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勿濫用止痛藥之2
2006/11/12 16:59:20瀏覽3311|回應1|推薦1


根據統計,台灣一年吃掉近13億元的非麻醉類止痛藥。醫師提醒,市售止痛藥不宜長期服用,不同種類的止痛藥更不要混著吃,否則容易傷腎。藥房賣的止痛藥主要是「乙醯胺酚」類(Acetaminophen)與「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兩類,同時混用這兩類止痛藥,對腎臟的傷害是「一加一等於三」。歐美國家自從禁止這兩種止痛藥混用後,腎衰竭個案中與止痛藥有關的比率,從10%到20%降至5%;長期使用NSAID會影響腎臟血流,Acetaminophen含微量腎毒性物質,坊間有少數止痛藥同時含兩種成分,建議民眾看清標示,不要服用。乙醯胺酚類止痛藥若一天用超過4000毫克,就有「急性肝衰竭」風險。吃了含此成分的感冒藥後,又打算吃止痛藥,可得小心別超過安全劑量。


一般市售止痛藥,大約可分為兩種,一為單純止痛藥,成分為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商品名稱PanadolPanamaxParamolScanol普拿疼、泰利諾Tylenol,Datril等多種,後以乙醯胺酚統稱),有鎮痛解熱的功效。
另一則是包含阿斯匹靈在內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簡稱NSAID,商品名稱
百服寧Bufferin、阿斯匹靈aspirin、 Ecotrin、小兒溫刻痛Tapal、ibuprofen(Advil, Motrin, 以及Nuprin),ketoprofen(Orudis)以及naproxen sodium(Aleve, Anaprox)等),除鎮痛解熱外,還具有抗發炎功能,能緩解關節發炎引起的疼痛。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與乙醯胺酚止痛效果相當,作用在抑制前列腺素生成(一種發炎反應物質,存在身體許多地方),屬於全身性的作用,藥物效用廣泛,比方說阿斯匹靈可以做為避免心血管栓塞的預防藥物或預防癌症等。但缺點是容易造成全身性的副作用,禁忌很多。比如肝、腎、胃功能較差、服用抗凝血劑、20歲以下的小孩、氣喘或有出血傾向的人,都應避免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但含低劑量的阿斯匹靈,正好成為心臟病患者預防血管栓塞常用藥物。

在美國,一年有超過10萬人因服用乙醯胺酚過量而送醫。在台灣也有日益升高的比例。事實上,造成乙醯胺酚中毒的原因很多,一疏忽就容易越界。包括重複服用乙醯胺酚類產品、本身有肝、腎的問題、酗酒等,都有可能加重乙醯胺酚殘留在肝中的毒性。舉例來說,通常成人一天只要服用超過4公克以上的乙醯胺酚,就可能產生中毒現象及肝傷害。以台灣的普拿疼而言,每一顆含乙醯胺酚500毫克,一天服用超過8顆以上就有危險。尚且,乙醯胺酚不只存在止痛藥中,其他日常藥物也很常見。市面上超過兩百種以上的藥物含有乙醯胺酚,包括感冒糖漿,像是台灣感冒糖漿中的風熱友、友露安中均含有乙醯胺酚。
另外,酒也會加重乙醯胺酚中毒的危險。長期使用酒精會讓肝中的氧化酵素變得異常活躍,使乙醯胺酚的有毒代謝物堆積在肝臟中,造成肝細胞的傷害。此外,酗酒或有酒癮的人,因為對乙醯胺酚的代謝速率加快,需服用大劑量才有止痛效果,因此常會不知不覺使用過量。

止痛藥傷肝,對腎臟也毫不留情。尤其是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帶來更大的腎臟危害。非類固醇發炎止痛藥作用在抑制前列腺素,而前列腺素正好與腎臟動脈擴張有關。腎臟動脈被止痛藥壓制,腎臟組織缺乏血流,造成養分不夠而壞死。且只要每天使用止痛藥,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可能就達到所謂濫用的程度,」。相反地,單純的乙醯胺酚對腎臟傷害較小,但服用過量一樣會造成腎臟傷害。國外研究顯示,5~9%的洗腎病人是因為濫用消炎止痛藥造成的。每年大約1000名濫用止痛藥的人當中,就會有1.7人需要洗腎,「跟每年抽菸得到肺癌的人數一樣,」,不要忽視止痛藥帶來的危害。此外,過量的止痛藥會累積在腎臟,造成間質性腎炎、泌尿道腫瘤,並加速心血管疾病中風及胃潰瘍的機會,「這不是危言聳聽,」,「這些在腎臟科門診並不少見,而且無法回復正常狀況。」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apa3638&aid=537428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阿斯匹靈無助於心臟病
2009/06/10 21:07
給愛吃藥的人看的,別被藥商騙了吧!

以下文章轉自:鄭醫師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

阿司匹靈對於內科醫師及心臟科醫師而言,真的是再也熟悉不過的老藥,許多文獻建議,曾有中風病史及心臟病史的患者,可以服用低劑量的阿司匹靈來幫助預防相關疾病的再發(干擾凝血功能,減少血管堵塞的危險性),然而,這些作法,目前已被部分醫師擴大解釋成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仍建議服用。最近的研究發現:阿司匹靈的預防性投藥,不僅無法降低心臟病的罹患機率,還會增加33%內出血的可能性。之前我仍在花蓮執業的時候,曾照顧過一位患者,他年輕時曾當過藥房老闆,對阿司匹靈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的說法深信不疑,故他有長期補充低劑量阿司匹靈的習慣,然而,在一次住院時,發生胃出血狀況,經腸胃科會診,卻定為長期補充阿司匹靈導致的內出血。故提醒大家,阿司匹靈最好不要拿來當作預防用藥,以減少內出血的機率。

此外,最近新流感讓不少民眾變得草木皆兵,甚至有人還積極去購買克流感來做預防性的投藥,更令我驚訝的是,也有專業醫師這樣做,這完全違反感染科專科醫師的專業建議,因為此舉,更容易造成病毒的抗藥性及重組,屆時只會助長更難纏的病毒出現,讓大家陷入更危險的狀況。

說到預防性用藥,不禁讓我想起之前還在當住院醫師的時候,有一次一位台大的精神科教授,甚至覺得為了要預防精神分裂的發病,除了鼓勵這些帶有精神分裂症高危險性基因的人,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外,還可以先投予低劑量的抗精神藥物,預防發病,減少社會成本的支出。

我不知大家看了這樣的說法,觀感如何?不過現在的研究發現有些氨基酸或相關營養品可以幫助精神分裂症患者改善,與其以副作用大的藥物來做預防性投藥,我認為不如考慮這些自然的營養品來補充,不管在接受度及副作用的避免上,對當事人而言,接受度會提高很多。

現在除了有些人必須前往疫區工作(例如瘧疾、霍亂等等)之外,我建議在預防疾病的投藥上,還是越保守越好。因為身體原本就有其免疫機制,我們的重心應放於維護每個人生來具有自癒力,而非拚命找藥來預防。如果真要作的話,儘量以適當的生活形態、飲食習慣及天然的食物或者營養品來做預防,對藥物引發的身體的負擔、副作用及相關危險性,應該能降至最低。
(作者鄭醫師為光能診所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