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 佛法的贈禮**忘了感恩! 寒寂子(大樓中的小公園) 雅筑 清淨蓮台 素心
臺北市佛教 (一) 清代 台北市之有佛教,相傳始於明鄭時代。據傳當時有信徒在今之劍潭一 帶結草庵,供奉觀音佛祖,並命名為觀音亭。康熙五十六年( 1717 ), 草庵被改建,並易名為寶剎。其後又改稱為劍潭古寺。此外,依《淡水廳 志》所載,康熙年間,有郭治亨(享?)者捨其山園,建有石壁潭寺云云 。此石壁潭寺在今之中正區汀州路三段。該寺又稱觀音亭,俗稱觀音媽廟 。可見佛教之傳入台北市,至持當在康熙年間。 其後,來自泉州之晉江、南安、惠安三邑居民,於晉江縣安海鄉之龍 山寺請得觀世音菩薩分靈來台,於 1738 年(乾隆三年),在艋舺(萬華 )創見龍山寺加以安奉。此外,乾隆二十五年,又有信徒在今西昌街一帶 建立地藏廟,奉祀地藏菩薩。光緒年間在今之延平北路一帶建有龍雲寺, 主祀觀音﹔在涼州街建普化堂,也主祀觀音。此中龍雲寺與普化堂並屬齋 教,即為俗稱「菜堂」之齋堂。 清代之台北佛教,仍普遍存有佛教與民俗信仰相混融之風氣。佛教寺 院與民俗廟宇之宗教功能,在一般信徒心目中並無太大分別。再上述諸寺 剎之中,艋舺龍山寺香火最盛,是當時台北民間著名的文化活動中心。 就大勢來看,清代的台北佛教仍未具有可觀的規模,在全台灣的佛教 發展趨勢中,遠不如台南佛教興盛。 (二) 日據時代 日本據台後,日本佛教各宗派亦陸續來台佈教,先後來台北市佈教的 宗派有:曹洞宗、臨濟宗、淨土宗、淨土宗西山深草派、真宗大谷派、真 宗本院寺派、真言宗、日蓮宗等。或設寺院、或有說教所,致力於日本佛 教之弘揚,但其中信徒大多係日本人。據當時之台北市役所編《台北市政 二十年史》所載, 信徒中,日本人有 19305 人,本省人僅 2364 人而已 ,由此可見比例之懸殊。這些日本宗派,除佈教外,也經營教育或慈善事 業。如:日本東本願寺為教化不良少年,於 1912 年(大正元年)在錫口 (今松山區)附近,興辦成德學院。該學院於 1934 年(昭和九年)改名 感化院。此外,臨濟宗也在台北興辦鎮南學林。而最膾炙人口、影響最大 的則是曹洞宗所興辦的曹洞宗台灣中學林(即今之泰北中學)。曹洞宗所 辦的這所教育機構是日據時代提昇台灣佛教徒教育水準的重要指標。 茲依日本‧佛教社所編《佛教大年鑑》(昭和四十四年版)、及台北‧民德寫真館於 1941 年發行的《臺灣佛教名蹟寶鑑》,將日據時代日本宗派在台北的布教據點分類如下(內含新設道場及舊有寺院之依附者): ◎ 曹洞宗 (1)台灣曹洞宗大本山別院:即今之東和寺。 (2)寶藏寺 (3)龍山寺 (4)中和禪寺 (5)新北投曹洞布教所(法藏寺) (6)豐川分靈法務所 (7)劍潭寺:即劍潭古寺。 (8)南門布教所:即今之圓通學苑。 ◎臨濟宗妙心寺派 (1)臨濟寺:即今之圓山臨濟寺。 (2)大橋布教所:即今之龍雲寺及勸化堂。 (3)昭明禪寺:在今之中山北路五段。 (4)古月庵 (5)大慈寺 (6)圓覺寺:即今之內湖圓覺寺。 (7)鐵真院 (8)雙連布教所 (9)大稻埕布教所 (10)新起町布教所 (11)士林布教所 (12)大悲閣布教所 ◎淨土宗 台北開教院(即今之善導寺) ◎淨土宗西山深草派:信心堂 ◎真宗大谷派 (1)本願寺台北別院 (2)城東布教所 ◎真宗本願寺派 (1)台灣別院 (2)松山布教所 (3)大稻埕布教所:即今之真誠堂(在延平北路) ◎高野山真言宗 弘法寺(今之天后宮) ◎日蓮宗 法華寺(在今之西寧南路) 由於日據時代的台灣總督府設在台北,因此,自日本來台傳教之各大 宗派皆以台北為其全台傳教的根據地。於是,清代以台南為全台佛教中心 的態勢逐漸改變,台北在日據時代乃成為全台佛教的重鎮。