29:1),這是對天主歡呼的號角聲.而基督徒等待的則是基督再臨時,戰勝死亡的號角聲.「那時,人子的記號要出現天上;地上所有的種族,都要哀號,要看見人子帶著威能和大光榮,乘著天上的雲彩降來.他要派遣他的天使,用發出洪聲的號角,由四方,從天這邊到天那邊,聚集他所揀選的人.」(瑪24:30 -31)當那「號筒一響,死人必要復活,成為不朽的,我們也必要改變,因為這可朽壞的,必須穿上不可朽壞的;這可死的,必須穿上不可死的.幾時這可朽壞的,穿上了不可朽壞的;這可死的,穿上了不可死的,那時就要應驗經上所記載的這句話:『在勝利中,死亡被吞滅了.』」(格前15:53-54). 自從罪惡因著亞當進入了世界後,死亡也進入了世界.所有的人都犯了罪,也都逃脫不了死亡的桎梏(羅5:12).梅瑟為以色列人立下了贖罪節的規定,就是要讓人能夠再度聖潔自己,藉著獻祭,與天主和好.因此每年到了贖罪節時,大司祭要「先克己苦身為自己贖罪…在上主面前再成為潔淨的」(肋16:30),才能進入至聖所,「為以色列子民,為他們的種種罪過行贖罪禮」(肋16:34).但是誠如聖保祿宗徒所說:「法律是屬神的,但我是屬血肉的,已被賣給罪惡作奴隸.因為我不明白我作的是什麼:我所願意的,我偏不作;我所憎恨的,我反而去作」(羅7:14-15).沒有耶穌的救贖,誰又能脫離這該死的肉身呢?(羅7:24)年年舉行的贖罪節,也只成為了「激起天主義怒」(羅4:15)的法律罷了.到了新約時代,贖罪節已不再必要了.因為原本惟獨大司祭可以在每年在贖罪節時,帶著牲血進去至聖所,為自己和為人民的過犯奉獻.「可是基督一到,就作了未來鴻恩的大司祭,他經過了那更大,更齊全的,不是人手所造,不屬於受造世界的帳幕,不是帶著公山羊和牛犢的血,而是帶著自己的血,一次而為永遠進入了天主的聖殿,獲得了永遠的救贖」(希9:7-12) 帳棚節,本來是個慶祝秋收完成,並紀念以色列人在曠野中住在帳棚四十年的一個感恩與歡樂的節日.「七月十五日,你們收了那地方的出產,應七天舉行上主的節期…七天之久,凡以色列公民,都應住在帳棚內,好叫你們的後代知道,當我領以色列子民出離埃及國的時候,曾使他們住在帳棚內:我,上主是你們的天主.」(肋23:39-43).但是在耶穌出生前的五百多年,匝加利亞先知在預言默西亞的到來時,賦予了這個節日一個全新的意義:「上主必作普世的君王;在那一天,只有唯一的上主,只有他唯一的聖名…人民必將年年上來朝拜君王,萬軍的上主,舉行帳棚節」(匝14:9-16).由此帳棚節成為天主時期圓滿的表徵,也因此耶穌在加里肋亞週遊的時候,當他的弟兄們邀請他去耶路撒冷過節時,他說:「我還不上去猶太過這慶節,因為我的時候還沒有成熟」(若7:2-8).為猶太人而言,雖然耶穌在「他的弟兄們上去過節以後,他也去了,但不是明顯的,而是暗中去的.」(若7:10).因此數千年來,仍未認出耶穌就是默西亞的猶太人,雖然年年在帳棚內歡笑慶祝,但是他們的心仍在曠野中悲傷流浪,未能如同基督徒在復活節時所感受到的天主時期的圓滿. 七千億美元或許能挽救股市,卻救不了人靈.七千億美元或許能贖回瀕臨破產的銀行,卻贖不回我們的罪過.在這個紊亂的世代,肋未紀中節慶的規定雖然已經過時,不能滿全我們的信德,但是肋未紀的「祭獻」與「聖潔」兩個主題,卻依然在考驗著我們.「因為我上主是你們的天主:你們該表現為聖潔的,你們應是聖的,因為我是聖的」(肋11:44).什麼才是天主所喜悅的祭獻(希13:16)?「在聖與俗,潔與不潔之間」(肋10:10),我們豈能不謹慎的分辨清楚呢?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