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1/24 15:51:20瀏覽491|回應4|推薦18 | |
兩週前,我帶出的第一屆學成到社會闖天下孩子們找我聚餐聊天。
他們個個皆有成就,有的表現還比我棒。例如有位接手老爸公司,挑起原本無意肩負老爸事業的重擔,當上總經理。想起當年的他,是位愣小子,怕英文怕得要命,在這俱樂部熬兩年,竟練出膽來到英國念MBA,學到國際貿易本領。還有一位的父親曾是台灣上市公司股王董事長,卻無富二代驕縱習氣,穿著樸素簡單,現在某家高科技公司裡低調當工程師。他帶女友一起來,兩人都是高中在教會中認識,最近訂婚,預訂明年結婚。我吩咐:婚後要多生幾個啊,讓我年老時才不會因少子化沒人可教而失業。 午餐後,漫步到旁邊的微風廣塲看【魔球】(Moneyball) 首映場。布萊德彼得飾奧克蘭運動家球隊總經理一角,帶領預算只有洋基三分之一的球隊,演得超棒。在球員選角中,他以另類思考方式來顛覆遊戲規則:選用便宜,有特殊怪僻打法,沒宣傳價值,但上壘率高球員,一舉把三流球隊帶到破連勝記錄,進入冠軍爭奪賽的地步。其中他大膽以賣掉球隊王牌球員,耗盡資金等方式,斬斷絕教練沿襲舊思維,貫例式做法的依靠,只得俯首聽令他安排的球員出賽順序,和項羽當年的破釜沈舟的氣慨十分神似。他成功了,卻能拒絕隨後波士頓紅襪隊提供創紀錄超高薪的挖角,因為他工作不是為財富,是為著生命:他熱愛棒球。 這些措施和我正在進行中一項研究計畫的行動居然不謀而合,讓我倍受激勵,感動到心坎。不由得想到 「80/20 法則」,這是根據大量的商業交易統計,發現一驚人現象;即大部分的公司 80% 營收居然是由消費額前 20% 的顧客所貢獻。 拿「80/20 法則」來思考、應用到棒球球員選角和人生計劃安排,發現真有很多雷同之處。 例如,以前大學修了約140學分,好事把成績單拿出來仔細核對,發現不到 30學分的課程對我生涯專業知識的 80% 是實際有用的!許多課都是應他人要求而修的。到美國念研究所就不一樣了,要修什麼課,悉聽尊便。當年年輕膽子大,不怕被當,修了些困難的課,成績卻拿到 A+!只因我超想學習那些課的內容。 修畢學分後,進入研究室做研究,每每有結果出來,投到研討會被接受發表時,我和老師分工合作來準備會議內容。老師負責做投影片發表,我則規劃玩樂。記得有次到 Florida 開會,是在西邊 Fort Myers 灣的島上開會,會場附近旅館是別墅式的,費用相當嚇人。我告訴老師說:花那麼多錢,該要順道好好的玩,不要對不起努力賺來的研究經費。於是安排會議前兩天先到旅館入住,然後驅車穿過中間那塊鱷魚出沒的沼澤地,到東邊邁阿密海灘玩。當抵達碧藍連天的海灘時,老師笑笑地說天啊,那麼多美眉!語畢,換裝下海游泳。 會議結束後帶老師逛達利博物館、亨利福特冬季行館、愛迪生實驗室等,我們師生兩人玩得不亦樂乎。 當我在這段做研究時期,沒有去想是要為誰做的、是要為拿學位做的、是要如期畢業的,完全樂在其中,難怪那段時間創新點子源源不絕湧出!使我在短短半年內便有突破性研究成果,一年內發表出重量級論文,還產生專利。這個佔 20% 念研究所,拿來玩樂的時間產生的研究成果,竟成了成功完成學位的關鍵,貢獻度超過 80% 。 人生也常看到這樣的情景:花費 80% 時間耗在討好一堆人們的看法,誇張的是,這些看法往往連他們自己也不知從那來?20% 是做愛做的事,結果這生值得回味的成就,有80% 部分是由這 20% 時間來貢獻。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