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0/02 14:25:39瀏覽7141|回應33|推薦132 | |
大家看過「筊白筍」在田裡的樣子嗎? 今天要介紹的是:「筊白筍」在水田裡採收的過程喔...↓ 「筊白筍」不是筍,而是禾本科多年生水生植物,和同屬禾本科的「水稻」是近親 因此有「水米」(water rice)之稱,食用部位為嫩莖處 其色澤白皙且形狀恰如小腿,因此在臺灣又稱為「美人腿」...↓ 「筊白筍」喜歡日照充足的地區,常見品種有青殼、白殼、赤殼三種 青殼種,株形較小,為目前台灣最大產區「南投埔里」主要栽培的品種 白殼種,僅在白河、名間、外埔、后里等地區有少量栽培 赤殼種,株型高大,品質極佳,以宜蘭、金山、三芝等地栽培最多...↓ (本文所攝之照片,皆為南投埔里所產之青殼種)
一接近種植筊白筍的水田,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整片綠油油漂在水面上的浮萍 原來這浮萍不僅可以幫水田降溫、淨化水質 更重要的是它還可以吐出「氮氣」成為「氮肥」讓筊白筍吸收 甚至還可以蓋住雜草,使雜草因為沒有陽光而無法生長...↓
筊白筍要好吃的話,不但要採用「活水灌溉」,而且還要有「天然潔淨的水源」 至少要符合這兩個條件,所種植出來的筊白筍,才會既甘甜、又脆嫩...↓ 有時候我們在切開筊白筍的時候,會看見一些「黑點點」 那是一種稱為「菰黑穗菌」的真菌 原來筊白筍稱為「菰」,如果沒有菰黑穗菌寄生在它的莖部 那麼,它就會像稻子一樣開花結果 可是有了菰黑穗菌寄生後,便會分泌生長素及細胞分裂素等荷爾蒙物質 菰的莖部受到刺激後,嫩莖薄璧細胞會因而分裂,並使細胞體積膨大 而形成肥大可供食用的組織,即為「筊白筍」... (筊白筍上的「菰黑穗菌」經過實驗證明,可以預防骨質疏鬆、延緩骨質老化) 一到採收的季節,手腳要快,不然筊白筍會因過熟而爆掉 筊白筍上方是有點毛、會割人的,所以採收時最好要全副武裝...↓
採收前,首先須檢查莖部,確認莖部膨脹才可採收...↓ 採收時,自莖部將整株筊白筍割起...↓ 然後在水中稍微清洗去泥...↓ 整株清洗乾淨後的筊白筍...↓ 接著再將收割清洗後的筊白筍,去頭去尾留大約30公分的長度...↓ 筊白筍喜好在軟土多水的泥濘地方生長,就如同水耕栽種一般 硬地或過多石頭的土壤比較不適合栽種,而且水源必須源源不斷 水源不夠容易造成筊白筍植株弱小、莖心不大、黑心、提早老化... 採收筊白筍的作業,全程都得要泡在水裡 在大太陽底下、長時間站立,且不停地重覆彎腰、挺直的動作 可以想見是一件多麼辛苦的活兒 聽說不少農民還因長期泡水,而染上風濕的毛病...↓
泡在水裡採收的農民,會將採收下來的筊白筍,先整理放進漂在水上的方型塑膠桶內 待桶子裝滿後,會再鋪上一塊濕布,加以保濕、防曬...↓ 田裡一桶一桶剛採收下來的筊白筍,正等著工作告一段落後,再一起提上岸...↓ 一桶一桶蓋上布的筊白筍,是泡在水裡工作了一個上午的成果...↓ 裝滿了筊白筍的塑膠桶,重量可不輕,至少要兩個人合力抬起才能夠上岸...↓ 剛採收下來的筊白筍,必須盡快送到集貨場去 以便進行洗滌、分級、加工包裝、冷藏與配送等作業... 農民告訴我,筊白筍為保持新鮮,會先在水槽浸泡預冷(如下圖) 或是放入冷藏庫冷藏一段時間再出貨,若是要外銷更是一定都會先經過冷藏 所以大家如果經過產地的話,千萬別錯過了味道更為清甜的"現採"筊白筍... 茭白筍的分級包裝,目前 100%還是以人工選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筊白筍的筍殼竟然還可以拿來做成紙喔 筊白筍葉殼製成的紙品,經工研院化工所的測試 證實為手工紙產品中,唯一存放越久越白的紙品 因為它係農業廢棄物的利用,故命名為「惜福宣」... 以前筊白筍產季集中在 4 ~ 6 月與 8 ~ 10 月等 2 個高峰期 後來農委會農業試驗所,顛覆了沿用超過半世紀的傳統栽培方法 利用採收後排水、再生分蘗、夜間照光...等創新技術 使茭白筍由一年二收增進為一年三收、甚至進一步研發出可全年生產的技術 不但解決了農民最煩惱的產銷問題,也讓我們幾乎全年都吃得到好吃的筊白筍... 最後,在此謝謝本文出現的所有農民們 因為有你們熱情的相助、相挺,才讓我有這麼多近距離的影像得以完成 當然,還有你們所贈的現採筊白筍,那甜嫩多汁的好滋味,更是叫人難忘...
|
|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