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學佛經常聽人講到善知識這個名詞。要聽善知識的教導。那麼什麼才是善知識呢?
佛在《未曾有因緣經》中講到:「要須方便。令得滅罪。何謂方便。謂善知識。何謂善友。謂正見人。是為善友。常以正教。調伏其心。何謂正教。謂觀無常苦空無我十二因緣。纏著生死。修四真諦見苦斷習證滅修道。行六波羅蜜。四無量心。是為方便。」世尊在這裡講的很清楚,要想滅除業障,就要有善知識,或者說好的方法。善知識其實就是好方法。不過善知識已經由好的方法的概念演化成了能夠教授佛法有智慧的
人,而成為專指人的稱謂。或者說是善友。那麼什麼是善知識,或者說善友呢?這裡講:用正教幫助別人調伏其心的人才是善知識。
那麼什麼是正教,那就是用四法印,十二因緣為綱領的方法。修行苦集滅道、行六波羅蜜、四無量心的佛法才是正教,才是善知識。所以我們在聽聞佛法的時候一定要看看講法者
所宣講的內容是否符合佛講的十二因緣和四法印。符合的才是善知識。(末學的小補充:不執著、不分別,則世間善法皆為佛法。)
在《華手經》中講:「若有四法,當知是為善知識也,何等為四?一能令人入善法中,二能障礙諸不善法,三能令人住於正法,四者常能隨順教化。」
第一,就是能夠引導人入善法,不能引人入邪。所言善法不是我們普通人認為的善,世俗的善。而是佛法中的標準。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不貪慾、不嗔恚、不邪見。這是善的標準。
第二,能夠障礙阻止他人入不善法。能夠引導大家遠離不善。何為不善呢?就是十善的反面:遠離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綺語、兩舌、惡口、貪慾、嗔恚、邪見。遠離這些不善之法。
第三,能夠教導人學習修證正法。這一點就是上面所提,以正教幫助他人調伏其心、修證佛法,這也是善知識的必要條件。
第四,能夠始終致力於按照其情況適當地引導教化眾生,這也是善知識的必要條件。
對於善知識的標準,我們大致明白無誤,這樣才能在佛法修學的時候瞭解該聽誰的,向誰請教。當然《華手經》中有一句話:「善知識者,謂諸佛是」。就是說諸佛世尊肯定是善知識無疑。我們如果按照世尊的教導來奉行,是不會走錯路的。
原文出處:http://www.dzzc.com/6-1-4.html
眾所周知:『知識』者,知其心識其形之義,知人乃朋友之義,非博知博識之謂,『善』者,於我為益,導我於善道者。如同《法華文句》曰:「聞名為知,見形為識。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識。」《法華經妙莊嚴王品》曰:「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至於雲何為『善知識之涵義』?茲依《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01.善知識者,如軌範師,能以善語而誨示故。
02.善知識者,猶如伴侶,住阿蘭若不捨離故。
03.善知識者,如勝神通,能現種種諸自在故。
04.善知識者,如金剛劍,能截煩惱及隨眠故。
05.善知識者,如親教師,能為懺除五犯罪故。
06.善知識者,如勝靜慮,能滅一切隨煩惱故。
07.善知識者,如摩尼鏡,令現前證宿住智故。
08.善知識者,猶如橋樑,能令超度諸有流故。
09.善知識者,能斷疑網,業異熟中善決斷故。
10.善知識者,能善安處,令速入於不退地故。
11.善知識者,能令深信,微細業果如自見故。
12.善知識者,善能勸修,毀呰一切不善法故。
13.善知識者,是智慧眼,一切法中不執著故。
14.善知識者,心如明燈,順本覺性而覺了故。
15.善知識者,如說道者,為大丈夫處會說故。
16.善知識者,能捨惡友,不入惡人之住處故。
17.善知識者,捨不律儀,能令增長善律儀故。
18.善知識者,能教時語,隨眾生根而發言故。
