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17 00:26:48瀏覽1101|回應1|推薦14 | |
父親曾經擁有一家唱片行。 當時那個年代,不如現在大型連鎖唱片行林立, 各地區仍有個人營運的小型唱片行,父親的唱片行就是其中一間。 唱片行門口是整片落地玻璃門,灑落著南部必有的溫暖陽光, 玻璃電動門一打開,便傳來錄好的女聲:「您好,歡迎光臨。」 從店裡的擺設,看的出父親的巧思。 進門見到的是一座斜放的手工木架,擺滿了最新上市的唱片。 左邊則是一大片漆成黑色木架,斜斜的刻紋讓唱片在擺放時,除了節省空間, 還能讓唱片封面不被擋住,清楚映入顧客眼中。 右邊則是鵝黃色木架,放滿了新舊參差的錄音帶。 鵝黃色的木架,與店內其他黑色木架、紅色地毯相比,顯的有些俗氣, 但也稍微帶給店裡一絲活潑氣氛─父親總是有著自己一套獨特的美學。 父親的唱片行只是小本生意,因此並沒有雇用員工,我成了唯一僅有的店員。 有時候喜歡到父親的店裡,吹吹冷氣,並瀏覽一張張封面上不熟悉的面孔。 有國語的、有台語的、有西洋的、也有東洋的,林林總總一張張不認識的面容, 久而久之也變得像親近朋友一般熟悉, 也開始記得,哪位歌手的唱片放在哪個位置。 因此父親總是在疲累的時候,讓我替他顧一下店面。 店裡的椅子是可以旋轉的吧台椅,坐在椅子上的我總是任由椅子旋轉, 彷彿轉啊轉的,就能到達有小精靈的世界,畢竟生長在市中心的我, 每天見到的都是一輛輛機車、汽車,或是在灰濛濛一片之中頂立的大樓群。 當時受歡迎的歌手,現在略略記得。 像是恩雅、辛曉琪、張信哲等等,店裡也時常流洩著各式各樣的音符。 不過最記得的總是客人的表情。 不斷在店內逛著、卻找不到想找的唱片,於是臉上露出苦惱的表情; 因為想買的缺貨了,臉上露出失望的表情;以及買到終於自己一直想聽的唱片,喜悅躍於臉上。 一間小小的店,卻能為他人帶來快樂,那樣的事情總是令我著迷。 常常替客人結帳,久了自己也開始購買自己喜歡的專輯了,但是還是小學生的我, 存夠一塊卡帶的錢,就要存好久,在這樣漫長的時間裡, 倚靠的是「存夠了錢,就能擁有一張屬於自己的卡帶」這樣的目標。 等到存齊錢向父親購買時,那種開心感覺是無以比擬的。 客人在這裡所得到的開心、喜悅,在那時候我也能夠了解。 唱片行並非父親的志業。 父親從大學就很喜歡舞台、燈光、音響的操控, 因此曾常常和一樣志向於佈置舞台燈光的同學們一起接案。 開唱片行是母親的想法,但至於為何她想從事這樣的行業,我則完全不了解。 對於母親我並沒有深刻的印象,或許是她在我五歲的時候,就和父親離婚,從此離開了我們; 也或許是父親不太喜歡提起她的事情。「這間店是她說要開的,明明就不是什麼好營利的行業。」 有時父親總會這樣向我抱怨。 當時唱片行附近還有一些小店,還不是裝潢亮麗的婚紗店。 我喜歡到隔壁的春雄雜貨店,那裡有一隻叫春雄的黑色大狗,總是懶洋洋趴在冰箱前面。 雜貨店裡賣著一本五元的筆記本,還有各式各樣的冷飲、零食。 在炙熱夏天,店裡充滿男老闆鹹鹹的汗味,隨著來回監視各角落的電風扇吹進鼻腔。 父親總會給我些零用錢,讓我替他添購一些冷飲以及零嘴。 這樣平凡而安靜的日子,就這麼過著。 隨著總是文靜的父親一起生活,漸漸的我也長大,準備當個小六學生。 