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花生的演示
2012/08/08 10:29:31瀏覽653|回應0|推薦16

         喜歡花生,也為了滿足童年在外婆家幫忙拔花生的記憶,終於找到一塊海岸邊的沙地,實現種花生的想望。原開墾主人因年紀老邁不再種了,徵得同意後開始除草整地,花了兩天造就一塊看來充滿希望的美麗沙地。

不知道需要多少花生種仁,就先買了一斤已經剝了殼的花生仁,再到五金行買一袋石灰,以便改善沙土的酸性,並用來防蟲。

回家準備工具時,看見兩老正在剝花生,原來是老父買的帶殼花生,剝來要讓我種的;總在嘴巴上不以為然的老父,諸如「種這個做什麼」、「種那個沒用」…但到頭還是會以行動支持。

隨後和老父到沙田種花生。我先均勻地在表面灑上石灰,再用三齒耙鬆開沙土;老父繼而以借來的三角形沙耙作成筆直而間隔相等的小溝,再將一顆顆花生仁等距放入溝中,最後以腳覆土並抹平。

總共在沙土裡埋種了三斤「土豆仁」,也是三斤將長出結果的希望。

站在田邊欣賞成果──其實,這時候一片平坦,沒有什麼成果可言;才發覺半天種作已是腰酸背痛,而田邊的樹影橫斜,看來夕陽也要收工了,趁蚊子肆虐前,趕緊逃之夭夭。

一個星期的工夫,豆仁紛紛冒出嫰嫰的黃綠小葉,一行行排列有序,蹲下細看,生趣可愛極了,如果不是親身種作,大概沒有這番感覺吧!難怪唐代的百丈懷海禪師要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作了之後,所有的吃食才倍覺珍貴可愛,因此才懂得儉約、懂得感恩。

當天氣愈暖和,春光帶來萬物勃發的生機,花生昂然茂盛,但雜草也不落其後,甚至變魔術一般,在行列間舖成綠色地毯,而且還在動態進行它們搶地掠土的陰謀。

為了維護花生的生存空間,又基於堅持自然農法不噴藥,只得徒手與雜草奮戰;前後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將雜草拔完。

站在沙田邊欣賞成果,雜草被除盡了,獨留花生的美…其實,這時過早得意了,幾天後發現那些被拔除的雜草前仆者,有了不同品種做為後繼,而且來勢洶洶。唯一的裝備還是雙手,又用了七天的時間,清除雜草的佔領。

雙手扶腰看著潔靜的花生,在成就感的背後,突然懷疑是不是我與花生佔領了雜草們的土地?

約莫兩個月後,花生陸績開出黃色小花,令人驚喜。

喜的是,開花代表了往結果邁進一大步,因此開花的花生顯得特別美麗。

驚的是,黃花不在植株的冠頂,卻在離根部不遠的莖上,也就是整株花生的下部。不知道這是什麼特性或作用,但引我揣想:

成熟時植株高度不過50公分的花生,先天具備了低調不爭的性格,是它謙虛的第一表徵;又把開花這種招蜂引蝶值得炫耀的生命階段,藏在下半部,孤芳自賞,安然自若,這是它謙虛的第二表徵;未來將在不為人知的沙土裡,默默集結生命精華為無數果實,韜光養晦而安全地繁衍下一代,這是它謙虛的第三表徵;最後植株將枯萎,所有養分都給了果實,犧牲能捨,這是它謙虛的第四表徵。

如此想如是看,更加令人驚喜,花生不只是花生,竟是一株哲學花生。

四個月後,有些植株的莖、葉有枯乾現象,挖開沙土察看,花生已經結果纍纍,觸感飽滿堅實,再把沙土復原,幾天後,老父說可以採收了。

慎重地確定了拔花生的日子,老父來幫忙。由於花生田的位置蚊子多、天又熱,我們變通採收方式,割去大部分的枯莖枯葉留在原處,可以當肥料;只拔取根部和果實,裝袋運回家裡簷下,再行剝取帶殼的果實。

費了兩個下午,剝取帶殼花生,做了簡單篩揀,成熟飽滿的舖成圓形,晾在稻埕上讓艷陽加工,幾日曬乾後便可裝袋收藏;外殼泛白還未成熟的,就水煮過讓大家嘗鮮。剩下的根莖,就灑在水田裡,物盡其用地成為有機肥。

第一次親自種下不農藥、不化肥的花生,乾燥後大約有五十公斤。雖然不多,但豐收的喜悅在心裡,無法稱量究竟有多重。

偶爾,老母親會拿出些許已經乾燥的花生,剝出花生仁,用她古早學到的鹽炒方法,炒好裝瓶分享親友;老妹也會將它做成芝蔴花生糖,讓親朋共嘗。

雖然花生的生命旅程暫告一個段落,但其中仍然有儲存了無限生機的土豆仁,等待來年春天被播進沙土裡,再成一株株嫰綠的花生幼苗,演示生命循環的奥妙。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anhu141&aid=669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