19.善知識者,勸隨順修,令捨衣食攝眾生故。
20.善知識者,為先導師,令如所說而修行故。
21.善知識者,令其深入,等持等至皆深入故。
22.善知識者,猶如良醫,能於飲食知節量故。
23.善知識者,如瑜伽師,能令趣入相應行故。
24.善知識者,能為顯示,令見菩薩勝境界故。
25.善知識者,能為覺悟,令於諸法覺本性故。
26.善知識者,能為安慰,令諸眾生無憂惱故。
27.善知識者,猶如罥索,能攝眾生入佛智故。
28.善知識者,如得王印,於一切法無障礙故。
29.善知識者,為能引發,令諸眾生趣種智故。
30.善知識者,為法園苑,是諸菩薩愛樂處故。
31.善知識者,如威猛將,摧伏一切諸魔軍故。
32.善知識者,為大明咒,能除一切諸苦厄故。
33.善知識者,猶如大船,超過生死至彼岸故。
34.善知識者,如如意珠,能令所願皆圓滿故。
35.善知識者,能為救護,於諸惡道救眾生故。
36.善知識者,為先導相,修佛十八不共法故。
37.善知識者,如莊嚴具,莊嚴一切淨法身故。
38.善知識者,如妙瓔珞,莊嚴發心諸佛子故。
39.善知識者,猶如長子,能紹佛種使不斷故。
40.善知識者,如賢德瓶,圓滿諸佛智功德故。
41.善知識者,如淨摩尼,能清一切垢濁心故。
42.善知識者,如清淨戒,能令三業皆清淨故。
43.善知識者,猶如關鑰,能開一切解脫門故。
44.善知識者,猶如大路,行佛智行所行處故。
45.善知識者,是佛境界,非諸二乘境界地故。
46.善知識者,如正智教,非是三乘所知境故。
47.善知識者,如等流果,從諸種智同類生故。
48.善知識者,如明淨眼,能示眾生夷險道故。
49.善知識者,如陀羅尼,能持修學諸眾生故。
50.善知識者,為能發起,發起一切智慧明故。
51.善知識者,為能斷滅,斷滅一切無明闇故。
52.善知識者,如最勝藥,能除眾生諸惑病故。
53.善知識者,如無盡藏,充滿眾生種種願故。
54.善知識者,如善方便,善巧證得諸佛地故。
55.善知識者,猶如門戶,少欲知足所行道故。
56.善知識者,如能作業,能令勤修清淨業故。
57.善知識者,如說道者,遠離險難諸因緣故。
58.善知識者,猶如止觀,息滅一切渴愛法故。
59.善知識者,為說慧者,令入甚深無生義故。
60.善知識者,能為照明,令見因果不失壞故。
61.善知識者,如閑靜地,能靜其心修習道故。
62.善知識者,為示道者,引詣如來集會所故。
63.善知識者,猶如日月,能為照明甚深法故。
64.善知識者,如軌範師,能為分別微細智故。
65.善知識者,為能覺悟,令悟諸法如夢幻故。
66.善知識者,為勝儀範,隨順眾生常護他故。
67.善知識者,能知世智,去來語默心無亂故。
68.善知識者,厭不善心,性自覺悟遠愚迷故。
69.善知識者,承奉尊長,無我無人及嬾惰故。
70.善知識者,銷滅諸惑,觀自他身不可得故。
71.善知識者,具覺悟智,隨順覺知世出世故。
72.善知識者,離無益事,能令自他超諸有故。
73.善知識者,為真實智,普知一切生滅體故。
74.善知識者,無得無憂,觀察過去自業體故。
75.善知識者,住頭陀行,以菩薩法常洗滌故。
76.善知識者,得義無礙,覺悟差別真實體故。
77.善知識者,不求讚美,不顯己德益尊敬故。
78.善知識者,具妙忍智,於自業果深覺悟故。
79.善知識者,遠離在家,不以利養而親近故。
80.善知識者,住遠離行,捨無義語近真實故。
81.善知識者,修行正境,常勤修習四念住故。
82.善知識者,善巧問答,於諸問答無不知故。
83.善知識者,能摧異論,善能安立摧邪見故。
84.善知識者,不厭貧窮,於彼能生慈愍心故。
85.善知識者,能為法攝,真實法中令深入故。
86.善知識者,能以財攝,令諸眾生修善行故。
87.善知識者,常修知足,厭離守護諸過失故。
88.善知識者,讚嘆淨戒,於諸種種甚深戒果能體解故。
89.善知識者,訶責破戒,謂於種種破戒過失深覺悟故。
90.善知識者,能具足戒,謂無諂誑如理受持正念知故。
91.善知識者,能善觀察,於善不善一切法中勤請問故。
92.善知識者,能為先導,勸諸眾生於佛菩提令勤修故。
