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11 20:32:05瀏覽988|回應0|推薦8 | |
【文/路仁教授】
「科技讓人天涯若比鄰,還是讓比鄰的師生與家人,心理的距離越來越像天涯般遙遠呢?」在參觀一所國小時,這個疑問緊緊跟著我。 走過教室外迴廊,看見格窗內的老師,躲在角落、目不轉睛地操弄機器,光線從天花板下的投影機投向布幕,投出繽紛的海底世界,烏龜緩緩地游動,熱帶魚呼嘯游過珊瑚礁。 繽紛的影像,像假餌在引誘小孩好奇的眼神,但夜晚曝光於電視、白日又曝光於投影幕的孩童,卻像假魚那樣無神。 走過門外,一位小孩轉頭與我相視而笑,笑容驚醒了時光之神,緩緩拉起布幕,露出我熟悉的黑板,簡樸的教室裡,老師在台上對我溫柔微笑,我微微點頭,好像什麼都已足夠,像嬰兒滿足於媽媽關愛的眼神。 那樣的情感交流,對學童多麼重要,所以我也曾期待「小班小校」的教改種籽,能在校園發芽,希望小孩多享受一點老師的關懷眼神,多點機會與校長揮手。 十多年來,教育部卻投入驚人預算來買這些投影機,像用一張張鈔票黏成薄膜,阻斷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連結。孩童煩躁的情緒洪流,淹過父母牽手圍起的堤防,氾濫成新的社會問題。 走過迴廊,走入一間新穎的電腦教室,小孩正在學習最新的文書軟體與網路。我困惑的是,為何讓小孩花時間學這些五年後就會淘汰的軟體,而不去打好數學基礎?為何帶小孩去沈迷網路的聲光刺激,再回過頭來搶救文字能力? 教小孩上網聊天,再教他們遵守上網守則,真如老師所說的,能保護小孩嗎?在網路的蠻荒之地,成人都分不清匿名外衣內是狼還是虎,小孩又如何辨識網路ID的人性真面目? 走過一排排教室,如走入一條教改歧途裡,我為小孩的未來擔心,為他們的父母憂愁。當政府花更多鈔票,想縮短偏鄉小孩的數位落差時,我卻看見小孩與父母、老師、同學的情感落差,不斷地擴大。誰能將小孩的眼神從螢幕,帶回到真人的瞳眸上呢?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