而日據時代的 重要佛教組織,如:台灣佛教青年會、台灣佛教道友會、南瀛佛教會等會 總部都設在台北。台北成為全台佛教活動中心之態勢乃告確立。 (三) 現代(台灣光復後迄今) 台灣光復後,日本佛教撤離。隨著國民政府遷台,大陸主流佛教之部 份僧侶亦陸續來台。其中,有不少名僧都在台北主持道場或佛教機構,更 促使台北佛教地位益形發達。如:白聖主持臨濟寺與十譜寺,道安主持松 山寺,東初主持中華佛教文化館,印順主持慧日講堂,南亭主持華嚴蓮社 。凡此諸師,皆望重一時,不祇對光復之後的台北佛教大有推進之功,而 且對全台佛教有有甚大的影響力。 此外,台灣光復以後,全台灣佛教的中樞──中國佛教會就設在台北 善導寺內,更使台北佛教的地區益形重要。而由於主導當時佛教發展的重 要人物,大多係來自中國大陸,且對日本侵略中國仍有深刻印象的出家僧 侶,這些僧侶對於「驅除日本佛教在台北的殘餘勢力」一事都頗為在意, 影響所及,乃使日本佛教氣氛甚濃的台北,一變而為漢傳佛教在台灣的重 要根據地。 解嚴( 1987 )以後,台灣佛教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台北佛教即是 此一局面之具體而微的反映。新興勢力崛起,佛教生態大易於解嚴之前。 全台最具影響力的四大佛教道場。(佛光山、慈濟、法鼓山、中台山)除 了法鼓山原本紮根於台北之外,其他三者也紛紛在台北設立分支道場。佛 教界的大型國際會議大多在台北舉辦。新興宗派(如「現代禪」等)也紛 紛在台北崛起。藏傳佛教、日本佛教,甚或南傳佛教也陸續在台北境內成 立弘法道場。大型佛教戲劇與音樂的表演活動,在台北也時有所聞。為全 台佛教徒所矚目的佛教事件(如:反對崑劇「思凡」演出事件、大安公園 觀音像事件、佛誕節運動等)皆在台北進行。可見台北市在解嚴以後仍然 是全台灣的佛教中心。 在教派分布方面,台北佛教仍以漢傳佛教為主。依《中華佛教寺院通 訊錄》 1997 年版,及《世界佛教通訊錄》( 1996 年版)內容所載寺院 數量,可知台北市總計有 326 所寺院。 其中屬於密教(含藏密與東密) 僅有 21 處。其餘皆為漢傳寺院。至於日本佛教的布教場所,則未載在內 。在三百餘所道場中,各區數量及著名道場略如下列: (1)中正區:共計29所。著名道場有:善導寺、十普寺、華嚴蓮社、華 藏講堂、光華寺等處。 (2)大同區:共有13所。著名道場有止觀實踐堂等處。 (3)中山區:共有34所。著名道場有臨濟寺、慧日講堂、劍潭古寺等處。 (4)松山區:共有19所。著名道場有普門寺、台北佛教蓮社、諾那華藏 精舍等處。 (5)大安區:共有43所。著名道場有慈濟功德分會、慧炬學佛會等處。 (6)萬華區:共19所。著名道場有龍山寺、法華寺等處。 (7)信義區:共23所。著名道場有松山寺、佛光山台北道場等處。 (8)士林區:共48所。著名道場有湧泉寺、永明寺、東方寺等處。 (9)北投區:共44所。著名道場有農禪寺、中華佛教文化館、大慈寺、 中和禪寺等處。 (10)內湖區:共15所。著名道場有金龍寺等處。 (11)南港區:共12所。 (12)文山區:共27所。 漢傳佛教之外,藏傳佛教於解嚴之後,在台北也快速崛起。旅居印度 、尼泊爾及歐美各地的藏傳名師,常被聘請到台北主持弘法活動。加上原 有漢人名師的藏密道場,使藏傳佛教在台北逐漸為佛教徒所矚目。 除此之外,日本佛教之傳統與新興各派,在 1980 年代之後也逐漸傳 入台北。解嚴之後傳入更多。迄今( 1999 )為止,台北已有日蓮宗、日 蓮正宗靈友會、創價學會、真言宗、天台密教、淨土真宗……等團體。