忘了從何時開始,店裡的客人慢慢減少,一開始我反倒落得輕鬆, 但父親臉上的陰霾,則是越添越深。 隨著一個月、兩個月的過去,我漸漸感到無聊。 那些喜歡買唱片的人呢?那些總是把唱片翻翻看看,仔細讀著側標或封底上文字的人呢? 父親說「他們都去大批發的唱片行了,比較便宜。」 是啊,一張進價就超過三百元的唱片, 怎能比得上連鎖唱片行售價不達三百元的唱片呢? 歡迎光臨的女聲總會在無意中說著,抬頭卻只感受到外面溼熱空氣,夾雜緩緩駛過的引擎聲。 由於生意清淡,原本話不多的父親,開口的次數也一天天減少。 小時候的我對這樣的沉默好不自在,為了躲開那樣的低壓, 我也慢慢減少到唱片行找父親的次數,能看到父親只剩在唱片行打烊,回到家的時候。 忘了從哪日開始,父親帶著沉重的皮箱上樓。 從未看過父親提皮箱,那是傳統式有著密碼鎖的皮箱。 父親的皮箱一天天出現,並從中傳出了陣陣的酒味,而自己,也被賦予了一項任務─替父親買酒。 國小六年級的我,了解父親是憂愁的,明明知道未滿十八歲不能買酒, 仍然硬著頭皮到春雄雜貨店替父親購買一瓶瓶冰涼,卻不知滋味的啤酒。 啤酒的神秘滋味,讓我好奇。 有次父親拉開啤酒拉環時,那麥香順著冷氣飄了過來,問了父親,於是他讓我淺嚐一口。 第一口啤酒的滋味,就是難喝。 那苦澀的泡沫似乎嘲笑著我,「小孩喝什麼酒?」又好像在說,這是憂愁的人才懂得滋味, 也像那些描寫苦澀戀情的流行歌,訴說情人將要遠走的無奈和寂寞。 我為庫存的唱片,貼上一張張一百元的標籤,那是到了唱片行即將歇業的前幾個月。 經過了前幾個月的掙扎,父親決定必須把店收起來。 那是多麼困難的決定?就像必須和摯愛的情人分離,無奈的送他上火車。 出清這件事情,讓我感到不捨。他們的價值豈只一百元? 被賤賣的唱片代表著這間唱片行走向結束,但一張卻只有一百元。 父親明白地知道這不是好營利的行業,但這是他十年來唯一做的事, 每天的規律平穩生活,隨著一張一百元唱片的熱銷,漸漸遠離。 「必須做點別的事了,只是,該做什麼呢?」父親自言自語般望著電視, 電視上嘻笑的綜藝人物做出滑稽的動作,但父親並沒有笑。 終究這家唱片行還是不敵商場上的汰換速度,與其他自營的小間唱片行一同走進歷史。 隨著各式批發連鎖商店興起,台灣的經濟生態不斷進步成長,人們更聰明的進行買賣交易。 大量低價買進,低價賣出,展店佔領一個一個城鎮。 在收了店面之後,父親沉寂了一陣子,但人是會隨時間成長,儘管處在封閉的空間裡那麼久, 為了生存還是會低頭學習新的資訊、概念。 過幾年父親運用自己以往的技術加上新概念,發展了一間錄音室,就位於原來唱片行的地址上。 也許父親的唱片行消失,轉換成錄音室,是一種父親跟著城市、社會進化的過程。 重新裝潢後,店裡已經拿掉那由女聲喊出歡迎光臨的機器,也把一個個手工木架撤掉。 儘管如此,進出唱片行的客人,伴隨著「歡迎光臨」,在陽光透入玻璃窗的下午悠閒的閒逛, 隔壁懶洋洋的大黑狗春雄正在門口散著步,時至今日,畫面依舊鮮明,不時的躍然在我眼前... 本文亦刊登於文創副刊部落格 http://literature2009.pixnet.net/blog/post/25748360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