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28 19:54:42瀏覽147|回應0|推薦0 | |
行政院已經核定通過十二年國教,教育部表示從今年起,「所有國一新生每學期結束要參加診斷性評量,學習進度落後者要參加補救教學。」到底「診斷性評量」是什麼東西?
教育部陳益興次長認為,十二年國教將可落實「那一年,我們一起追理想」的美意。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卻指出,「診斷性評量」即使可以讓學習進度落後的孩子得到補救,長久下來,恐怕是箝制孩子適性發展的想法吧! 今年國一新生已開學,但國中課程及教學卻毫無改變,反而每學期增加一次「考試」,無疑是大大增加孩子的考試壓力。 謝國清強調,相較於先進國家或鄰近國家,國中生每週的正式課程上課時數,早已減至20~25小時,反觀台灣的國中生每週的上課時數,居然高達三十多個小時! 謝國清語重心長地表示,教育應以孩子為核心進行思考,而不是以學科本位作思考。 「教育部如果真的想推動理想的十二年國教,就應該想辦法減少國中生目前一堆無謂的學習,同時給予現場老師更多的協助。」 教育部表示,十二年國教上路之後,每年將投入超過兩百億經費,謝國清認為投入的經費,若沒有真正進行課程及教學的改革,依然犧牲了國中生的適性學習,實在可惜。 因此呼籲應立即修改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實質提升每年使用在十二年國教的經費,且為了輔導學生適性發展,立即協助國中老師進行相關的專業知能進修。 一旦十二年國教上路,謝國清認為,應立即研議減少國中及高中的每週必修課程時數,並研擬可以讓國中生進行性向探索的選修或社團課程,讓高中生可以發揮特色的選修或社團課程。 且國中生的診斷性評量應安排再每學期的最後一次段考,而非額外多出來的考試。 謝國清呼籲應盡速進行修訂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工作,否則投入的經費恐怕只是花費在診斷性評量、會考、免學費,以及原本實施的高中職均優質化的項目。 否則十二年國教上路後,反而造成國一生更大的課業壓力吧! Nownews2011.9.27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