這 些宗派或團體的宗教活動,與台北其他顯密佛教徒有明顯的差異,信徒之 間也甚少往來,因此,往往被誤會為是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 在本土的新興宗派方面,李元松所開創的現代禪是一個較被學界矚目 的團體,李元松及其主要第子目前( 1999 )大多集中居住在台北信義路 的象山社區。此外,以恢復原始佛教、反對大乘佛教為目標的新雨社,也 在台北設有道場接引學人。其他另有部份新興團體(如:佛乘宗),也正 在逐步發展中。 台灣佛教史年表(稿) ※ 年表中之「參考資料」欄,所載即年表出處之主要文獻。內含現行成 書之著作(以“《 》”表示),論文及《台灣佛教辭典》中之相關條目 (皆以“《 》”表示)。限於篇幅,作者皆未著錄,敬祈諒鑒。 西元 中國紀元 大事紀 參考資料 1741 乾隆 6年 黃普親於南投市創建福慶堂。 〈福慶堂〉 1742 乾隆 7年 澄聲任台南市海會市住持。 〈澄聲〉 1743 乾隆 8年 經元於高雄市打鼓山麓興建打鼓岩寺。 (即今元亨寺) 〈四大法脈〉 1744 乾隆 9年 黃順於台南縣學甲鎮捐建慈福寺。 〈台南縣佛教〉 1745 乾隆10年 覺通餘彰化縣社頭鄉募建清水巖。 (另有1728、1758年等二說) 〈清水巖〉 《彰化縣志稿》卷三 1747 乾隆12年 賴光高於彰化縣花壇鄉募建虎山巖。 〈清水巖〉 《彰化縣志稿》卷三 1748 乾隆13年 周達本於嘉義市創建彌陀寺。 《嘉義縣志》卷二 1749 乾隆14年 蔡普水於彰化市創立齋堂,號太極山。 (即今朝天堂) 〈朝天堂〉 1750 乾隆15年 齋教金幢派翁文峰係於台南市北門町 創建西華堂。 〈西華堂〉 1752 乾隆17年 芝山巖創建於台北市士林區,祀觀音 佛祖。(一說創於1788) 〈芝山巖〉 台北縣五股鄉西雲岩創立,稱大士觀 〈西雲禪寺〉 省源任開山住持。(一說湖悼猷於17 68 年創建西雲巖寺) 〈台北縣佛教〉 桃園縣龜山鄉三草庵創立。(即今壽 山巖觀音寺)(一說張志榮於1763年 創建) 〈壽山巖觀音寺〉 此為桃園縣有佛剎之始。 彰化信徒籌建碧山巖,地址在彰化縣北投 莊西山上。 《彰化縣志稿》卷三 1754 乾隆19年 李序彥、李序原等人於台北縣泰山鄉 草創福山巖。 〈泰山巖〉 蔡普榮於台南市安平區 創建慎齋堂。 〈台中市佛教〉 《全台寺院齋堂名蹟寶鑑》 黃政等人於嘉義縣水上鄉倡建苦竹寺。〈嘉義佛教〉 1755 乾隆20年 澎湖縣湖西鄉港元寺創立。 〈澎湖縣佛教〉 1757 乾隆22年 黃素蓮於新竹市創建福林堂。 〈福林堂〉 1760 乾隆25年 台北市艋舺(萬華)地藏庵興建落成。 〈地藏庵〉 1761 乾隆26年 自福建 州移民來台之信士與北路總 兵張世英於彰化市創建定光古佛廟 又稱汀州會館。 〈定光古佛廟〉 1762 乾隆27年 苗栗縣通霄鎮紫雲寺落成。此為苗栗縣 有佛寺之始。 〈紫雲寺〉 1763 乾隆28年 蔣允焄於掏高雄縣阿蓮鄉觀音亭新建觀音 殿,並將觀音亭更名為超峰寺。 〈超峰寺〉 1764 乾隆29年 彰化市興隆佛堂創建。 〈興隆佛堂〉 蔣允焄重建台南市法華寺。 〈法華寺〉 1765 乾隆30年 2月19日,台灣龍華派漢陽堂支派最古的 齋堂─化善堂於台南市設立。 〈化善堂〉 高雄縣鳳山市觀音寺創建。 (即今龍山寺)(一說創於1792年) 〈龍山寺〉 1767 乾隆32年 台南縣後壁鄉福安寺創立。 〈福安寺〉 1770 乾隆35年 彰化市之南壇興建。( 即今南山寺) 〈南山寺〉 1773 乾隆38年 榮華募資重建劍潭古寺。 〈劍潭古寺〉 嘉義市彌陀寺重建。 1774 乾隆39年 李振利於屏東縣萬丹鄉創建萬泉寺。 〈萬泉寺〉轉貼:http://www.mst.org.tw/Magazine/Spc-Rep/spre12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