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嵐陵鐘聲
2013/07/07 11:22:34瀏覽46|回應5|推薦0
這篇舊文是七年前寫的。為什麼突然想到,自己也說不清楚。

話說生活中常有些天天見到,隨手可及的物件,無論初得之時是如何的喜悅,或是曾付出了多少代價,久了,就忘其珍貴。前兩天,就因為這樣的大意,險些就把我最心愛的一件給摔碎。其實莫說摔碎,即使只是破裂一個小角,也會讓我極度傷心懊惱。驚甫初定,自責為何總要面臨失去,才會想到珍惜。就像七年前的那一次經驗樣。那時領洗已十多年了。主日早晨上教堂參加彌撒,除了因為「習慣」之外,多少也有只是當作「盡義務」的心態。初信之時的熱火,常變成不冷不熱。直到那一天…

《嵐陵鐘聲》  

   星期天的清晨,陽光透過窗簾照在床頭時,我仍慵懶的不願起身。心想距離十一點的中文彌撒時間還早得很呢!翻個身,才驚覺到原來「夢裡不知身是客」,這裡不是早已成為我第二故鄉的德州達拉斯,而是我出差客居將要停留兩個月的法國「嵐陵」(Lannion)。看看鬧鐘,九點不到,就已看到耀眼的陽光,雖然氣溫仍是偏低,還是教人喜出望外。來到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法國北海岸小鎮將近一個星期了,每天都是淅淅瀝瀝的淒風苦雨,讓我對德州的豔陽患了極度的相思。披上夾克,走到我的三樓小公寓陽臺,欄杆上仍然滴著夜裡風雨留下的水珠。放眼望去,藍天淡淡的彩虹下,可以看到不遠處三座古老教堂的尖頂與鐘樓。曾經出過許多聖人聖女的法國,果然不同凡響,即使在這麼樣的一個小城,距我居處不超過十五分鐘的腳程內,竟然就有這麼多宏偉的天主聖殿。

   我唯一的苦惱是,一直無法得知這些教堂的主日彌撒時間。來到這裡後,我在三所教堂附近兜轉過幾次,卻都不得其門而入。教堂內外既不見半個人影,也不見任何類似彌撒時間的告示。曾經試著詢問鄰近的商家,但在這個幾乎沒人懂英語的鄉村,堆著滿臉諂媚的笑容借問路人的結果,換來的往往只是一臉不知所云的茫然。終於碰到一個能略通英語的店員,得到的答覆竟是簡單明瞭的“Church?Me No church!”。在公司裡的法國同事,大多數在公事上藉著比手劃腳,還能勉強溝通,但要閒聊時,雙方就都免不了要搜盡枯腸,面紅耳赤的要將對方能瞭解的英文單字,一個個擠出來。只有一個英文尚稱順暢的半百老頭,也就成了我每天午餐時死纏活賴的聊天對像。「天主教友?」他很努力地找出了正確的文法說:“I was”。猶豫了片刻後又說:「我也算是吧。」問起原因,他搖著頭,毫不隱誨地說:「教宗太保守了!要求年輕人沒有結婚就不能做愛,簡直是莫明其妙。做愛又不能用保險套,還要怪愛滋泛濫是由於性開放」。我不知道他的想法代表多少法國人的浪漫思潮,但我知道,要向他探聽彌撒的時間是不可能了。

   雖然不知道彌撒時間,我仍然決定去闖一闖,碰碰運氣,心想也許這裡就如一般的美國教堂,主日彌撒從早到晚,總該有好幾臺吧!距離公寓最近的第一所教堂座落於貫穿小城的「嵐陵河」邊,佔地廣袤,建築雄偉,卻有高高的圍牆阻隔了整個堂區,儼然一種矜持的高傲。雖是主日早晨,卻依然不見一人。我在鐵柵門外張望了許久,只好倖倖然的離去。心中想到的只是李家同教授描寫德勒莎修女的文章:「讓高牆倒下」。

   到達相距不遠的第二所教堂時,已經將近早晨十點了。這所石頭建造的教堂,若從石碑銘文的日期來判斷,至遲1817年就已屹立在這山坡上了。庭園中高高聳立著數十呎高的石柱。柱的頂端,是已受百年風雨侵蝕的十字苦架。若非庭院中仍有些盛開的盆景,看到那斑剝沒上漆的原木大門,與出奇安靜的四周,真會讓人以為這已是個廢棄的古城堡。繞著教堂四週,試過了每一扇緊鎖的木門,我開始懷疑這個浪漫的國家,是否仍然沉睡在昨夜週末的激情?莫非這應證了曾經久居歐州的彭保祿神父的慨歎:「有『教會長女』之稱的法國,現在不進堂的人,佔了百分之九十」?

   獨自徘徊了將近二十分鐘,我懷疑自己是否還有信心再去敲第三所位在小山丘頂的教堂大門。正要放棄離開時,突然聽到渾厚響亮的教堂鐘聲響起,連續不斷十數秒鐘,像是在召喚遊子歸鄉。那種我只在老電影中聽過的鐘聲,這一刻卻是這麼真實親切的在耳邊響起。異地他鄉的孤寂突然像潮水般湧上了心頭,讓我思念起達拉斯的教會與朋友們。我無法相信,此刻我迫切要進入聖堂的小小渴望,竟是這樣遙不可及。望著高高石柱上的耶穌苦像,我近乎悲淒地向祂說,主啊!請不要就這樣離棄我!

