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2/17 23:17:50瀏覽180|回應0|推薦0 | |
就讀國小的林旻慶,因越南籍母親不在身旁,行為出現偏差,所幸學校教務主任劉素萍和老師照料,讓新住民之子不孤單。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17日說,就讀國小的學童林旻慶,5歲時因父親和越南籍母親離異,母親把林旻慶和弟弟帶回越南,後因無力照顧,交託父親回台。 因父親工作忙碌且家境不好,和林旻慶相處時間不多,學校老師必須幫忙看顧。 學校教務主任劉素萍說,林旻慶因為被母親送回台灣,有種被遺棄的感覺,久而久之,產生行為偏差。 劉素萍說,林旻慶常和同學起爭執,更棘手的是,林旻慶不會講中文,父親和老師難以和他溝通。 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家長會、安親班、教會和老師展開總動員,先由家長會商洽,讓林旻慶放學後去補習班免費上課,接著基督教恩靈堂的教友,幫忙找了解中文的越南媽媽,負責照顧林旻慶。 學校老師則協助林旻慶在校伙食和生活,並安排重新學習注音符號,移民署說,沒有媽媽陪伴在旁的林旻慶,經由家長會、安親班、教會和老師輪番接力照顧。 不但讓他學會中文,更改變失去母親關懷產生的偏差行為。 為讓林旻慶能和同學有更多互動,老師藉由內政部全國新住民火炬計畫中的「新住民簡易生活母語學習營」,讓他擔任越南語小老師,教導同學講越南話,讓林旻慶有成就感,也拉近和同學間距離。 劉素萍說,林旻慶已經會用簡單中文打招呼,母語學習營互動,打開他原先封閉的心,讓他知道,就算身邊沒有母親,也絕非孤單。 中央社2013.2.17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