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物價漲成這樣,政府的消費物價指數居然毫無反應,真是官不知民苦。經濟部對減緩物價衝擊束手無策,公平會得看媒體報導才追查漲價物品,香蕉過剩得靠企業主幫忙賣。各位民眾,自行啟動「物價平準機制」,靠自己才是自救之道。
國際原物料大漲、油價飆高,對仰賴進口的台灣絕非好消息。但國內物價與國際環境悖離,過去兩年出現不漲反跌的異常現象,主因還是內需景氣太冷,廠商只能咬牙苦撐,自行吸收成本。
物價其實一向在漲,但過去「台灣錢淹腳目」,景氣好時漲個五塊十塊,人們倒不覺得難受。但這波漲價情形不同,景氣連年衰退,企業加薪幅度又極小,有些行業甚至倒退;消費者實質購買力降低,對物價上漲當然難以承受。
可悲的是,即使如此,民眾還是沒辦法相信政府能平抑物價。請看政府的拙劣操作:干預股市,結果股市下挫套牢更多散戶投資人;向廠商查帳,結果廠商攤開進貨成本,政府官員也啞口無言;想要降進口稅,卻是無足輕重的小稅,有些進口國家根本不用課稅,降什麼?
市況如此,財經單位公布消費者物價指數竟呈下降,引起全國譁然。原來,政府是靠天氣幫忙、蔬果價格下跌,才拿得出如此奇怪的物價指標。而且,民眾不是天天吃蔬菜水果過活,包括颱風帶來豪雨,蔬果賤價又能維持多久?許多香蕉、蔬果爛在田裡,農民心在淌血,通路業者都還知道伺機搶進便宜貨,但政府卻一點都幫不上忙。光看這點,萬物齊漲這麼複雜的事,能指望政府解決嗎?
政府無能,百姓得自救。量販業者為了中元促銷,幾個月前就開始囤積貨品,等著到時候賣個好價錢。消費者也得懂得哪裡便宜往哪裡去的道理,心裡要有「平準機制」,並拒當不良商家的冤大頭。反正,要等政府想出什麼協助度過物價狂飆風潮的策略,恐怕難以期待,還是自求多福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