   在石柱下出神佇立了不知多久,才被身旁緩緩的腳步聲驚醒,看到一位老太太推開了一邊不知何時已經開了鎖的側門,進了教堂。門口不遠處站著一位衣衫襤褸,正在抽煙的長髮中年男子。後來我才知道,他的出現就代表彌撒將要開始,因為那是他開始蹲在門口乞討的時機。我指著門,儘可能地模仿著法國口音,問了聲 “Messe?”(法文彌撒的意思);他點點頭,做了認可的表情。

怯生生的,我推開沉重的木門,立即映入眼簾的是古老歐洲教堂的拱頂、雕像、石柱、與彩色玻璃。偌大的堂內只坐著三、五位鶴髮雞皮的老者。陸續走進來的幾個人也都顯得步履蹣跚,甚至拄著柺杖。除了一位跟著老祖父同來的小女孩外,我似乎是唯一的七十歲以下的「年輕人」了!是這一代已經失落了,還是如我那位法國同事說的:「我不知道我是否還相信天主,但是現在年紀老了,有時又會想到死亡這個問題」?

   悠揚悅耳的管風琴聲響起,兩位老神父及一位執事在輔祭的前導下,緩緩地進入了聖堂。也從這時候開始,一直到彌撒進行了十來分鐘,陸陸續續的進來了好幾十人。看到這情景,我不禁莞爾,但並不是因為這些後來的人把平均年齡降低了許多,而是我想到原來「彌撒遲到」竟也可以成為「全球化」的共同議題!劃了十字聖號,老神父開始致候詞,雖然聽不懂他的言語,但他語調中透出的虔敬與熱情依然深深地觸動了我。彌撒中,當所有教友都領完聖體後,神父注意到前排有個熟睡在推車中的小嬰兒,還沒接受降福。他走過去,蹲了下來,輕柔地為嬰孩覆手劃十字。他臉上的慎重與誠摯,彷彿面對的就是在馬槽中的耶穌聖嬰。祭臺邊兩個臉蛋紅撲撲,可愛的小輔祭,帶著童稚的憨笑望著這一切。而這一切讓我相信,這個美麗的國家仍是深受天主寵愛的「教會長女」。

   雖然從頭到尾,整個彌撒中我只聽懂了「阿肋路亞」與「阿們」這兩個字,這卻是從我領洗十二以年來最受感動的彌撒之一。當陽光透過彩色玻璃的窗戶投射在我的臉上時,想到幾十分鐘前我才像與父母失散的迷途幼兒般心慌意亂,這一刻我只想閉上眼,靜靜地享受這回到家的溫暖。

  (2006年12月)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July@guest
Re: 嵐陵鐘聲
2013/07/29 12:01

 這是年度最珍貴、實用的郵件之一,跟念祖及大家享!
 
這個網站連地圖、交通資訊、景點...都有!
要珍藏!

美麗台灣新視界http://www.twbest1.com/
 
 
 

 
 
[版主回覆07/31/2013 01:32:06]

謝謝 July

這個資料太好了,即使沒法每個地方都去,看了也賞心悅目,精神大振


薇薇@guest
Re: 嵐陵鐘聲
2013/07/09 00:32
噢! 原來是這樣的, 謝謝念祖特別為我去問過神父, 科學家就是這樣, 凡事必須求證! 不過, 我總覺得跪著祈禱, 好像更專心, 更有主臨在的有感覺. 我一直為我中風後仍能跪下片刻, 而感謝天主. [版主回覆07/09/2013 00:41:01]

我也喜歡有跪凳,但現在很多新教堂都沒有了。


薇薇@guest
Re: 嵐陵鐘聲
2013/07/08 06:32
法國的天主堂內都只有椅子, 沒有跪凳了嗎? 不過, 我相信這座看起來相當古老的教堂, 原始的教友席一定不會是這樣的....... [版主回覆07/08/2013 22:59:43]

這座教堂最老的一部份是 12世紀建的,鐘樓是17世紀改建的,主體是19世紀翻修的。內部是10年前整修的

實際上,現在很多新建的教堂都沒有跪凳了。我問過禮儀專家的胡國楨神父後才知道,原來跪凳是十二世紀以後才開始在教堂內有的。初期的教堂是像猶太教一樣,沒有椅子的。參加彌撒全是站著的。只有在柱子下周圍有少數座的地方,是給年老體弱者坐的

現在伊斯蘭教的清真寺仍是沒有座椅


若瑟.扉@guest
Re: 嵐陵鐘聲
2013/07/07 12:33
今天過中華殉道聖人節, 90幾歲的老神父苦口婆心地要大家好好唸中華殉道聖人的故事, 講得幾乎要掉眼淚, 講到西太后如何丟掉山園, 逃到江南, 我們的殉道聖人如何堅貞, 我也要好好讀中華殉道聖人的故事
[版主回覆07/08/2013 23:00:52]描述中華殉道聖人故事的書籍不多。資料很少的關係吧

若瑟.扉@guest
Re: 嵐陵鐘聲
2013/07/07 12:28

......

嗯, 是聖神

讓那個刁鑽不馴的人想到祂的愛

[版主回覆07/08/2013 23:01:08]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