93.善知識者,住不退轉,捨四顛倒知倒性故。
94.善知識者,住真實相,普知諸法皆無相故。
95.善知識者,住真實解,謂知識滅名色等法皆不生故。
96.善知識者,得無所畏,謂覺諸佛甚深法門體相用故。
97.善知識者,淨戒住處,謂於菩薩戒身戒相智普知故。
98.善知識者,深入定門,謂離欲泥住三昧故。
99.善知識者,心無垢濁,謂離蓋纏住淨心故。
100.善知識者,得諸總持,謂如實演說心無著故。
101.善知識者,知甚深門,謂能普入法本性故。
102.善知識者,信心住處,住諸善法根本處故。
103.善知識者,住寂靜教,謂普除滅諸渴愛故。
104.善知識者,住正直道,謂能普知苦無我故。
105.善知識者,住菩薩地,謂於十地普了知故。
106.善知識者,是智慧地,謂於諸法無迷惑故。
107.善知識者,是諸佛地,謂能出生菩薩法故。
108.善知識者,住真實道,一切二乘不能知故。
109.善知識者,得無盡辯,能說如實知見體故。
110.善知識者,善離憂惱,知生死苦本無我故。
111.善知識者,非文字境,知語言道不可得故。
112.善知識者,住無生法,謂知識性不可得故。
113.善知識者,是能寂靜,謂能除滅諸煩惱故。
114.善知識者,能滅邪見,謂能安住正見中故。複次善男子。
115.善知識者,猶如慈母,出生一切佛種性故。
116.善知識者,猶如嚴父,廣大利益親付囑故。
117.善知識者,猶如乳母,守護不令作惡法故。
118.善知識者,猶如教師,示諸菩薩所應學故。
119.善知識者,猶如善導,能示甚深波羅蜜故。
120.善知識者,猶如良醫,能治種種煩惱病故。
121.善知識者,猶如雪山,增長一切種智藥故。
122.善知識者,猶如勇將,殄除一切諸恐怖故。
123.善知識者,猶如船師,令度生死大瀑流故。
124.善知識者,猶如商主,令到一切智寶洲故。
由此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若能如是作意,正念思惟,當得親近諸善知識。何以故?蓋如同《有部毘奈耶雜事》曰:「阿
難陀言:諸修行者,由善友力,方能成辦。得善友故,遠離惡友,以是義故,方知善友是半梵行。佛言:阿難陀勿作是言,善知識者是半梵行。何以故?善知識者是
全梵行,由此便能離惡知識,不造諸惡。常修眾善,純一清白,具足圓滿梵行之相。由是因緣若得善伴與其同住乃至涅槃事無不辦,故名全梵行。」
總而言之,學佛修道者欲成就佛道,必具備『五緣』,即持戒清淨、衣食具足、閒居淨處、息諸緣務、近善知識,其中『近善知識』尤其重要,何以故?
蓋『善知識』具有十大功德:
(1)調伏(戒相應,由根調故);
(2)寂靜(定相應,由內攝故);
(3)惑除(慧相應,煩惱斷故);
(4)德增(戒定慧,具不缺故);
(5)有勇(利益他,時不倦故);
(6)經富(多聞故);
(7)覺真(了實益故);
(8)善說(不顛倒故);
(9)悲深(絕希望故);
(10)離退(於一切時恭敬故),
能
增長吾等對佛法之認識,如此聞熏多了,自然可從廣博知識中生起慧解,此即是『聞所成慧』。又佛法之義理無邊,權實大小,各有不同,或為稱如來本懷而說,或
為將順眾生機宜而說;或為真實說,或為方便教;或為了義說,或為不了義說,如此差別,皆須在聞慧之後,繼之審細思維分別,方可辨析更清楚,認識更確切,不
至於把方便說當真實說,舍了義教而取不了義教,此即是『思所成慧』。又經聞、思二慧之後,對佛法認識清楚,而後依之實行,最初由有漏慧之修習,漸次引生無
漏慧,由此而見真理,斷煩惱,方可達到正覺之解脫,此即是『修所成慧』。
經文開示:親近善知識與聞、思、修三慧為『四預流支』,意謂由於三慧之修習,自此可預入聖人之流。是故,聞、思、修三慧,即將成為欲進趣『佛法』之必然次第,此為不爭之事實。願與諸仁者共勉之!
原文出處:http://blog.yam.com/buddhaz/article/27088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