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2/19 07:46:03瀏覽363|回應0|推薦0 | |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資料,民國八十六年、九十二年、九十九年的出生人口,分別是卅二‧五萬人、廿二‧七萬人、十六‧六萬人。
若參加學測和指考的學生人數和該年的出生人口數成正比,民國一○四年、一一○年、一一七年參加學測和指考的學生人數將是十萬人、七萬人、五‧一萬人。 高中職的倒閉潮將從今年八月開始;從民國一○五年開始,大專院校也將面臨長達十二年的「少子化懸崖」,我們準備好了嗎? 日本的經驗值得我們參考。根據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會」書中對日本大學現況的描述:一大堆地方型國立大學,都像迷你型的東京大學,沒有自己的特色。因為學生數目減少,財務困難,早晚都會崩潰的。 教育部去年通過的「國立大學合併推動辦法」,是以「互補性」做為合併的主要條件,目標是合併成「綜合型大學」。若按照這個辦法執行,在民國一一七年我們的高等教育就會重蹈日本的覆轍。 屆時,國立大學只會減少幾位校長和行政人員,所有系所、教師和系所行政人員都沒有減少。 合併後,各種系所俱全,就像迷你型的台灣大學,也就是大前研一描述的:一大堆沒有特色,等待財務崩潰的地方型國立大學。 目前國立大學的人事費占經常支出的六成以上,未來由於「少子化懸崖」的衝擊,財稅收入和學費收入都大幅減少,人事費將成為沉重負擔。 有鑑於這個可預見的失敗結果,教育部應該廢止「互補性」合併的錯誤政策,改採「同質合併」做為主要條件,目標則是節省人事費。 我建議將兩個性質相似的大學合併,兩個校區各分配到一半的學院。在合併初期,性質相似系所的教師、行政人員、學生都會是正常規模的兩倍。 接下來,以遇缺不補、公務員職務調整及減少招生名額等方式,每年減少百分之五的人數。 十三年後人數減半,教師、行政人員、學生人數即可降到正常規模。這個合併方式,既符合少子化的人口減少比例,保留具有特色的大學,也可節省一半的人事費用,用來改善教學、研究、服務的品質。 「廣設大學」的錯誤政策,不但降低大學水準,摧毀技職教育,並造成就業市場供需失衡,使得年輕人的失業率升高。 「少子化懸崖」對於高等教育的衝擊,正是我們重新出發的機會。期望新內閣能正確規畫大學合併策略,並思考未來大學和技職教育的人數分配比例,以挽救高等教育體系。 聯合報民意論壇2013.2.19 【聯合報╱高怡宣/陽明大學副教授(台北市)】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